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夺初创企业 海外交易所也够拼!

发布于2021-09-07 08:35:00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已经成为众多初创企业上市的首选路径,市场也一度火爆。尽管SPAC市场的监管也在趋严,但为了吸引更多初创企业,一些海外交易所将竞争的焦点放在SPAC之上。

新加坡交易所正式出台SPAC上市框架

新加坡交易所(下称新交所)近日正式发布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主板上市规则。据悉,新交所的SPAC框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要点和要求:SPAC上市时市值不可低于1.5亿新元。SPAC必须在上市后的24个月内完成并购交易。如符合相关规定条件,期限可延长最多12个月。在SPAC上市到并购交易后六个月内,发起人股份处于锁股期;符合相关要求的发起人则得就所持股份的50%履行多六个月的锁股期。

此外,根据SPAC的市值规模,发起人必须在SPAC上市时认购不低于2.5%至3.5%的股份(股票、单位或认股权证)。只有获得过半数独立董事的批准和过半数股东的投票支持,才能进行并购交易。股东所持有的认股权证可以与普通股分离。认股权证行权导致的股东稀释影响不得超过50%。所有独立股东均享有赎回权。发起人在SPAC上市时持有的“提振激励”股份上限为20%。

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文仁认为,新交所的SPAC框架将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途径,并且在价格和执行方面有更强的确定性。希望通过推出SPAC制度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公司在新交所上市,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投资机会。为达成这个目标,新交所将着重发起人的素质和其过往的记录。在制度设计上,也提升了发起人所涉及的利益与风险,以及发起人与股东的利益相关性。

海外交易所之争

SPAC本质上是“空壳公司”,其创建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市然后收购一家非上市公司。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与SPAC并购是一条更容易的上市之路,与传统的IPO比,企业利用SPAC上市,同等条件下用时不到传统IPO方式的一半,还可节省约70%的上市费用,而且成功率高。例如,不少电动车企业选择通过与SPAC合并上市寻求快速IPO:Faraday Future(FF),以及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 Motors、Xos和Arrival、Lion Electric等多家初创企业,均选择了这一路径。有分析人士表示,从现行的美股IPO上市标准来看,一些有高增长预期但短期兑现难度较大的企业难以通过传统IPO上市,而这些公司若通过SPAC合并上市,成功率会高很多。

此外,为了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冲击,各国央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资金。得益于此,通过与SPAC合并上市成为许多企业寻求快速IPO的途径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SPAC共进行了超过400宗IPO交易,筹资近1300亿美元。其中,医疗保健、金融技术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占比较大。不过,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加大对SPAC的调查力度,SPAC市场的上市步伐有所放缓。今年上半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针对SPAC的新会计指南。根据相关指南,SPAC发行的认股权证应该归入负债而非股权工具。倘若相关指南成为法律,那么现有的SPAC以及正在进行中的SPAC交易将需要在财务报告中重新计算认股权证的价值。RSM LLP合伙人Anthony DeCandido表示,新会计指南将会让许多公司在每个季度而非SPAC启动时,为了给认股权证进行评估和估值而耗费大量资金,很多机构缺乏自行评估的专业性。

可以说,在全球对SPAC上市监管趋严之际,新加坡交易所却放松了对SPAC上市的管制并引入了新的SPAC框架。在此背后,SPAC除了成为初创企业的上市之道,也成为多个金融中心城市争夺的目标。英国财政部官员曾表示,英国将放松公司上市规定,以吸引更多高增长和财力雄厚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赴伦敦上市,以便在英国脱欧之后保持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与美国金融业展开更平等的竞争。

编辑:卓泳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