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多孩现金补贴来了,心动吗?
7月2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公布并详细解读了攀枝花市《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简称《十六条政策》)。其中,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值得注意的是,《十六条政策》早在今年6月12日已在攀枝花政府网站发布,今日则是政府官方对此新政进行详细解读。
多孩家庭每月500元现金补贴是否足够?对比当地收入观察,攀枝花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09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38元,增长8.6%。换算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为3684元。
多孩家庭可获补贴
攀枝花市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74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1.4万。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40.82亿元,增长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25亿元,同口径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1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209元、19938元,增长5.6%和8.6%。
为了吸引人才,早在今年6月12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就印发了《十六条政策》并在政府网站发布。
7月28日举行的政策发布会上透露,据测算,到2025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需新增约30万、总人口达到150万,其中主城区(即“三区”:东区、西区、仁和区)的常住人口到2025年将增加约20万、总数要达到100万。
为此,攀枝花市从聚集高层次人才来攀发展、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在攀发展、鼓励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攀工作、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出台了16条具体政策措施。新政中,包括高层次人才待遇激励、提供创新创业支持和奖励、提供就业补贴、外地和本地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等多项具体措施。
其中,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据报道,这也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具体来开,《十六条政策》规定,对在我市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攀枝花户籍产妇,提供住院分娩免费服务,符合医保报销外的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对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在用人单位、产业园区等单独或联合设置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该政策牵头执行单位为攀枝花市卫生健康委。
教育方面,攀枝花为在攀就读的非攀枝花籍中小学生提供返家、返校“点对点”定制客运服务,市级财政将5折优惠的补贴金纳入非攀枝花籍中小学生教育补助经费补贴给教育部门,统筹返还学生。
据介绍,夫妻双方的户籍均为在攀枝花且双方均参加了攀枝花市社会保险,按政策生育第二、第三个孩子,第二、第三个孩子的户籍需在攀枝花,才可领取津贴。计数问题上,《实施细则》规定,计入基数的所有子女户籍均需在攀枝花。
鼓励生育政策持续出台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持续加深,“未富先老”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了促进人口结构优化改善,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于6月26日通过了这一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紧随其后的鼓励生育政策措施陆续落地。
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到,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综合考虑本地区人口发展形势、工作基础和政策实施风险,做好政策衔接,依法组织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攀枝花推出的生育多孩现金补贴政策截至3岁,与国家鼓励政策基本一致。7月20日发布的《优化生育政策》中就明确提出,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
对照海外,不少国家已经就鼓励生育推出补贴政策。法国方面,该国已建立比较完善、多样化的津贴制度,涵盖幼儿出生、养育、托幼、对父母收入损失的补贴等多个环节,且补贴金额依据家庭收入和孩子数量等存在明显差异。日本方面,生育女性可获得42万日元的一次性生育临时金、以及每月约1万日元的儿童补贴(12岁以下)。
就鼓励生育如何补贴,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国家应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探索建立从怀孕保健到孕期分娩再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全面鼓励生育体系,包括孕期保健补助、住院分娩补助、托育津贴、教育津贴、家庭个税抵扣、以及对不符合交个税标准的低收入人群实行直接经济补贴等。并且,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全国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