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亿巨资买入!这些“永不卖出”

发布于2024-03-21 12:29:00

今年以来,“永不卖出”的“注销式回购”热度渐起。

3月20日晚间,国金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了股份回购方案,按照计划,公司将回购5000万元至1亿元股份,并将其注销。股东大会通过后,该方案便可进入实施阶段。

“注销式回购”以往并不多见,却在今年成为潮流。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年内已有超80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回购上限金额近千亿元,远超上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注销式回购”明显增多,其中不乏市值超千亿元的行业龙头公司。

监管正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

证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中提出,要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增强稳市效果。

对于“注销式回购”密集增加,有业内人士表示,用注销式回购来提升股东回报直接且高效,不需要支付分红税,可以直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注销式回购”明显增多

数据显示,年内已有超80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回购上限金额超900亿元。

从回购目的来看,今年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案例增多,多家公司发起“注销式回购”。年内超50家上市公司新增“注销式”回购计划,加上30余家已披露回购计划的公司,合计超80家,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55家。

“注销式回购”的队伍中,不乏市值超千亿的行业龙头,如药明康德、比亚迪、东方财富、美的集团等。

3月9日,药明康德公告称,为进一步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公司拟继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股票,拟回购资金总额为10亿元,回购完成后全部予以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比亚迪在3月6日宣布,拟使用4亿元资金回购股票,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比亚迪称,此次回购是基于对国家“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行业前景和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及提升公司价值。

东方财富则调整了股份回购用途,将原计划“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变更为 “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2月27日,东方财富公告称,公司股份回购实施方案完成,累计回购金额约10亿元。公司称,变更回购股份用途有利于增厚每股收益,切实提高公司股东的投资回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

监管鼓励回购注销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增强稳市效果。

同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激发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意识,鼓励回购注销。

股份回购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具有优化资本结构、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健全投资者回报机制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用注销式回购来提升股东回报直接且高效,不需要支付分红税,可以减轻流通股股东成本。”有业内人士表示。

天风证券也在研报中提到,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进行注销导致股本减少,在当期利润与分红比率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回报率、每股分红等财务指标将提升,从而提升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今年以来,已有超1200家公司实施了回购,涉及金额约为557亿元。这意味着,随着约千亿元回购逐步实施,市场有望迎来支撑。

2023年12月15日,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从提高股份回购便利度、健全回购约束机制等多个角度对部分条款进行优化修订,以更好顺应市场实际和公司需求,增强回购制度包容度和便利性,推动上市公司重视回购、实施回购、规范回购,积极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

警惕“忽悠式回购”

上市公司高调回购,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高枕无忧”。有投资人士认为,投资者还应关注上市公司回购进展,以防出现“忽悠式回购”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此前已有“回购爽约”案例出现,并遭到监管处罚。

2023年11月,合纵科技就因为“忽悠式回购”而吃了罚单。北京证监局指出,合纵科技2023年11月13日发布《关于回购股份方案实施情况的公告》称,截至2023年11月10日,股份回购期限届满,回购期限内公司未实施回购。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北京证监局对合纵科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将相关违规行为记入诚信档案。

今年3月,河北证监局在最新一期《河北上市公司监管通讯》中也指出,证监会将加大对回购的事中事后监管,对于“忽悠式回购”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国联证券曾在研报中提示,同样是将回购股份注销,市值管理类和股权激励注销类的公司,市场表现却有明显分化。

“一般来讲,前者多基于市场走势、投资者信心等因素开展回购,后者则多由于业绩承诺未兑现或受股权激励的核心骨干离职导致回购股份被动注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信心。”国联证券称。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