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调查】供需失衡的铜箔,紧缺度仅次于电解液,板块高温或延续至下半年,这些公司即将受益​

发布于2021-07-01 21:11:00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火热,也为下游产业链带来景气度的持续攀升。作为锂电、电子领域的基础材料,铜箔如今也成为一宗“抢手货”。招商证券近日发布研报认为,铜箔是锂电材料中紧张程度仅次于电解液的环节,加工费率在持续抬升。

“近期新能源锂电产业整体景气度持续,锂电铜箔行业产销两旺。公司目前整体订单排产已满,产品价格随行就市。目前看,铜箔行业有限产能和供应在短期内难以满足客户需要。在锂电铜箔产品供不应求背景下,出现了客户主动加价争取订单的情况,行业铜箔加工费整体有回升上涨情形。”诺德股份(600110)近期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也直言不讳。

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铜箔市场迎来涨价热潮,铜箔均价较年初上涨约22%;其中电子铜箔价格涨势更为凶猛,自2020年低点已累计上涨60%。伴随着铜箔价格的上涨,A股市场铜箔概念股亦迎来“涨声一片”。近一个月多来,诺德股份、嘉元科技(688388)等头部铜箔生产企业亦录得可观涨幅。

锂电扩产催动铜箔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铜箔主要分为锂电铜箔和电子铜箔,两者应用领域不同,锂电铜箔一般为6~20um厚度的双光铜箔,主要用于动力、消费类、储能等领域的锂电池生产;电子铜箔则主要用于电子信息产业,如印刷电路板(PCB)。

中国电子铜箔资讯网资料显示,2019年,国内锂电铜箔与电子铜箔的销量占比分别为31.3%和68.7%。《中国铜箔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铜箔出货量达到14.6万吨,同比增长17.7%,锂电铜箔的出货量在整个铜箔行业中的比例已经接近35%。

近两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型为市场驱动,下游销量持续大幅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同期,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41.4GWh,同比累计上升223.9%。

为了备战新能源汽车与日俱增的锂电池需求,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动力电池企业持续开启产能扩张周期。其中,仅宁德时代一家企业就已在全球规划有八大独资生产基地,合计规划总产能超过400GWh;亿纬锂能此前规划到2021年动力电池产能增加到50GWh,近日又拟在荆门投建年产超100GWh项目;国轩高科预计今年年底产能将达到28GWh,预计到2025年其产能将超过100GWh;孚能科技预计2025年产能有望超过120GWh;中航锂电今年量产、在建及开工的实际产能超过100GWh,到2025年规划产能超过300GWh。

除了国内企业,国际电池巨头也在纷纷大规模扩产。LG化学拟到2023年规划电池产能扩大到300GWh,SKI规划到2025年产能扩大至100GWh。松下、三星SDI等厂商也在摩拳擦掌。不仅如此,储能领域的蓬勃发展也将成为拉动锂电铜箔需求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银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锂电铜箔是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的首选材料。集流体是锂电池电极材料与外部电路的电子导体,锂电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具备以下优势:1、导电性高;2、质地柔软;3、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高;4、成本低;5、粘合度高。目前,8um锂电铜箔是主流产品,未来有望向≤6um极薄锂电铜箔发展。

据超华科技(002288)介绍,制造1GWh锂电池,大约需要700吨的6um铜箔或者900吨的8um铜箔。中银证券研报预测,2020年~2022年全球锂电铜箔需求量分别为21.27万吨、29.65万吨、38.75万吨,2025年全球锂电铜箔需求量为76.82万吨,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为29.3%。以金额测算,2020年至2022年,全球锂电铜箔市场空间分别为152亿元、223亿元、292亿元,到2025年则有望达到580亿元,其中6um铜箔有望达到304亿元。

供不应求价格快速上涨

在锂电需求的带动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锂电铜箔行业快速回暖,市场供不应求,头部企业处于满产满销状态,加工费快速攀升。

“锂电铜箔的行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21年底我国锂电铜箔仍将供不应求。”在近期召开的2021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铜产业链峰会暨新基建铜基材料应用论坛上,诺德股份常务副总裁陈郁弼在发言中表示,目前锂电铜箔每吨售价已经超过10万元。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多家铜箔上市公司了解到,铜箔产品的定价一般采用铜价+加工费的报价形式产生,因此,虽然铜价近期出现较大涨幅,但企业在定价中可以很大程度上将铜价向下游转移,而铜箔加工费则成为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

嘉元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需求趋暖,今年上半年铜箔需求较旺,供应上偏紧,加工费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上涨。超华科技也向e公司记者透露,该公司铜箔加工费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在上涨趋势,较前期低点至今已翻番。

“2020年全年铜箔加工费价格在历史低位,2020年12月加工费开始小幅度的回升,到现在铜箔价格有几次恢复性上涨。整体提价是2021年1月份以后。目前行业处于产销两旺、量价齐升的阶段,当下铜箔加工费的波动情形是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回升上涨,行业基本判断是2021年会超过历史加工费的水平。”诺德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

安信证券表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需求转旺,锂电铜箔和下游电池厂商皆缺少锂电铜箔库存。东吴证券指出,根据产业链调研情况,铜箔主流生产企业目前订单饱满、供不应求,预期紧张局面短期难以改观。自2020年12月以来,锂电铜箔加工费已经多次上调,铜箔价格加速上涨迹象明显。国金证券分析师樊志远预计,铜箔加工费上涨趋势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四季度。

据业内人士分析,锂电铜箔供应紧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需求端持续改善,下游锂电池客户需求成倍增长,包括动力电池和高端消费性电池的增长较快;另一方面是供应端产能有限,国内锂电铜箔在近两年的产能释放速度跟不上客户的扩张速度。

诺德股份指出,锂电铜箔在各类锂电池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但在电池成本结构中占比大概只有5%-8%,价格的波动对电池成本结构以及电池企业降低材料成本的影响甚小。在供需平衡的情况下,论价格,客户更关注的是铜箔材料能够保质、保量、保交期。如果在材料紧缺的情况下,客户也可能为保量、加量进行主动加价。

上市公司业绩层面也折射出这一繁荣景象。诺德股份今年一季度营收大幅增长155.46%,净利润更是猛增803.30%;嘉元科技的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也实现了259.30%和366.44%的爆发式增长,超华科技在一季度也实现了153.74%的营收增长,净利润则大幅扭亏为盈。据嘉元科技最新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57.69%至383.94%。

此外,据铜陵有色(000630)消息,该公司旗下从事铜箔的子公司铜冠铜箔的铜箔产销量也在今年1-4月份同比增长31%。值得一提的是,铜陵有色在去年即有意分拆铜冠铜箔在创业板上市。

“爆发式”扩产周期开启

基于良好的需求前景以及供不应求的现状,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各大铜箔企业均开启一轮“爆发式”扩产周期。

2020年10月、11月,嘉元科技分别在宁德、赣州规划建设1.5万吨/年、2万吨/年锂电铜箔项目;2021年2月,嘉元科技发行12.4亿元可转债,用于投资于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等项目;2021年3月,嘉元科技又宣布拟投资10亿元在梅州新增年产1.6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

诺德股份则是在不久前的6月8日披露一份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22.88亿元,用于1.5万吨青海高性能极薄锂电池用电解铜箔和1.2万吨惠州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等项目。在此之前,诺德股份的青海诺德二期1.5万吨项目已于2020年动工,今年3月,诺德股份旗下总投资超10亿元的惠州联合铜箔项目三期也宣布动工,设计年产能1.29万吨。

超华科技则在2020年10月推出18亿元定增预案,拟投资年产1万吨高精度超薄锂电建设铜箔项目等在内的多个项目。2021年2月,超华科技又宣布重磅投资计划,拟在广西玉林市投资122.6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高精度电子铜箔和1000万张高端芯板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该项目完全达产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产能的电子铜箔单体生产厂。

在今年5月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有4家业内巨头展开大动作:铜陵有色年产2万吨高精度储能用超薄电子铜箔项目二期宣告开工;海南梓靖年产5万吨铜箔项目落户云南曲靖,预计总投资35亿元,将实现4.5um产品的批量生产;龙电华鑫总投资100亿元的南京溧水锂电铜箔项目也正式开工,该项目将建设年产5万吨6-8um锂电铜箔区域总部基地;LG化学则宣布,向中国第三大铜箔制造商德福科技增资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帮助后者扩大铜箔产能,按照计划,德福科技将把年产能从目前的4.9万吨在明年扩大至7.8万吨。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0月以来,国内铜箔企业扩产(或规划扩产)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300亿元,规划扩产规模超过35万吨。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铜箔分会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将有11家铜箔企业共计10.75万吨新增产能,其中10.05万吨为锂电铜箔;2022年将有10.05万吨新增铜箔产能,其中85%为锂电铜箔,约8.5万吨。

陈郁弼也表示,由于大部分新增产能在2021年底/2022年释放,因此2021年锂电铜箔仍将会供不应求,2022年供求关系有望趋于缓和。他预计,未来5年锂电铜箔将有3倍的成长空间。

扩产仍受上游设备制约

虽然各大铜箔企业均在快马加鞭加快扩产步伐,但“远水难解近渴”,短期内铜箔市场供给依然紧张。

超华科技表示,虽然众多企业持续扩产铜箔项目,但因设备定制周期长、资本投入大等因素,导致众多企业实际扩产进度不及预期,供需紧张局面或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不管是从设备还是技术看,铜箔行业都不是一个‘大干快上’的行业,短期内需求缺口难以填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员闫志刚表示,对于设备参数的调试、添加剂的配制,均需较长时间的生产与工艺的积累,不管是新建产能,还是旧产线的切换,都存在较大难度。

诺德股份也在接受调研时指出,从供需结构看,在需求端,铜箔没办法备货库存,去年9月以来就开始出现铜箔持续缺货。在供给端,产能利用率已经无法大幅提升,新扩产周期至少2年以上,前提还得是设备选型和订购上做了准备,如果没有准备,至少3年才能投产。目前看行业的整体扩产速度难以跟上下游的扩产节奏。锂电铜箔环节可能成为锂电产业发展中制约的环节,很多重要客户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包括超华科技、诺德股份在内的多家铜箔生产企业,均不约而同地反馈到制约铜箔扩产的关键因素,即铜箔关键生产设备掌握在国外极少数企业手里,且产能有限,导致铜箔供给未能得到有效释放,造成边际供求关系紧张。

以生产6um铜箔的核心设备为例,目前国内企业所用设备主要是从日本进口的高端阴极辊,但日本相关厂商扩产意愿不强。因此,国内锂电铜箔在建和规划产能否真正释放,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超华科技指出,铜箔扩产设备定制周期较长,目前从国外进口铜箔设备采购周期大约需要2.5年-3年,设备的到货限制了高端铜箔产能的释放。铜箔边际供求依然紧张,未来两年半到三年可能依然维持偏紧张的状态。

诺德股份则透露,目前国产替代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步上升,但国产设备量比较少,虽然设备制造企业的扩产周期长,但整体交期较国外较短,目前也需要排队订购。国外设备的制造、供货周期相对较长,当下进口的主要设备订购周期在2年左右。

“以下游客户对我们未来三年要求的供应量来看,每年递增速度特别大,产能不能满足递增的需求,产能不代表有效供应。供需矛盾不解决,供需缺口只会越来越大,加工费也还会上涨。特别是4um和6um能生产的企业不多,将来4um和6um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诺德股份称。

轻薄化成发展趋势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本轮铜箔企业的大规模扩产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各企业在扩产计划中,都不约而同地将6um及4.5um极薄铜箔作为主要发力点。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指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动力电池非常确定的需求,锂电铜箔产能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下游动力电池对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使得4.5um的极薄铜箔开始批量化的应用。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铜箔的发展趋势是轻薄化,国内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正从6um向4.5um切换。铜箔轻薄化的原因在于薄铜箔有利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薄铜箔铜用量更少对电池厂而言性价比更高。铜箔轻薄化后加工费显著增加,但成本端增加不多,因此铜箔企业可享受技术溢价带来的阶段性超额收益。

以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不少企业已经成功突破6um铜箔的生产工艺,而6um仅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此外,少数几家企业已经在4.5um铜箔的生产上取得突破。

据诺德股份介绍,该公司铜箔产能为年产4.3万吨,其中电子铜箔占比约10%,锂电铜箔50%为6um铜箔,20%左右为8um的铜箔,剩下是4-4.5um的铜箔。目前公司核心客户完全切入6um甚至是4.5um,国内主流客户也基本都切换使用6um铜箔,6um及6um以下的铜箔缺货成为常态。

不过,铜箔的轻薄化也并非一蹴而就,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制约。嘉元科技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下游锂离子电池厂商采取的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制造设备的不同,应用4.5um铜箔生产的电池产品需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可能涉及到技术路线调整、工艺修改与试验、制造设备升级换代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所需时间较长。因此,目前4.5um铜箔产品只有少数几家主流客户在使用,产品渗透率较低。

产能结构性失衡

就在各大铜箔企业扩产高歌猛进之际,行业内却演绎着“结构性失衡”的情况。

据鑫椤资讯数据,今年5月以来,铜箔均价较年初上涨约22%,其中电子铜箔价格涨势更为凶猛,自去年三季度起迅速反弹后,在今年1月超过2017年高位,目前较2020年低点已累计上涨60%。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行业内了解到,电子铜箔和锂电铜箔在产品层面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子铜箔的厚度相对更厚,同时两者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嘉元科技也向记者表示,受新能源汽车拉动,锂电铜箔需求偏紧,因此存在部分部分电子铜箔企业进入锂电铜箔领域的情况;与此同时,PCB行业在5G等的推动下快速增长,电子铜箔需求旺盛,整体产能本身也较为紧张。因铜箔厂扩产周期较长,锂电铜箔和电子铜箔产能转换现象在短期内仍然存在。

国金证券指出,电子铜箔涨价更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此前电子铜箔的赚钱效应不及锂电铜箔,国内铜箔厂商将大量的扩产精力转向锂电铜箔,从而导致电子铜箔供给过剩的比例在逐渐收缩,供需失衡一触即发。

事实上,过去几年,受到全球电子产业创新力不足,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影响,电子铜箔的扩产能力显著低于锂电铜箔。业内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35家企业电子铜箔扩产增幅仅为3.9%,相较锂电铜箔8.6%的增长幅度显得较为保守。

不过,伴随5G建设、消费电子迎来新一轮换机潮等机会,电子行业景气度得到提升。自2020年4季度以来,由于订单大幅增长,国内电子铜箔企业生产大多处于满负荷状态,但仍然无法满足下游陡增的需求。

与此同时,Mini LED市场化落地进一步加剧了电子铜箔供应紧张的局面。在今年4月举办的苹果春季发布会,苹果发布的新一代iPad Pro采用了Mini LED材质的屏幕。三星也在不久前发布Neo QLED电视,主打量子点Mini LED、智能及环保。市场普遍看好苹果、三星等业内巨头对Mini LED的推广与示范效应,根据GGII的预测,2020年Mini LED市场规模将达22亿美元。

据了解,PCB主要用于Mini LED的基板材料,相比较于玻璃基板来说,PCB基板结构强度高,技术较为成熟,因此对PCB形成了增量需求,因此也对PCB及其上游铜箔行业带来了供货挑战。深圳奔强电路总经理仇香军指出,Mini LED PCB订单进一步加剧了该公司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公司还面临着上游电子铜箔等原材料货源紧张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铜箔行业内的结构性失衡与此前市场热议的“芯片荒”的情况有所类似。受国际形势及政策因素影响,行业内大量资源向高制程芯片领域聚集,而中低制程芯片芯片的产能则反受压制,进而演变成了芯片荒的局面。

嘉元科技在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规划设计新增产能时,均考虑了柔性切换生产锂电铜箔和电子铜箔,最终将根据市场情况分配两者的产能,总体保持锂电铜箔为主、电子铜箔为辅的产品结构。而超华科技则表示,公司未来将根据下游市场情况及时调整铜箔产品类型,预计未来电子铜箔和锂电铜箔产能将平分秋色。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