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轮融资依旧持续亏损,AI头部企业纷纷重启IPO“补血”,高估值下资本市场能否“买单”?

发布于2021-08-20 21:20:00

“AI四小龙”又传来IPO的消息。

日前有消息称,“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正在考虑赴港上市,拟寻求40亿美元估值,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递交申请。而在今年3月,依图科技主动申请中止科创板IPO审核,7月初,依图科技IPO审核状态已变更为“终止”。

依图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供应商。据统计,公司成立至今,共经历了10轮融资。据《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依图科技估值已经达到140亿元。从财务数据来看,依图科技仍未实现盈利。

事实上,去年以来,“AI四小龙”就已相继传出IPO消息,云从科技、云天励飞、云知声、旷视科技等Al企业都向科创板提交了上市申请。但是,除了依图科技之外,此前云知声和禾赛科技也宣布终止IPO。而近期,AI巨头们又开始重启IPO,商汤科技也被传最快于本月底在香港IPO。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融资周期来看,国内这批头部人工智能企业已经到了必须上市的阶段;而从财务数据来看,他们也需要通过二级市场募资来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但估值如此之高则不免有些争议。

多家AI企业欲“流血”上市

依图科技成立于2012年,主要核心业务为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商业三大块,在金融领域也有相关尝试,并自称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多个领域拥有世界级的技术水准。在中国,依图科技与云从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被并称为“AI四小龙”。

天眼查显示,该公司2012年9月至今共经历了10轮融资,其中,2018年两次融资达到3亿美元,2020年的两次融资中,3月完成的融资金额为3000万美元,6月的融资金额未披露。此后的一年多,依图科技没有任何融资记录,因此上市是其当下最重要的“补血”渠道。

实际上,依图科技去年11月就率先递交了科创板IPO申请,试图冲击中国“AI第一股”,但最终于今年7月终止了该申请,如今再次重启备受业内关注。与此同时,多家AI头部企业也启动了IPO计划,就在2021年8月13日,国内人工智能平台企业第四范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云从科技已于7月20日成功过会科创板;商汤科技则确定了A+H上市计划,最快将于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旷视科技亦在赴港IPO失利之后,将目光转向了科创板。

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看,招股书显示,依图科技在2017-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6871.9万元、3.04亿元和7.167亿元,但营业亏损也分别达到了11.68亿元、11.66亿元和36.43亿元。但

依图科技的亏损只是整个AI行业亏损的缩影。2020年底,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曾表示,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亏损状态,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阶段。除了依图科技,其他已披露招股书的AI企业亦陷入亏损:第四范式三年半亏损超30亿元;云从科技三年半亏损近30亿元;旷视科技近四年亏损超130亿元。

持续亏损下如何让投资者“买单”?

此轮AI企业相继启动上市计划,与背后的资本推动有莫大关系。艾媒咨询CEO张毅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融资周期来看,国内这批头部人工智能企业已经到了必须上市的阶段,因为VC基金周期一般不超过八年;此外,从财务数据来看,这些企业估值已经很高,加上持续亏损,确实需要通过二级市场募资来支撑未来的业务和研发。

虽然说研发技术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而没有转化为收益产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未必“买单”。“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近期也发布了其2021年半年报,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58.1%;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94%;扣非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75.94%。

可惜的是,从2020年7月22日登陆科创板以来,寒武纪的股价在上市首日大涨之后,便呈现出“跌跌不休”的势头,截至目前,公司市值较上市时已蒸发一半。寒武纪的市值腰斩、股价缩水,与其业绩不佳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专注AI投资的投资人指出,这样的情况不排除会出现在日后准备上市的这些AI企业中,因为对于大部分在一级市场上保持过高估值的企业来说,真实信息披露以后,二级市场会用脚投票,若市值过高,泡沫则会被刺破。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高研发、高亏损并不是完全等价的因果关系。如果高研发的成果不断成型并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即使亏损也仍然可以提振投资者的预期。但如果估值过高,上市后业绩不佳则会导致投资者耐心逐渐消退。

上述投资人表示,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而言,市场投资者更看重的是企业未来收入的增长以及业务指标的提升,在这样的前提下,市场对企业亏损的包容度可能会高一些。“可能一些有巨头参与投资的公司在上市之初能获得高估值,但后期能否继续被资本看好,仍需要看其自身的盈利能力。”该投资人表示。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