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下午,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举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罗延枫主持发布会,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巡视员张金萍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罗延枫: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举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几家抬的总体思路,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市场化原则,组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三支剑精准发力,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关情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共同编写了《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年)》。我们今天邀请到了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先生和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巡视员张金萍女士来介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关工作及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请邹澜副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邹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先简单地跟大家介绍一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白皮书编写的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进入2018年后,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小微企业“经营难、融资难”问题有所加剧。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强调各有关方面要形成合力,下大力气推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工作,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遵循“几家抬”的总体思路,组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着力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灵活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小微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等,拓展盘活支小资金来源;加强贷款成本和投放的监测考核,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发挥国有大型银行“头雁”效应;推动财税部门提高免征增值税额度上限,成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导降低融资担保等附加费率;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支持,改进信贷管理模式,疏通内部传导,更好实现“愿贷、能贷、会贷”。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联动,强化政策宣传和银企对接,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截至2018年末,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型贷款)余额是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增速比上年末高8.2个百分点。
为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新政策、新做法、新成效,系统阐述下一步工作思路,更好回答社会关切,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编写了《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白皮书)。白皮书全文共七章,其中第一章为总论,描述2018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总体取得的积极进展;第二章至第五章是分论,分别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层次融资市场、政策支持体系、风险分担与信用增进机制等方面具体阐述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第六章是专论,介绍涵盖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第七章是展望,提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此外,我们还设置了25个专题,详细介绍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国外政府和组织等不同方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典型做法和经验。
在白皮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全面性、客观性、权威性、可读性原则,注重内容全面详实、结论客观精准、政策解读权威、语言平实易懂,希望本书的发布能为更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供良好借鉴与帮助。白皮书的顺利出版还得到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余个单位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意见。
借此机会,也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2019年以来最新工作进展。2019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发挥货币、财税、监管等“几家抬”政策合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要求商业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列全年信贷计划,发挥大银行“头雁”作用,并带动其他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推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加快发挥作用,督促金融机构疏通内部传导,引导建立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小微企业贷款呈现“量增、面扩、结构优化”的态势。
一是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止2019年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型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末高5.8个百分点;1-5月增加8169亿元,同比多增4714亿元。二是信贷支持的小微户数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363万户,同比增长35.4%;1-5月增加224万户,同比多增93万户。三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2019年5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11.3%,比上年末高2.5个百分点。
我就先介绍这些情况。借此机会,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愿与媒体朋友一道,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宣传报道,为小微企业健康、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谢谢!
罗延枫: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围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大国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要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一个百分点。请您谈一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邹澜: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既是对金融部门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银行今年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货币金融环境,灵活运用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精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二是加强金融机构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建设。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加大典型经验宣传推广,切实将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审批权限下放、尽职免责等倾斜安排落地见效,强化金融科技运用,提高客户获取、风险管理、信贷投放能力。支持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发展,指导地方法人机构扎根当地、专注小微,对小微企业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着力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发挥“几家抬”的合力。推动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加大担保支持覆盖面。清理规范企业抵押登记、资产评估、过桥等附加费用,加强监测分析和监督检查,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地方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加快建设区域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
四是持续发挥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作用。推广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优质的民营企业不断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改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继续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拓宽支小信贷资金。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高放贷能力,拓宽资本补充债券投资者范围,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和转股型二级资本债。
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3万亿,同比增长21%。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去年底增长23.7%,已完成全年计划的大部分,平均利率4.79%,较去年全年下降0.65个百分点。我们相信,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应该能够如期实现。
当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长期来看,人民银行将联合相关部门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构建竞争充分、成本适度、风险可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长效可持续机制。一是要指导金融机构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坚持竞争中性原则,避免所有制歧视。二是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疏通政策传导机制,构建差异化、多层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三是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债券市场体制机制,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拓宽小微企业资本补充渠道。四是要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改善营商环境引导。
以上是回答您的问题,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我们知道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是一个服务的主体,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银行业监管机构在提升小微企业相关的金融服务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做的哪些工作是比较有成效的?
张金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借此机会,通过人民银行搭建的这个平台,跟大家交流一下银保监会在支持小微金融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的考虑。
大家知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去年以来,宏观经济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重要性就更加凸现。作为监管工作者,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压力和责任。从总书记、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到分管副总理,方方面面的领导都多次地批示、指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间接融资主渠道作用、服务好小微企业寄予厚望。银保监会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努力地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从2005年起,我们就引领银行业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连续出台了30多项文件,从监管指标、信贷投放、贷款服务方式、资金募集、资本监管、尽职免责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不断地完善政策框架,优化考核办法,联动相关部门,持续改善外部环境。前几年的工作目标主要是推动加大对国标小微企业——也就是符合2011年四部委划型标准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刚才人民银行通报了,国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万亿,占到了各项贷款的25%多,总量已经很大了,但社会各界的观感,还是觉得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贵”,特别是小额分散的这部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更突出。
为此,2018年,银保监会提出了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定义,作为监管重点引导支持的口径,并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对这部分小微企业贷款,我们在监管考核、资本占用、不良容忍度等方面都有差异化的政策安排,人民银行也出台了定向降准政策,以此引领银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要求。经过这两年的推动,刚才人民银行向大家通报了一个数,到现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有10.25万亿的规模。同时,我们也要求银行在坚持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优化定价机制,合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从这两年情况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资金转移定价、考核倾斜、专项费用、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大家知道,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设立了专门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在人、财、物、定价、考核上建立垂直条线系统化的独立运营机制,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这两年大型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目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2.1万亿,比年初增加了4000多亿。
很多地方性法人银行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在深耕本地市场的基础上主动引进新技术,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形成了独特的小微金融服务竞争力。如,浙江泰隆银行、台州银行等将“跑数”的数字化信息和“跑街”的社会化信息相结合,完善社区化的小微金融经营模式,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台州经验”。银保监会结合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今明两天在台州举办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经验交流会,后续我们也会持续总结推广有关的好经验,好做法,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关注。
邹澜:我简单补充几句。白皮书第二章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介绍,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比如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特别提到了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都已经挂牌,并明确“五专”要求,即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专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解决“不愿贷”“不能贷”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接下来我们更多的要解决“不会贷”的问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门技术活,对人才有要求、对客户要熟悉等等,需要通过积累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这也是我们编写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的一个考量。当前,各单位都在大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要求,各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个基层银行都结合当地的情况创造了很多符合实际的做法。通过编写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让直接面向客户的基层银行能够看到大家的经验,有利于相互借鉴、加速解决“不会贷”的问题。
我就补充这些。
经济 参考报:我想问一下张主任,刚才您介绍了一下我们之前已经做的一些举措,我想问一下2019年之后我们还会推出什么样的举措来推动对小微的服务?
张金萍:刚才邹司长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小微金融服务的政策和实践都是一个持续推进、层层叠加的过程。监管部门一直密切关注、分析、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和银行业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态势,主动回应企业和银行的诉求,对政策不断地完善、强化和推动落实。每年年初我们都会对全年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出台监管指导性文件,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会采取差异化的监管引导考核要求,推动普惠型小微信贷服务在增量、扩面、降成本、防范风险等几个维度平衡发展,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能够可持续地进行下去,而不是“运动式”地短期行为。监管会持续审慎地推进这项工作,一方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号召,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方面是提升银行的能力,要能贷、会贷、愿贷,把政策的支持推动效果落实到银行的行动中去。
另外,我们也引导银行探索差异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今明两天在台州召开的现场交流会,就是让大中小银行相互交流做小微的经验,推广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鼓励我们银行进一步回归本源,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持续做工作。
大家也知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最大的问题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企业觉得银行的服务不到位,贷款难和贵,另一方面,银行在获取企业信息的时候,又不能够很及时全面,影响了贷款的快速发放,也加大了放贷的难度,这是两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积极地反映呼吁,推动相关部门加快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信息不能够快速获得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和相关部委沟通合作,比如,从2015年开始,银保监会就跟税务总局沟通,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近几年银行业开展了很多创新,研发“银税互动”融资产品,通过分析小微企业纳税信息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以使企业及时获得贷款。我们也跟市场监管总局合作,在合法授权的前提下,向银行提供小微企业名录、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等信息,帮助银行获客和审贷。接下来我们还跟海关总署等部门加强合作。各地探索信息平台建设,也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苏州、台州等地。信息平台建设做得好,当地的金融服务快捷度和风险把控能力就会有提高。这方面我们还会持续地抓。另外,我们也正在研究建立普惠金融服务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来评价银行对小微金融服务的能力。
金融时报:去年易行长提出“几家抬”的思路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刚才邹司长和张司长都介绍了去年以来出台的措施,我想问一下邹司长,相关部门在这块出台的措施其有哪些?进展情况怎么样?
邹澜:谢谢你的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单独解决的。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我们才通过“几家抬”的思路,由人民银行牵头,发挥货币、财税、监管等部门合力,长短结合、综合施策,督促金融机构疏通内部的传导,引导建立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货币信贷政策精准发力。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6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政策考核标准扩大到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四次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共计6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工具,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和民营企业支持情况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从2019年5月15日起,对部分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实施较低存款准备金率8%,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创设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是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不断优化,刚才张主任做了详细的介绍。
三是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财政、税务等部门出台多项减税降费的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提高到1000万元,对贷款担保损失或计提的损失准备金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政策性引导较强的地方进行奖补;对小微企业实行普惠性税收减免,加大对创投企业所得税减免支持;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大金融企业考核激励,将服务小微企业成效作为金融机构绩效评价的重要加分事项。这些都对金融机构愿意贷给小微企业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四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去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国务院成立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政策支持和培育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国务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有序推进,发展改革委精简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税务总局进一步精简办税资料;人民银行试点取消企业银行帐户开户许可;司法部门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保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物权、债权、股权等合法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法律培训等服务。此外,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联合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与监管、财税、工信等部门协调合作,继续发挥好“几家抬”合力,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机制,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新社:我的问题提给邹司长,我们知道小微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发展前景不确定性等特点,银行在给小微企业贷款时面临比较高的风险。这些因素又会导致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比较低。我想问一下对于风险分担和信用增信方面有哪些工作已经在做?未来要做哪些工作?
邹澜:风险的问题是持续困扰小微金融服务的,银行过去不太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风险。为了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针对小微企业规模小、发展前景不确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不高、财务会计制度不够健全等特点,人民银行和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发挥保险机构融资保险和增信的作用。银保监会推动建立银行与保险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强化银保双方系统对接,实现业务数据信息共享,同时引导保险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提供差别化的风险保障,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和增信支持。这就是让更专业的部门更精准地识别风险、对风险定价,避免银行因为无法承担风险或定价不准而影响放贷积极性。
第二,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作用。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平均资本、资产总额、在保余额以及担保倍数等均呈增长趋势。财政部牵头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与各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合作,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提供增信、分险,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三,推动地方政府创新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地方政府部门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应急转贷金等专项资金,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分担补偿,有效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通过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支持,既有助于构建商业可持续长效机制,也充分考虑了小微企业利息负担能力相对有限的实际情况。
第四,持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人民银行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市场化征信机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市场格局,建立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小微企业及小微企业主信用信息档案,为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更好地解决风险识别问题,有利于降低风险溢价,最终体现在实际融资成本的下降。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推动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持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切实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经济日报:这个问题想提给张主任,大家都知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制约服务小微企业的关键问题,刚才邹司长和张主任都提到了一些,我想问一下下一步银保监会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具体的考虑?
张金萍:这个问题提得挺到位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就难在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不像大企业有完整的财务报表,有全方位的管理,它公司治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相对是不足的,资产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也偏短。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探索有效服务小微企业的措施,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各个银行为了解决信息“孤岛”,开展了方方面面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刚才我也跟大家介绍了,信息共享的问题不是单一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我们需要推动相关部门共同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同时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原来没有互联网,各部门有了数据也做不成共享,现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达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有了,如何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去归集整合,这可能就要在国家层面明确相关的部门,统筹推进。我们知道发改委和人民银行正在着手做这个工作。
同时我认为,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生产经营活动范围主要在本地,不一定需要集成到全国层面的信息。因为大家知道,信息集成的成本还是很大的,企业每天进进出出、生产状况,要全部集中到国家层面的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时效可能短时间内达不到。我们建议,各省、各地市有条件的能够先把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起来,为当地的小微企业服务。如果地方的财政、税务、法院、用电、用水这些信息整合了,当地银行的金融服务就能够做好,我感觉地方信息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更加重要。当然我们部委也会从不同层面推动这个工作,加强部委之间的沟通和紧密的配合,随着国家的重视,各个部委的合力不断地深化,我们会更加紧密地推动这项工作。银行也会利用科技的手段,从外部渠道获取这些信息,有的银行运用大数据来做这块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也提高了对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能力。
中国证券报:我的问题提给人民银行,当前我国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比较多,请问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主要发挥了哪些作用?
邹澜:谢谢你的问题。白皮书的第三章重点阐述这方面的内容,我在这里也简单地做个介绍。
一是完善票据市场,让票据市场融资作用有效发挥。人民银行持续推进小微企业票据产品工具创新,加大再贴现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票据融资的利率下行,企业票据融资的意愿不断增强,票据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上海票据交易所创新推出了“票付通”“贴现通”业务,提高票据交易转让和贴现的效率。截至2018年末,票据承兑余额9.4万亿元,同比上升15%,其中由中小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大约占三分之二。票据贴现余额5.8万亿元,2018年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是4.6%。今年5月末,票据贴现的融资余额进一步达到了8万亿元。
二是债券市场融资力度持续加大。刚才介绍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还有金融机构小微金融专项债券、小微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对于拓宽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小微企业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截至2018年末,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注册各类创新融资产品3067亿元,2018年支持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245亿元,发行微小企业贷款支持证券108亿元。今年1-5月份,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发行已经有885亿,接近去年三分之二的水平,我们估计今年发行量还会有较大增长。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也在逐步增强。证券监管部门积极推动中小板、创业板持续深化改革,新股常态化发行,A股市场融资支持作用不断提升,创新 “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新三板的融资机制。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推动增强私募股权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快速发展,在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改善中小微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末,新三板挂牌公司超过1万多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60%,属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项目数量占比达78%。
下一步,人民银行还会继续加强和银保监会、证监会的协调合作,进一步发挥多层次的市场融资体系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支持。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彭 博新闻社:我的问题提给央行邹司长,您刚才提到国有银行下沉服务重心,五大国有银行也都完成了微金融事业部的挂牌。可能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大行为了完成任务向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有些中小银行表示自己的优质客户被大行抢走了,你们怎么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问题?
邹澜:谢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相当尖锐。我们在工作中看到,尤其是去年下半年,这个问题反映比较多。对这个问题,我们觉得还要辩证看待。一方面,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背景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大家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也经过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最近几年,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白皮书中提到,不仅是银行,多层次资本市场也都需要发挥作用。从银行体系来说,中小银行要继续做小微,大银行也转型服务小微。短时期内,可以发挥国有大行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扩量降价带动降低全社会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强化各类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构建市场化竞争服务体系。
我们总体思路是,发挥市场价格调节作用,构建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差异化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对小微企业的合理定价和信贷投放的商业可持续,提高正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覆盖面和便利性。
具体来说,一方面,继续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依托资金、规模、网点等优势加大信贷投放,保持较低的融资成本。通过优化内部传导,构建扩投入、降成本的长效机制,将短期行为转化为长期成果。注重挖掘本行各类客户资源,提高对小微主体的首贷支持力度,努力拓宽小微信贷的覆盖面。
另一方面,持续发挥股份银行的业务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发挥城商行、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贴近地方、管理灵活的本土优势,积极发挥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的场景和模式优势,引导在组织架构、内部管理、服务效率等方面形成各自的特色。
此外,我们在实践中也观察到,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大银行、小银行对大企业、小企业都在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也在逐步摸索出相互合作的模式。我们相信,未来整个小微金融服务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应该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
上海证券报:我的问题是给邹司长的,刚才张主任和邹司长分别介绍了2019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的数据,我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目前不良贷款率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邹澜:截至2019年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5.9%,比大型企业高4.5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必然要求。对于解决小微企业风险防范的问题,我们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通过政策支持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工具的作用。发挥财税政策激励作用,加快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
第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测分析和监管督导。重点关注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期限结构、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提示、早处置,完善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刚才提到重点要解决“会贷”,随着商业银行更加会贷,风险问题也会相对有所缓解。
第三,培育银行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提高商业可持续性。指导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资本和风险管理情况合规开展业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现代风险管控能力,切实增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持续经营。这也是我们目前工作的一个重点。
第四,强化小微企业的培育和信息共享。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小微企业培育工程,促进小微企业完善财务制度、增强经营能力。同时,健全小微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对接共享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信贷风险。
相信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措施共同发力,能够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又使得风险在一个相对可控的范围之内。
罗延枫: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