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级业务降临?6家券商新纳入社保基金境内签约机构,证券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发布于2021-03-09 07:32:00

社保基金签约券商再度扩容。

3月8日,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最新发布信息,根据相关评审规定和程序评定,东吴证券、国金证券、华创证券、天风证券、西部证券、中泰证券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新增境内签约券商。

有相关券商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社保基金每年都会新招标一些券商服务商,这对新纳入券商肯定属于利好,预计至少在未来五年的周期内,这些券商研究所每年将实打实地获得千万级别的增量收入。不过,对存量签约券商来说,或许意味着服务社保基金业务的竞争会更激烈。

新增6家券商为社保基金签约券商

两个月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境内签约券商选聘公告,对参选申请的证券公司提出6点要求,除了要在近一年分类结果中获得BBB级及以上评级,净资本在60亿元人民币以上(含)等综合实力要求外,还特别对参选券商的研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比如,社保基金要求参选券商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拥有独立的研究部门及相当规模的研究团队,研究范围覆盖全面,有完善的研究报告质量和合规保障机制;2019年公募基金交易佣金收入进入行业前60名;能够为社保基金投资组合提供有效交易执行及合理佣金率。

据wind,就2020年中报来看,中泰证券2.55亿元分仓佣金排名第6,天风证券1.52亿元分仓佣金排名行业15名,华创证券1.12亿元排名行业21名,东吴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等分仓佣金收入均排名行业30名之内。

有相关券商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社保基金每年都会新招标一些券商服务商,就好像公募基金与券商研究员签约一样,这对新纳入券商肯定属于利好,一方面意味着这些券商的综合实力受到了社保基金的认可;另一方面,预计至少在未来五年的周期内,这些券商研究所每年将实打实地获得千万级别的增量收入。不过,对存量签约券商来说,或许意味着服务社保基金业务的竞争会更激烈。

社保基金签约券商扩容至25家

除了上述6家外,全国社保基金境内签约券商还有19家,分别为安信证券、北京高华证券、长江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平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

有券商人士表示,目前社保基金给签约券商的交易佣金一年至少有3000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于2000年8月设立,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目前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元。

作为交易通道,社保基金的签约券商数量达到25家,相比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人数量着实不少。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交提案,建议对养老金投资管理人数量进行扩容。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有18家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有22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21家,但绝大部分是重合的,实际上养老金投资管理人只有27家,其中基金公司16家、券商2家、保险机构8家、养老金公司1家。

郑秉文认为,目前养老金投资存在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即投资管理人的数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亟需扩容,以便提高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经营能力、投资分散度、策略丰富度等。

证券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注册制改革以来,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投融资效率提升,证券行业发展正迎来历史性机遇。但与此同时,传统业务内卷化,科技能力亟待提升,外资投行抢滩中国市场,人才和资本竞争加剧等问题,也对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信证券近期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展望提及:

展望一:2020年股票市场大年,证券行业净利润增幅28%,但增长无法掩盖传统业务内卷化的问题,预计2021年证券行业将继续推进商业模式转型。

展望二:注册制改革促进投行寡头格局。注册制让IPO业务从公权模式回归市场模式,投资银行不再是“重承揽、轻承做”的发行通道,业务竞争转向定价能力、销售能力、资本实力和内部协同能力,市场格局必然走向集中。

展望三:万亿交易额有望成为新常态。预计2021年A股平均流通市值约70万亿,日均交易额有望达到1.06万亿,与2015年历史最高水平持平。

展望四:信用减值不再是吞噬利润的黑洞,去年信用减值计提更多是出于逆周期调节和金融让利考量,与2018年风险暴露环境完全不同。

展望五:首批科创板跟投项目解禁,超150亿浮盈逐步兑现。

展望六:基金投顾成为财富管理突破口,是市场机构化以后的业务增量所在。

展望七:对外开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倒逼中资券商加快商业模式转型,摆脱通道盈利模式,建立基于资本实力、风险定价能力、金融科技能力的金融壁垒;另一方面,提供了学习国际投行中国实践的机会,让中资券商的管理理念、激励机制以及创新路径融入国际趋势。

展望八:打造一站式全球投资服务平台。

展望九:以并购重组推进供给侧改革。相对于规模扩张,当前证券业的并购更应注重能力、业务、客户和区域的互补性,以及经营理念文化的协调。

展望十:以定增战略为驱动,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