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精选案例
华懋集团创始人王廷歆在龚如心3岁的时候便见过她,也亲眼见证了龚如心和长子王德辉的结婚典礼,一路走来,不曾想在耄耋之年会和儿媳在法庭争产。
“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华懋集团创始人王廷歆在龚如心3岁的时候便见过她,也亲眼见证了龚如心和长子王德辉的结婚典礼,一路走来,不曾想在耄耋之年会和儿媳在法庭争产。
从1999年到2015年,围绕华懋集团的两次争产诉讼皆由“自书遗嘱”而起。如果时间拨回1987年,龚如心和王德辉当时设立离岸信托的计划没有流产,或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父亲与妻子平分遗产的第一份遗嘱
王廷歆于1911年10月15日出生,浙江省温州人。其父王仲雅在温州经营益华丰染料公司,是当时英国ICI的染料代理商。
1928年,才满17岁的王廷歆便开始在父亲的公司工作,于1930年父亲去世后接掌公司。接掌2年后,王廷歆迎娶任玉珍为妻,长子王德辉于1934年出生,此后还育有两儿两女。
在1937年至1940年,王廷歆到上海办货运到温州卖,在此期间,结识了他的生意伙伴,ICI的职员,即龚如心的父亲。龚如心于1936年出生,在她三岁时,便与王廷歆见过面。
也就是1937年开始,任玉珍带着王德辉到上海居住,由此,经常由母亲带着去王家玩的龚如心便认识了大她2岁的王德辉。
抗日战争后期,王家滞留上海,王廷歆便于1941年在上海创办了新的公司叫荣华。同时,又成立另一家贸易公司China United Chemical Company(简称“CUC”)经营进口生意,其中文名字便叫华懋公司。
这便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华懋这个中文名字的起源。
日本战败后,王廷歆于1945年11月进军香港,次年在香港开了荣华分公司主要经营进口工业原料和西药,并于1947年又成立CUC分公司。1947年,王德辉从上海到香港升学。此后,一家人陆续都来港定居。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王廷歆在香港的生意如日中天,但是随着战争的到来,CUC的生意因美国禁止货品进口中国而备受打击,全家开始降低生活质量,将司机辞退,搬迁到此前员工住的宿舍,不过还是雇有两名佣人。
1952年,因为美国实施禁运,王廷歆将CUC分公司与内地公司做了切割,独立注册为香港华懋有限公司(简称“CUCCL”),注册资本为60万港元。同年9月,王德辉因成绩造假被开除学籍,开始在父亲的多家公司工作。
1955年,快满19岁的龚如心只身从上海来到香港王家,和王德辉的妹妹共住一个房间。不久,便在其19岁生日那天与王德辉结婚。婚后第5年,夫妇二人才搬离王家。
20世纪50年代末,硬塑胶在美国发明后成为家居用品材料,带动了香港塑胶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塑料供应商最为吃香,但是要成为美国供应商的代理人一定要有足够资本和良好关系,这对经营美国化学品的王廷歆来说,可谓如鱼得水。
王氏家族靠着塑胶生意积累了进军地产的丰厚资本。在1959至1960年期间,王廷歆公司利润达70.62万港元,1961年的利润更是高达100万港元。
也就是在1960年,从王家搬离自立门户的王德辉向父亲建议进军房地产市场。王廷歆用CUCCL的资本成立了华懋置业有限公司(the Chinachem group;简称“CIL”),让时年27岁的长子自己从事地产发展。
还是在这一年,王德辉在律师的协助下,立下了人生中第一份遗嘱,将父亲和妻子设为共同遗嘱执行人和受托人,也是平分遗产的受益人。该份遗嘱被交由王廷歆保管。
拓展塑胶业务和进军房地产市场这两个抓住风口的战略性决定,让王氏家族的财富开始腾飞,同时王廷歆慢慢隐退幕后,王德辉接棒。
彼时的龚如心,并未参与丈夫的事业,还在秘书训练、舞蹈等多种课程中穿行,甚至并不知晓,王德辉已经立了遗嘱。
就在王家生意蒸蒸日上之时,家庭间的裂缝开始显现。
夫妻反目后的第二份遗嘱
回到1960年9月7日新成立的CIL,裁判书显示,创办人及股份认购人是王廷歆、王德辉和叶理光(王廷歆的外甥、王德辉的表哥),资金来自塑胶生意所赚取包括叶理光的一份利润。
1961年的股份分配显示,叶理光获配CIL10%的股权,其余股权配予王廷歆及其子女以及龚如心,王德辉是最大股东。1962年至1964年期间公司增资时,叶理光未按比例出资,因而股权下降至8%。
1965年,出于税务安排,在王德辉的游说下,王廷歆将其持有的CUCCL和CIL全部股权转让至一家巴拿马公司,其子女亦全部转让(除当时在美国上学的大女儿外),而王廷歆、王德辉、龚如心作为公司董事局成员,名下仍各持一股。
如今,查询香港公司注册处综合资讯系统发现,华懋集团的董事局成员仅一位,为陈鉴波,是龚如心生前的财务总管之一。目前华懋集团旗下的公司由法庭委任的遗产管理人管理,公司财产将成为继承龚如心遗产的慈善信托基金的一部分。
从1965年到现在,华懋集团是发生了什么,才导致王家人都退出了?
起因便是从1967年左右王德辉和龚如心各自出轨开始。
大约在1967年这段时间,王德辉至少有一个情人在台湾。从一封情人寄给王德辉的书信可以发现,她接到了怀疑是王德辉妻子进行调查的电话,这个打过来的电话号码是王德辉公司的号码。法院由此推断,彼时龚如心已察觉到王德辉的婚外情,并在追查。
而大约在1968年初,王廷歆在机场里看到龚如心和一位男士亲昵,后告诉了王德辉,并经儿子委托雇佣了私家侦探去调查此事。
私家侦探拍到的照片显示,龚如心的情人是与华懋有业务往来的一位商人。据王廷歆所述,他把这些照片给儿子时,王德辉当时“一气下说要把这个男人揍死”。过了一星期后,王德辉告诉父亲无需继续调查,龚如心已坦白。
自此夫妇俩的关系恶化。甚至叶理光发觉龚如心脸有瘀痕,似被家暴。王德辉告诉父亲,“要和她离婚”,但是父亲和表哥都在劝说。
夫妻感情破裂后,王德辉在1968年3月15日订立了一份新遗嘱,写明王廷歆是唯一的遗嘱执行人、受托人和受益人,明确撤销了此前所有遗嘱条文及产权分配,该遗嘱是在律所的两位合伙人面前签立。王德辉后将该份遗嘱放在银行保险箱中,龚如心无权打开。值得关注的是,王德辉从1964年起知道自己不育。
据王廷歆所述,此后王德辉还要求龚如心“交还所有钱、所有财务、资产等,又说他不想龚拿去他任何财物”。
这一年,王德辉34岁,龚如心32岁。为避免婚姻破裂,王德辉听从了表哥的建议,将龚如心派到台湾,作为夫妻间的冷静期,后来夫妻关系的确逐渐改善。
1970年,叶理光在离开华懋时,以100万港元的价格将自己持有香港华懋公司、华懋置业有限公司和其他华懋公司的股权卖给了王廷歆。也就是在此后,龚如心开始参与华懋的业务。
流产的离岸信托和第三份遗嘱
1970年后,CIL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成了华懋集团的旗舰公司。在外人眼里,王德辉和龚如心是一起做生意而又极恩爱的夫妻,包括在一些公司收购案中,龚如心都是高调入局。
龚如心与王德辉一起,在他们不断扩大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王廷歆于1965年半退休,1977年完全退休。
在新一代王氏夫妇经营下,华懋集团成为了一家账面上拥有大量现金,且不依赖负债经营的物业开发商巨头。1983年,龚如心与王德辉遭遇第一次绑架时,龚如心让绑匪释放她去拿赎金,她从联名户口及其他地方提取7500万港元都没有困难。
绑架案发生后,遗嘱中一关键人物谢炳炎进入王氏夫妇家里当仆人,为他们提供各种私人服务。
从1987年开始,王氏夫妇聘请了专业顾问,想为他们的资产拟备避税计划,将资产放入离岸信托中,由夫妻俩作为受益人。然而,在收到关于必须进一步考虑离岸信托的建议后,龚如心于1990年2月15日指示顾问中止计划。
中止计划一个月后,56岁的王德辉骑马时不慎摔落,因脑震荡住院了两天,于1990年3月12日,违背医嘱出院。
1990年4月10日,王德辉第二次被绑架。绑匪与龚如心取得联系,要求支付6000万港元赎金,她支付了大约一半的款项,但在进一步付款之前,绑匪中断了联系。此后,王德辉再也没有露面。
绑架案发生后一段时间,龚如心恢复了对华懋集团的控制和管理。
直到绑架案发生的7年后,王廷歆向法院开展遗嘱认证诉讼,要求宣布王德辉已死亡,并要求以1968年遗嘱进行认证。不过,上诉法院裁定,遗嘱认证诉讼必须先取得法院对王德辉的死亡宣誓的许可,方可进行。
因此,88岁的王廷歆于1999年9月22日再次申请死亡许可,获得通过后,开启了与龚如心长达7年的跨世纪争产诉讼。
在王廷歆要求法院执行王德辉1968年订立的遗嘱时,龚如心亦呈上了另外一份遗嘱,龚如心持有的这份遗嘱为王德辉1990年3月12日出院时订立的。
据谢炳炎的陈述,王德辉在离开医院时回到办公室,并在当天订立了该份中文自书遗嘱,谢炳炎作为证人签字,遗嘱里将龚如心作为王德辉的遗产唯一受益人。
一审中,王廷歆主张龚如心持有的遗嘱系伪造,审判于2001年8月6日开始,历时14个月,在专家和其他证据的支持下,这一论点得到了法官的支持,判令就1968年的遗嘱发出遗嘱认证令。龚如心随后上诉,被驳回。2005年,龚如心向终审法院上诉,最终法院撤销了一审判决,并于2006年判以1990年的遗嘱作为最后遗嘱接受遗嘱认证。
该案落幕仅1年后,龚如心去世,再随后的第3年,王廷歆辞世。而龚如心的去世,亦开启另一场围绕她遗产的争夺诉讼,更巧的是,也出现了两份遗嘱,具体内容已在上期讲过。
真真是应了上期的开头:“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