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转型计划正快马加鞭赶来。
2021年第一周,包括北上深、苏州等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相继释放政策信号,公布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新规划。按照广义口径统计,深圳2019年数字经济产业营收已达2.63万亿,位于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狭义口径下,2019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也高达1596.59亿元,相关产业蕴含的发展前景可见一斑。
深圳:布局万亿数字经济产业
1月4日,2021年首个工作日,深圳市工信局率先发布《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旨在抢抓数字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文件指出,数字经济产业是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及其与各行各业融合衍生出的新兴业态。
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究竟有多大?深圳工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义概念下,2019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营收共高达2.63万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即便按照狭义概念,2019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也有1596.59亿元,同比增长18%;而在2020年前十个月,深圳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达到了4400.9亿元,同比增长13%。
针对这一发展前景广阔的市场,深圳工信局特别推出3年发展规划,重点扶持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数字创意12个细分产业,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支撑体系、集聚效应等方面制定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目标。
预计到2023年,
1、深圳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市统计局口径)突破1900亿元,年均增速6.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市统计局口径)突破9000亿元,年均增速15.3%;软件业务收入(工信部口径)突破10000亿元,年均增速10.8%;部分细分领域发展领跑全国。
2、成功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和CAD、CAE、EDA等工业软件,部分数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建10家高水平研究院、实验室、创新中心、攻关基地等新型研究机构和创新载体,源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3、建成一批对产业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展会论坛。加快建立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标准规范和测试认证体系,提升标准化对我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引领力。
4、全市培育年营收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以上,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重点企业70家以上,梯次型企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3个以上千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6个以上百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同样是在1月4日,上海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进而在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上海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目前上海企业占据全国网络文学90%的市场份额、全国本地生活服务70%的市场份额,全国第三方支付60%的市场份额;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意见强调,上海要加快构筑数据新要素体系、数字新技术体系和城市数字新底座,充分释放数字化蕴含的巨大能量,以数字维度全方位赋能城市迭代进化、加速创新。具体包括:
1、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形成新治理力和生产力。逐步建立完善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积极完善数字贸易要素流动机制,引导建立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数据价值最大化发掘。
2、以新技术广泛应用为重点,大力提升城市创新能级。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千兆宽带、5G、卫星互联网等高速网络覆盖,建设高性能公共算力中心,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平台,坚实支撑经济发展、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等各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支持下一代信息通信、高端芯片、核心软件、V2X车路协同等新技术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先试先用,率先规模化落地,进一步巩固数字技术优势。聚焦类脑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重点领域,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功能型平台建设,大力提升城市数字化创新策源能力。
3、以数字底座为支撑,全面赋能城市复杂巨系统。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纳入地理空间、生态环境、建筑结构、物品标识、人员活动、车辆状态、安全监测、能源状态、设施设备运行等数据,实现城市要素全面AIoT化。搭建“轻量化、集中化、共享化”的城市智能中枢,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平台数据对接。
此外,苏州也在同一天发布《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希望到2023年,苏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要达到6000亿元,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达到7000件以上,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
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1月7日,北京召开“两区”建设高端产业和金融领域专场新闻发布会。据介绍,通过“两区”建设,北京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先导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每年力争新储备20个以上前沿创新类、外商投资类、资金密集型、行业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和平台项目,年均投资超百亿元。
北京市经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到60%。本市高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截至2020年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6.9%,拉动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4%,增速居各行业首位。
“数字经济是‘两区’建设的主要特色和重点任务,北京正在集中谋划推出一批创新制度,积极融入全球数字分工与规则体系建设。”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表示,北京正在加快开展三个片区的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推动在数字领域更大范围的双向开放和互利双赢,并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争取国家新的支持政策。同时以数据分类分级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数据的国内国际流通。
另据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介绍,未来将聚焦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等九个重点领域,构建金融全方位稳健开放新模式。据悉,“两区”建设中涉及金融领域政策共计102项,截至2020年底,已落地任务43项,落地率超过40%。
而北京大兴区则表示,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大兴正积极推进落实在自贸区大兴组团内规划建设北京市数字贸易试验区。正在开展数字贸易发展策略研究,并着手编制数字贸易三年行动方案。力争到2023年初步建成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数字贸易试验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