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我们提出“看好科技+医药赛道”,而在今年3月“全球流动性危机”导致消费行业回调至过去10年历史均值之后,我们又增配了“消费基金”从而形成了涵盖消费科技医药的“三剑客基金组合”。而恰恰是科技医药消费这“三剑客”构成了过去多年来股价高高在上的“右上角”组合。
对于大部分秉承“普涨共跌”理念的博弈派老股民来说,说起茅台、恒瑞、兆易这些“右上角”的股票就像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眼里满是羡慕;而自己手中“长期持有”并自诩为“价值投资”的,往往是那些股价处于长期下跌通道的“右下角”股票(要注意K线图是“不能往左”的,因为“往左”意味着“时间可以倒流”,如果能倒流的我话相信你宁愿选择茅台而不是过去20年涨了20倍的房子)。
17年以来无数秉承着“跌多了要补涨”心态的博弈流选手不断在这些“右下角”的股票里寻找机会,但等来的往往都是失望乃至于退市的绝望。过去20多年来横行A股的“小而美”理念这两年被现实摔得粉碎,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市值个股迈入“港股化”、“仙股化”的轨道,A股市场“去散户化”和迈入成熟市场的步伐悄然加快起来。
【许多个人投资者不禁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7年以来的“个股大分化”?】
我们认为过去4年来造成A股市场“个股大分化”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新股发行的“供给侧改革”。
说起“个股大分化”人们首当其冲想到的变化会是外资投资者,而其实可能大多数人都忽略了A股“IPO常态化发行”已经坚持了4年之久,每年A股新增上市股票家数以每年300-500家的速度“飞速扩张”。不可否认的是,以往A股投机者热爱“炒差”、“炒小”的风气和A股市场IPO供应量有限,人为造成上市公司“壳资源稀缺效应”有关,而随着“IPO发行常态化”和科创板、创业板实行注册制,可以预见未来A股IPO节奏将愈加提速,这将使得原先许多不得不求助于“借壳”、“并购”等手段上市的优质拟上市企业更多的转向A股直接上市,因此可见“A股IPO供给侧改革”是近年来“A股壳资源价值”迅速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所在。
其次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原因是外资投资者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不断加大。
截止2020年6月23日外资投资者已经通过沪深股通的渠道持有A股市值1.68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之比为3.27%,而2017年年初沪深港通持有A股流通市值仅为1863.7亿元,相当于当前水平的十分之一,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仅为0.47%(详见表1)。由于多数外资投资机构具有“业绩考核期较长”和“深口袋”等特征,使得其天然成为了A股长期增量资金的来源,其对优质白马股的持续追逐改变了行业龙头股与题材股“同涨共跌”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A股“平抑波动率”,营造“指数慢牛”的作用。
表12017年年初至今沪深港通持有市值及占A股流通市值变化
最后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存量经济时代”,行业龙头对于行业边缘化公司的挤压和侵蚀往往导致即使身处同一行业,其处境也会“冰火两重天”,这一点相信大家从过去几年房地产、家用电器和汽车等传统行业龙头份额不断提升的现象中可以得到印证。
A股市场的“个股大分化”已经持续超过3年时间,从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放宽涨跌停限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来看,A股全面实行注册制,加快IPO节奏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已然是“大势所趋”,作为信息处于劣势,不具备个股定价能力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未来应该挑选哪艘“诺亚方舟”安然应对“去散户化浪潮”下的A股,想必答案不言自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