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人才回流明显 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供不应求

发布于2021-07-27 05:00:00
“虽然现在主要考虑赚钱,但如果有去银行工作的机会,会立马考虑。即使有些银行加班也比较严重,也比不过互联网企业,更重要的是稳定。”一位在互联网企业从业多年的程序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是说。

“虽然现在主要考虑赚钱,但如果有去银行工作的机会,会立马考虑。即使有些银行加班也比较严重,也比不过互联网企业,更重要的是稳定。”一位在互联网企业从业多年的程序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是说。

选择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无论是对于应届生还是职场老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黄艾舟认为,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大厂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大拓展和深耕,不同类型的主体在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内部管理体系等有所不同,对科技人才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大厂之间的人才争夺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供不应求。在黄艾舟看来,企业要“筑巢引凤”,除了运用自身的特点优势之外,还需以人为本。建立起人性化的、灵活的和成熟的人才管理机制、薪酬及激励机制、绩效考评机制等,敢于起用不同类型的人才,听从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激发人才潜力,助力企业科技技术创新突破。

传统金融机构or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行业在前几年发展势头强劲之时,吸引了大批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跳槽,互联网企业在人才争战中稳居上风。不过,随着行业发展方向的变化、传统金融机构的赶超以及职场人择业观的改变,有部分人开始选择回归传统金融行业。这意味着互联网企业不再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人才流动趋势转向传统金融机构了吗?

脉脉研究院发布的《2020金融科技人才流动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互联网与金融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依然活跃。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转行前三大流向分别为房产建筑业、金融业和制造业,流动率分别为13.9%、12.3%和9.2%;而42.1%的金融行业从业者流向IT互联网。其中,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及京东数科等为金融行业输送大量人才,流动比例分别为1.9%、1.7%、1.2%及1.0%。保险和银行成为互联网人才转行首选。

从零壹智库的数据来看,互联网企业薪资更具吸引力。2021年第一季度,股份制银行、金融外包企业、综合金融和保险企业大量招聘金融科技人才,薪资水平在1.05万元/月至1.36万元/月之间。而区块链公司、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征信公司和大数据风控公司的薪酬处于“行业天花板”,均超过2.5万元/月。值得关注的是,为留住人才,银行也在持续发力。某家银行金融科技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要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比如在薪资待遇方面有所倾斜,职级晋升更快等。

实际上,即便是拥有高薪资,也阻挡不了部分职场人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向往之心。一位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在接触过一家保险机构的程序员之后,更加坚定了去金融机构的决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准点下班。不过,也有银行技术人员坦言,“在银行工作基本上比较规律,事情多的时候也得加班。不过,互联网企业毕竟薪水高,在哪工作还是看个人选择。”

黄艾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同的企业主体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不同。对于互联网大厂和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其本身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及项目机会上都拥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提供较大的成长空间。科技人才选择这类企业可以快速吸收和使用新的技术。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发展体系较为完善,对于项目和人才的管理较为成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下,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加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成立专门的金融科技部或子公司,在资金支持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加快步伐,吸引高质量的科技人才。

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紧缺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科技,其核心是利用科技手段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效率、降低风险,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在国家政策引导、金融行业监管不断完善、落地场景持续丰富的背景下,金融科技企业回归科技本源,更加注重技术的研发,把向金融机构提供科技能力和服务作为其业务发展的重点。

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随着机构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断加深,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21年春招开闸,国有大行率先开始了“人才抢夺大战”,一批企业也不甘示弱。根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2021年一季度,至少232家企业共提供39371个岗位,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达44386。

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毕马威中国共同撰写的《2021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全国范围内超过200位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执行官、创始人或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86%的受访企业认为“难以找到金融+科技复合背景的人才”是目前人才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缺乏某一特定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人才以及优秀人才对薪资要求过高分别位列挑战的第二和第三位。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三位的人才挑战与2020年的调查结果一致,也进一步说明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难以快速与市场需求匹配这一特征。”他表示,随着金融科技进一步向垂直领域纵深发展,行业对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需兼具技术研发、实践能力和对金融业的洞悉,由于培养周期较长且金融科技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内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仍将面临较大的供给缺口。

在此背景之下,投入和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着力点,同时面对着人才培养周期长,难以快速与市场需求匹配的现状。对此,康勇建议,“一方面,随着市场对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要。企业需要为人才的发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将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挂钩,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壮大人才梯队。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整合相关领域的人才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合作。选拔有潜力的人才,结合市场需求,立足企业和国家长远发展。”

黄艾舟表示,现阶段,金融科技技术的升级与创新则离不开企业在研发以及科研人才方面的持续投入。企业要“筑巢引凤”除了运用自身的特点优势之外,还需以人为本,建立起人性化的、灵活的和成熟的人才管理机制、薪酬及激励机制、绩效考评机制等。敢于起用不同类型的人才,听从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激发人才潜力,助力企业科技技术创新突破。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