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们吵翻了!

发布于2021-01-29 08:51:00

这几天,有着“巴菲特接班人”之称的知名投资人李录,关于明星基金经理不断发新基金的话题引发关注,说很多新基金给老基金接盘,资本圈内大佬也参与转发与讨论。这就引发一个话题:一个基金经理,究竟该管多少基金,不断发新基金对持有人是否公平。

两大“巴菲特”隔空对话:该不该发多只产品

1月25日,否极泰基金经理、凌通盛泰执行合伙人董宝珍发微博称,李录明确表示他不会来中国发行基金,他二十几年来只有一个基金,在外面没有任何投资,自己的钱百分之百都在这个基金里,条件跟大家一样。

李录表示,不成立其他基金是因为想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投资人,保证所有投资人得出来的结果完全一样。 他表示,巴菲特和芒格也是这样做的,巴菲特的钱全部都放在伯克希尔一个地方,所以你永远不能说有利益冲突。“有的时候投资的情况会好些,有的时候会差些,但他不会骗你,他对待你跟对待别人永远是一样的。”

李录认为,中国的很多基金,则不是热衷于提高投资技巧,而是热衷于发新基金。所谓的业绩优秀明星基金经理,很多是不断发新基金给老基金高位接盘,营造旧基金的所谓盈利假象。

知名大V、被认为是“巴菲特门徒”的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但斌表示,看好些人引用李录兄的这个观点,想说几句:“李录兄对国内基金发行情况可能不太了解,国内私募基金发行单只基金有200人限制,这是国内政策导致的,后来又规定了基金的存续期限,比如10年(这与鼓励长期投资背道而驰)等等……东方港湾在海外也只有一只基金,海外发行基金没有国内这些限制与规定……能一只解决问题,谁会愿意增加工作量,发多只产品。另外,我自己的钱也都跟投在基金里面,这点和李录兄一样!我知道的国内优秀投资者也都如此!”

同一基金经理或业绩差异大:要关注业绩一致性

一位资深的私募行业研究大咖认为,资管机构天然有着做大规模的冲动,市场热的时候,利用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发行新基金募集资金做大规模很普遍。某种程度上存在道德风险。

而关于李录所提发新基金还是只管一只基金的问题,这位研究大咖表示,如果能管1只基金当然是最好的,新老投资者的净值走势都是一样,不存在新产品给老产品抬轿问题,但国内资管行业尤其私募基金,确实存在着渠道需求、投资者人数等问题导致一家私募或一个基金经理需要发行多只产品,这里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长期是否具有一致性(有些新产品建仓期有过程,可能短期有点差异)。

若是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尤其私募对外信息不透明,用整个公司资源做一个规模主打产品,而其他产品业绩不好,利用主打产品宣传,发新基金募资,这种公司和基金经理是需要警惕的。

现实当中,确实存在着差异很大的情况,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就有一家私募,在2020年有产品收益3倍多,而该公司还有亏30%多的产品。也有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不同产品,存在着较大差异的。

不过,从业内和投资者反馈来看,大家对新基金和老基金的问题,是否应该多发新基金,也存在不同看法。

从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头部私募大佬,通过只做一个母基金的形式,所有渠道或新发,都通过子基金形式,去买入母基金,达到对所有投资者净值一致性。但也有私募原本做母基金,实现所有投资者获得一致性净值,却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认可,有投资者就要求单独定制“固收+”策略产品,该私募出于投资者需求将母基金中“固收“类策略拆分单独做这类产品。

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从作为持有人的角度,也有不同看法,不同市场状况也可能买新基金和老基金策略不同,在市场上涨高位时买老基金可以马上分享持仓上涨收益,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买新基金可以等着慢慢建仓,发新基金也要看情况。

对于有些渠道和投资者,在心理上觉得老基金已经存在持有人和持仓,新买进去和老持有人不在同一起跑线,比如净值已经2元,产品跌20%到1.6元,老持有人还赚60%,但如果新持有人2元买进去,就亏20%了。1元买新基金,心理上似乎觉得建仓期基金经理可以慢慢做个“安全垫”。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