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证券公司巨额增资另类投资子公司,这一次是去年上市不久的中银证券。
中银证券6月7日晚间公告,拟向旗下全资另类投资子公司中银资本增资14亿元,增资完成后,中银资本仍为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20年,在科创板跟投等业务的推动下,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业务普遍向好,行业龙头中信证券投资以29人的员工总数,创造了17.59亿元的净利润,其创收能力令人震惊。而作为资本消耗性的一项业务,另类投资子公司资金需求量巨大,券商被迫纷纷向旗下子公司增资。
券商另类投资收益大增
证券公司的另类投资业务正在逐步成为不少公司的重要盈利爆发点。
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不少去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创收能力惊人。中信证年报中就披露,旗下中信证券投资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8.06亿元,净利润17.59亿元。
中信证券在年报中表示,作为该公司的另类投资子公司,2020年,中信证券投资紧密围绕资本市场和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发展,继续在科技与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医疗健康、新材料及工业品等行业深入挖掘投资机会,积极探索投资阶段适当前移,继续发挥中信证券的综合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在半导体、医疗器械及前沿生物技术、消费等领域投资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无独有偶,海通证券旗下的海通创新也为母公司贡献了客观的利润。海通证券的年报的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通创新总资产为109.33亿元,净资产106.83亿元;2020年度,海通创新实现营业收入13.09亿元,净利润9.69亿元。
除了绝对值较高,很多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的业绩增速在去年也相当惊人。比如,招商证券投资2020年实现净利润4.813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348.6%;国泰君安证裕2020年实现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了367.14%。
科创板跟投等业务成为券商另类投资的一大利润来源。在科创板设立初期,为了进一步强化保荐、承销等市场中介机构的鉴证、定价作用,以便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参考韩国科斯达克(KOSDAQ)市场的现有实践,引入保荐“跟投”机制,强化保荐机构的把关责任。
为了避免保荐机构利用“跟投”制度对股票定价进行干扰,科创板将“跟投”主体限定为保荐机构的子公司,资金来源也被限定为自有资金,资管计划等募集资金不得参与认购股份。为了与保荐机构适当隔离,“跟投”主体不参与股票询价和定价,而是被动接受经专业机构投资者询价确定的价格。
事实上,由于科创板企业股价上市之后普遍表现良好,这一制度客观上增厚了不少券商业绩。在科创板保荐上具有优势的很多券商,都有大量的科创板跟投项目。中信证券披露,2020年,中信证券投资新增投资项目70余单(含科创板跟投),投资金额近40亿元。同样,海通创新2020年全年跟投科创板项目10个,跟投金额13.7亿元。
券商纷纷增资另类投资
虽然不少券商另类投资大赚特赚,但是一些券商尚在门口观望,中银证券其实就是其中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资本成立于2019年3月20日,起初注册资本为3亿元,截至目前尚未开展可披露的投资业务。值得注意的是,中银资本由母公司中银证券执行总裁、董事宁敏亲自“挂帅”,出任董事长。
6月7日晚间,中银证券公告,为满足中银资本业务发展需要,该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出资14亿元向中银资本增资,将中银资本注册资本增至17亿元。中银证券表示,增资符合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增强中银资本的资本实力,满足其经营发展需要,有利于该公司优化业务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中银资本作为中银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股权投资业务,受宏观经济、国家政策、行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此次增资的产出效益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中银证券与中银资本将严格遵循相关监管规定,加强各项风险管理工作。
事实上,去年已经有多家券商向旗下另类投资子公司增资。
海通证券2020年6月对海通创新增资12亿元。2020年8月6日,海通证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对海通创新增资30亿元。海通创新的最新注册资本为83亿元。东方证券向全资子公司东证创投增资8亿元,东证创投注册资本由50亿元变更为58亿元。
增资的背后是另类投资业务的看好。
银河证券就指出,随着《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科创板相关制度的实施,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的业务模式、投资方向逐渐趋同,并纷纷开始增资拓展股权投资业务。凭借资本金的规模优势,券商(尤其是头部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逐渐成为重要的股权投资机构。
中信证券也在年报中表示,2021年,中信证券投资将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国家战略,提升投研能力,系统化进行产业布局,加大前瞻性投资性布局,开展多样化投资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继续巩固在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股权投资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