分析师杨晓磊

杨晓磊,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硕士。先后就职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申万宏源研究所、华安基金等国内顶级金融机构,任首席策略分析师职务。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一套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寻找上市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并辅之以“高频数据验证”的体系化研究框架。 精于大类资产配置,曾于2015年5月提出“卖股买房”的精准判断,且在2019年2月初旗帜鲜明的提出《从债牛到股牛,大类资产配置始终开启》,成功预判了2019年的牛市节奏。深受中小投资者好评。

去年9月我们提出“看好科技+医药赛道”,而在今年3月“全球流动性危机”导致消费行业回调至过去10年历史均值之后,我们又增配了“消费基金”从而形成了涵盖消费科技医药的“三剑客基金组合”。
作者:杨晓磊|2020-06-29
随着今年以来“结构性牛市”渐入高潮,最近本“基金教主”的粉丝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大阵营”,一派叫做“高抛低吸”派,寻求在主动偏股基金中“做波段”;另一派和本教主一样采用“躺基稳赢”策略,在市场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选择相信优质基金经理的选股超额收益,收获持有基金所带来的“稳稳幸福”。
作者:杨晓磊|2020-06-22
这其实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从自身利益和行为动机出发开展经济活动,而从我2010年至2015年的从业经历来看,个人感觉在这个阶段主动偏股基金并没有展现出对个股的“明显优势”,这一点也让早在2006年就开始研究“老封基”的我,在10-15年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表现出对基金研究的巨大兴趣。
作者:分析师杨晓磊|2020-06-15
“上证指数”全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作为A股历史最悠久的指数,该指数长年以来都被A股股民和各大财经节目所津津乐道。
作者:杨晓磊|2020-06-09
自从去年化身“微博基金教主”以来,在外出路演的时候经常被很多观众问到一个问题——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孰优孰劣”?在微博和公众号中也有很多粉丝持有同样的疑问。
作者:杨晓磊|2020-06-02
趁着疫情缓解的档口以及周末的闲工夫,往上海周边周庄、同里俩古镇闲逛了两天(这也是为啥今天周报出得这么晚的原因,因为下午4点才回来),以难得的“笃悠悠”节奏欣赏了一下江南水乡的美景。
作者:分析师杨晓磊|2020-05-25
2017年堪称是A股“去散户化元年”,全年沪深300指数大涨21.78%,而全年却有接近8成的个股股价出现下跌,个股平均涨跌幅中位数高达-20.69%,这种全年持续的“二八分化”首次让A股的普通投资者体验到了长时间的“赚指数却不赚钱”的味道。
作者:分析师杨晓磊|2020-05-18
近一年来由于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持续下行,许多普通投资者将投资眼光转向了债券基金。大部分投资者对于债券基金的印象普遍是两点,即所谓的“低风险”和“收益比银行理财略高一些”。
作者:杨晓磊|2020-05-12
1、我就喜欢炒个股,个股比“基金涨得快”。(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多次用数据表明过了,过去5年基金“吊打”个股)。
作者:杨晓磊|2020-05-10
在日常接触A股个人投资者的经历中,个别粉丝朋友们“急于求成”、“一夜暴富”的愿望让我尤为印象深刻。
作者:杨晓磊|2020-04-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