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重申不造车,今年还是活下来!徐直军:对拜登不抱幻想,华为分析师大会干货来了

发布于2021-04-13 09:01:00

一年一度的全球分析师大会,是展现华为现状与未来战略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

4月12日,华为第18届全球分析师大会在深圳举行,数百名全球行业分析师、财经分析和媒体记者通过线下与线上形式参会。

“去年我们的目标是活下来,今年的目标还是活下来。过去两年我们的主要时间是应对不断的制裁,今年希望有时间讨论一下如何走,到哪里去,如何活得更好。”4月12日下午,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

徐直军在媒体问答环节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只帮助车企造好车,目前与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深度合作打造子品牌。对于芯片问题,徐直军再次表示,拜登上台,华为对他将华为从实体限制名单中摘除不抱幻想,制定战略的时候考虑了这一点。

面向下一个十年,针对人口老龄化与能源高消耗的发展问题,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首次提出了智能世界2030的九大技术挑战与研究方向。

对拜登解除华为限制不抱幻想

华为3月底公布的2020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914亿元,实现3.8%的小幅增长;净利润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

“总体来讲,在发生新冠疫情,同时受制裁的情况下,华为2020年的业绩还是符合我们的预期的。”徐直军在他“乱云飞渡仍从容”为主题的演讲中表示,由于华为采取了大规模的储备策略,经营活动现金流仅为352亿人民币,也是符合预期的。

过去两年内,美国先后对华为进行了三次制裁。

在2020年3月发布2019年财报时,徐直军甚至这样表述,“2020年是华为最难的一年,力争活下来,明年还能发财报。”今年的分析师大会上,徐直军则笑言,“今年华为的目标还是活下来,而且我们希望能活得好一点。”

徐直军表示,2021年对华为而言是继续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未来发展战略不断清晰的一年。“去年我们全年都在争取活下去,今年应该有时间,去思考未来该怎么走了。”

对于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徐直军表示,华为不抱任何从实体清单摘出来的幻想,目前华为所有战略都考虑了长期在实体清单下如何生存发展,不能在假设和幻想下制定公司战略。

徐直军在演讲中阐述了华为未来五项关键战略举措:

(1)优化产业组合,增强产业韧性,尤其是增强软件能力、加强先进工艺弱相关产业投资和智能汽车部件产业投资;

(2)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定义5.5G,牵引5G持续演进;

(3)“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

(4)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

(5)努力解决供应连续。

徐直军强调,世界依然处在一个复杂动荡的环境中,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将会是每个国家、企业和组织的常态化挑战。

重申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造车成为当下炽手可热的行当,这个热点问题在此前华为年报业绩会上被抛出。在4月12日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又被媒体记者和分析师追问。

“这是个老问题。”徐直军说,“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认为华为应该造车,华为有品牌,也有能力,为何不造呢?连小米都造车了。”

徐直军表示,华为做这个决策是经过多年讨论了的。华为从2012年开始进行汽车相关研究,2012年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那时还没有自动驾驶的概念,只有电动汽车的概念。随着后来不断演进,才有了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概念。

“我们和日本、德国、国内很多大型车厂都谈过,发现他们需要的不是华为这个品牌的车,而是华为的ICT(信息通信技术)软件能力,能够帮助他们造好车,卖好车。”徐直军说,2018年华为就明确了“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的策略,这个决策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

据了解,在帮助车企造好车方面,华为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智能驾驶、智能车云服务、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等ICT增量部件。

在合作方面,徐直军透露,目前主要与3家汽车厂商合作,分别为北汽、重庆长安和广汽。“这种深度合作客户不会太多。”

徐直军同时表示,“并不是所有程度的合作都会印上huawei inside的logo,只有用了华为自动驾驶的车辆才有资格。”在徐直军看来,未来汽车变革的核心就是自动驾驶软件能否让未来汽车进一步走向真正的无人驾驶。

徐直军透露,huawei inside的车将在上海车展期间亮相,并在上海密集城区提供自动驾驶体验,“团队表示在市区可以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这比特斯拉好多了。”

鸿蒙系统2021年预计接入1亿台设备

自去年8月开发者大会上,华为首次提出鸿蒙(HarmonyOS)生态系统后,鸿蒙生态正在全球发力,目前已在智慧屏、可穿戴设备、车机设备等应用。

徐直军表示,2021年华为将持续打造消费者全场景体验,提高硬件和软件服务能力,围绕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慧出行与运动健康,以及影音娱乐等高频应用场景,持续打造全场景、个性化的无缝体验。

徐直军介绍,鸿蒙系统作为一个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下一步将会在手机上应用,目前已经有20家硬件厂商、280家应用厂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预计2021年会有40+主流品牌、1亿台设备成为鸿蒙系统体验的新入口。

对于5G业务方面,徐直军表示,全球5G进展超预期。截至2020年底,有140张5G网络,5G用户数已超过3.3亿,加大了5G To C发展力度,也加快了4G向5G网络的迁移,5G To B的市场主要还是在中国市场,华为参与了其中大多数,包括钢铁、煤矿等行业。

据悉,华为提出了5.5G愿景,希望在5G基础上扩展上行超带宽,实现实时宽带通讯,进一步5G融合通讯与感知能力。

制裁正演变成全球、全行业供应短缺

受美国制裁后,华为能不能持续活下去,华为供应链问题如何解决?徐直军直言,解铃仍须系铃人,要让半导体产业回归正常的秩序,避免更大的危机,根本的答案是共同重建全球信任,尽快恢复全球产业链的合作。

徐直军表示,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流程非常复杂,需要非常高的研发投入与资本支出。在此背景下,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全球产业链,不同地区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在产业链中发挥不同作用,促使半导体产业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并降低了产品价格,使全球企业和消费者受益。

“假设未来没有全球产业链合作,而是在每个地区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地产业链,根据相关报告,全球将需要增加至少1万亿美元的前期投资,并将导致半导体价格总体上涨35%至65%,继而导致消费端电子设备成本上升。”徐直军介绍。

“事实上,目前,芯片代工价格的上涨正在进行中。如果芯片代工涨价,芯片就要涨价,消费电子产品就要涨价,所以未来几年,涨价是可以预计的事情。”徐直军表示。

徐直军认为,过去两年,美国的三次制裁,对华为的伤害是很大的。但是,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伤害更大,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信任体系,迫使更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考虑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问题。目前我们就看到,欧洲、日本和中国都在加大半导体投资,特别是欧洲明确强调要实现半导体的自主。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造成全球企业恐慌性的备货,特别是中国企业,由原来的零库存,到3个月、半年,甚至越来越长的备货周期。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备货策略可以应对不确定性。但是多年来,全球产业一直在追求供应链零库存,并为之努力。

“恐慌性的备货,是造成今年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和供应短缺的核心因素。”徐直军认为,今年半导体供应紧张的原因,就是美国对华为制裁,导致了全球企业恐慌性备货。美国对华为公司及其他公司的制裁正在演变成全球、全行业供应短缺的问题,未来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也未可知。

人类未来十年面临九大技术挑战

“不死鸟”华为除了强大的科研能力,还有一个让外界羡慕不已的长项就是对未来科技和产业的预测和感知。在此次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也分享了他们对未来科技的研究。

毫无疑问,未来十年,人口老龄化与能源高消耗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共性问题,在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首次提出了智能世界2030的九大技术挑战与研究方向:

挑战1:定义5.5G,支撑未来千亿规模的多样性联接

挑战2:在纳米尺度上驾驭光、实现光纤容量指数级增长

挑战3:走向产业互联,网络协议必须优化

挑战4:通用算力远远跟不上智能世界的需求,必须打造超级算力

挑战5:从海量多模态的数据中高效地进行知识提取,实现行业AI的关键突破

挑战6:突破冯诺依曼限制,构建百倍密度增长的新型存储

挑战7:将计算与感知结合,实现多模交互的超现实体验

挑战8:通过连续性的健康监测实现主动健康管理

挑战9:构建智慧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发电、绿色储电和绿色用电

徐文伟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高度,我们希望‘产、学、研、用’联合起来,在世界难题中迎接挑战,在愿景驱动下探索方向,让联接更强,让计算更快,让能源更绿,让我们一起迈向智能世界2030。”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