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工业大麻双概念加持 昆药集团涨停背后虚实难辨

青蒿素衍生物 涨停 双氢青蒿素 云南红药 中医科学院 发布于2019-06-23 10:40:40

  “屠呦呦团队放大招”,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激起千层浪。自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关于青蒿素抗疟疾药物的讨论再次成为焦点。而昆药集团(600422.SH)作为屠呦呦团队的直接合作单位,迅速迎来连续涨停。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青蒿素研究的企业之一,昆药集团与屠呦呦团队合作,负责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试验。按照昆药集团的说法,该药物有望在2026年上市,并成为治疗红斑狼疮的独 家特效药。受青蒿素概念影响,6月17日,昆药集团、誉衡药业、复星医药、华润双鹤等医药股强势拉升。

  昆药集团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抗疟疾药物的营收并不高,双氢青蒿素上市后有望填补红斑狼疮药物的空白。

  似乎是在乘胜追击。6月20日,昆药集团又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KPC大麻叶护肤产品的预售,再度引发涨停。截至发稿,昆药集团股价已经从6月14日的8.81元上升到近14元,涨幅接近60%。

  昆药集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核心竞争力是植物药提取,拓展工业大麻产业是核心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我们看中大麻护肤品的独特性,相信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押宝诺贝尔团队

  青蒿素概念板块的异军突起,由6月16日晚间新华社发布的消息引发。该消息指,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而屠呦呦团队经过三年研究提出了新的治疗应对方案,即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或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

  这也是屠呦呦自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公布的最大研究进展。

  “疟疾是一种热带病,大部分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安哥拉、肯尼亚等地区都有比较广的疟疾发病率,这些也是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目前很多青蒿素等抗疟疾药物都是国际援助机构统一购买,然后提供给非洲,由于使用人群广泛、用量大,市场需求也不小。” 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昆药集团是国内青蒿素药物的先驱,对青蒿素药物的研究也有多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昆药集团的前身昆明制药厂参与了一项代号为523的抗疟疾药物研发项目,也是参与该项目60多家科研机构中的唯一一家企业。

  1987年,昆药集团生产的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原料和蒿甲醚注射液正式获批。三年后,昆药集团再度研发蒿甲醚复方型抗疟特效药,成为全球第一家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进行疟疾治疗方法(ACT疗法)研究的企业。

  屠呦呦团队公布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该药物的临床试验直接由昆药集团作为负责单位开展。昆药集团医学经理薛乔对媒体表示,在屠呦呦团队的指导下,该临床试验一期已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设计样本共120例。

  昆药集团公告显示,公司2016年9月8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签订合同,以里程碑付款的方式出资7000万元购买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

  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药物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不假,但资本对于青蒿素概念的热捧,以及昆药集团股价的接连涨停,却似乎是一种过激反应。

  青蒿素的市场空间仍存在一定疑问。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公募基金医药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青蒿素的研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小。

  昆药集团所公布的数据也旁证了这一点。昆药集团的青蒿素产品有复方磷酸萘酚喹片、蒿甲醚片、蒿甲醚原料、蒿甲醚注射液、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五种,用途均为疟疾治疗。公司公告称,此类产品2018年营业收入为6925.92 万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比例仅为0.98%,营业利润为667.65万元,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至于双氢青蒿素片,昆药集团方面表示,该药正处于临床二期试验过程中,虽然一期临床试验取得“谨慎乐观”的成绩,但还要经过二、三期临床试验,以及药监局的药品注册审批程序才能上市。昆药集团董秘徐朝能对媒体表示,如果试验顺利,2026年左右药品能够上市。

  昆药集团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看中的是未被临床满足需求的治疗红斑狼疮的药品。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几乎完全空白,双氢青蒿素片上市后有望成为独 家药物。

  然而,目前距离新药上市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该药的利润和市场空间更是无从谈起。这意味着,短期内,无论是青蒿素抗药性研究还是双氢青蒿素片,对公司业绩的直接影响几乎为零。

  但研发的投入仍要继续。昆药集团2018年财报显示,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红斑狼疮项目注册分类为化药1类,累计研发投入约2727万元,截至去年底,公司在该项目上已花费9727万元,后续研发仍需资金投入。

  工业大麻闪现

  屠呦呦团队和双氢青蒿素所引发的热潮还未散去,昆药集团又发布了大麻叶护肤产品刺激市场。

  6月19日,昆药集团其宣布KPC大麻叶护肤系列的面世,其称公司的控股股东华立集团开创中国“工业大麻”产业的先河,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创新探索,利用工业大麻核心原料(全谱系CBD油、超纯CBD、大麻籽油)创造出独特的KPC舒敏护肤系列。该系列产品也是“国内首家工业大麻全系护肤精品”。

  2019年年初以来,工业大麻板块经历了三个多月的火爆期,多个公司陆续布局工业大麻,但不少仍停留在公告上,有实质进展的并不多见,更没有企业推出上市产品。此前一声不吭的昆药集团,一出手就是新品预售,可谓赚足眼球,公司的股价也在6月20日继续涨停。

  然而,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昆药集团公告及财报发现,公司此前在工业大麻领域仅有一项相关业务,涉及工业大麻护肤品的信息一片空白。在2019年3月8日和26日,昆药集团两度公告称,公司目前没有工业大麻相关业务,截至目前尚未投入资源至工业大麻产业中。

  直到4月4日,昆药集团才发布公告,将控股子公司昆药集团血塞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个闲置植物药提取车间改造成工业大麻花叶加工项目,改造后预计可形成年提取工业大麻花叶500吨,年产高纯级大麻二酚2吨、全谱系大麻二酚油3吨的生产能力。但该子公司仍未提交工业大麻加工许可证申请。

  6月15日,昆药集团公告称,与美国阿南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组建合资企业,开发治疗神经性疼痛疾病的大麻二酚(CBD)药物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合作也与护肤品无关。

  昆药集团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植物药、传统中药、化学药及医药流通四大板块,去年71亿元的营收里面,药品的营收就占了41.5亿元,接近60%,而日用品的营收仅767万元,可以说微乎其微。

  财报显示,日用品这一部分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子公司昆中药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大健康产品,该公司官网展示的产品包括云南红药牙膏、多元补水面膜贴、滇橄榄手工冷制皂等。不过,上述产品甚至没有在昆药集团的年报中得到体现。

  持有昆药集团30.81%股份的华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确实有过工业大麻相关的业务。据媒体报道,华立药业在医药工业板块完成了青蒿素、紫杉醇、工业大麻产业链的构建,已形成集研发、种植、原料提取、制剂生产、国际合作营销的完整产业链运作模式。但值得玩味的是,华立集团目前已经退出工业大麻业务。

  “公司的控股股东华立集团持有相关工业大麻公司期间,对其应用端产品开发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植物药提取,拓展工业大麻的产业只是核心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并且工业大麻具有广阔的用途。我们看中大麻护肤品的独特性,负责研发和运营,加工是以代加工的方式操作。”昆药集团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此回应道。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