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疫】新增病例持续下降,抗原检测率先“常态化”,记者累计收到超80份

发布于2022-05-03 12:34:00

上海市卫健委3日通报:2022年5月2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4,无症状感染者5395例。其中155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17例确诊病例和532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新增本土死亡20例。平均年龄83.95岁,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101岁。20位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晚期肿瘤或基础疾病。 

今年2月26日以来,上海累计本土确诊54365例,治愈出院40496例,在院治疗13395例(其中重型488例,危重型88例),累计死亡474例。 

近期,上海疫情形势正不断好转。新增感染者日趋减少,出院和解除隔离人数持续增加,防范区面积和人口继续扩大,方舱医院出现大量空余床位,上海抗疫初步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封控区人数降至254万,物资供应压力缓解

4月13日,上海本土感染者达到单日峰值27605例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近期,上海感染者已连续多日低于1万例。 

上海发布的信息显示,本轮疫情的有效传播指数Rt值,由此前的2.27下降至0.67,核酸筛查和抗原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逐步下降。经专家综合研判,上海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已得到有效遏制。 

在大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面清零问题上,按照最新标准,如连续三日单日新增感染者占区内总人口数比例小于十万分之一,即认为社会面基本清零;如连续三天单日新增为零,就实现了社会面清零。 

对照上述标准,上海已有奉贤、金山、崇明、青浦、松江和普陀6个区符合社会面基本清零标准的。6区在做好“三区”管控的同时,实施“有限人员、有限区域、有限活动”。 

最新消息显示,在持续动态梯次调整“三区”管控范围之后,上海全市封控区人口数不断下降。

(目前上海封控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5月2日,上海共划分封控区13819个,涉及人口数254万人;管控区22317个,涉及人口数约538万人;防范区56699个,涉及人口数1547多万人。对比5月1日,封控区减少约22万人,管控区减少约13万人。 

目前,上海已有超过一半人口实现“半解封”。据了解,防范区执行“松中有紧”的防控政策。 

如浦东公布的信息显示,已经社会面基本清零的宣桥、泥城、大团、万祥、老港等5个镇,防范区居民可以在所在镇内活动,前往开放的超市、药店和医院,私家车可在镇域范围内有限通行。5月1日,上述地区已实现有序开放,街头迎来了久违的“烟火气”。 

在封控区和管控区,仍然严格实行足不出户、足不出户小区的政策。但近期,这些区域的物资供应问题已得到明显缓解。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所在小区自3月底实行封闭管理至今。目前,团购及电商平台仍然是居民获取物资的主要途径。随着保供平台数量进一步增加,物资采购变得更容易了。 

5月2日,记者在小区团购群下单购买蔬菜、水果等物品,当天晚上团购物资便配送至小区。此前由于运力紧张,每次团购需要等待多日。 

电商平台的压力也有所缓解。5月3日早上7点,记者在叮咚买菜已能买到部分蔬菜、水果。此前,平台只在每天6点、8点30开放预约购买,其余时段要么缺货、要么无运力。 

在京东平台,虽然配送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但多数物品已能正常下单。京东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上海订单预计会延迟配送,公司正在调配内外部多种资源,全力以赴保供,将全力安排尽早发货配送。 

由于“抢菜”难度降低,近期小区内一些居民开始转让自己抢购的水果、小龙虾、可乐等物品。不久前,这些都还是“紧缺”物资。

在院在舱人数持续减少,已有方舱关舱 

近期,随着感染者减少,出院、解除隔离的患者不断增加,上海各大方舱医院床位紧张状况大幅改善。 

据多位近日从方舱医院返回的小区居民介绍,近期方舱医院内的空余床位明显增加,在舱人员也明显减少。 

“我所在的一病区,今天基本上全部出院了,床位空了很多。”5月3日从国展中心方舱医院出舱的感染者告诉记者。 

(方舱医院康复者打包行李准备出舱,由康复者供图) 

“我们方舱医院一个小舱大概住了100人,我出院的那天,整个舱内有70人同时出院,方舱瞬间空了一大半。”从上海赛车场方舱医院返回的居民表示。 

国展中心方舱是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累计从该方舱出院的患者已超过10万人。国展中心方舱医院保障团队负责人、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5月2日表示,该方舱医院已连续4天入舱人数少于出舱人数,在舱人数连续4天减少。 

据统计,今年2月26日以来,上海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57万例,累计出院、解除医学观察的人数超过47万例。这意味着上海在院在舱人员数量已降至10万左右,而目前上海市、区方舱医院以及中转点总开放床位约30万张。 

在此背景下,近期,上海已有方舱医院实现关舱。4月30日,上海市嘉荷新苑方舱正式关舱,这是上海本轮疫情中首个投入使用也是第一个关舱的市级方舱医院。该方舱医院3月24日开舱,三栋23层楼高的公寓里,共设床位1900张。

核酸+抗原持续,抗原检测率先“常态化” 

按照上海最新发布的消息,5月1日至7日,将继续开展核酸筛查工作,采取分区分级的“核酸+抗原”组合检测模式。封控区每天进行一次核酸采样,管控区采用“3次核酸+4次抗原”组合筛查方式,防范区采用“1次核酸+6次抗原”组合筛查方式。 

记者所在的封控区,从4月16日至今,基本保持每天一次核酸检测的频率。由于持续检出感染者,在实施核酸检测的同时,抗原检测的力度更大。 

近期,记者所在区域在发放生活物资以及核酸检测的同时,连续发放了多次抗原检测试剂盒,每次发放的都是20或25人份的整盒产品,试剂盒品牌主要有艾康生物、明德生物两种。 

3月下旬以来的一个多月里,记者所在街镇的抗原检测盒发放频率越来越高。 

最初社区工作者上门发放,每次仅发放1人份,后来开始一次发放6人份、10人份,再到近期开始整盒发放,数量越来越多。记者粗略统计,封控期间收到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已超过80人份。 

由于每天仍在进行核酸检测,社区对抗原检测并无具体要求。但居民纷纷自觉加大了抗原检测的频率,并主动在楼道群里通报检测结果。此外,小区入口也开始要求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流动人群,在配送物资时进行抗原检测。 

在管控区、防范区,抗原检测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记者在浦东新区管控区的朋友表示,近期他们实施核酸检测的频率不高,但社区每次会发放三天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并要求居民反馈检测的结果。 

上海近日发布的通知显示,在防范区的市民朋友,可凭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或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示健康码绿码,进入相关场所。这意味着,在防范区,抗原检测也可作为重要的通行凭证。

政府物资包含洗发水,理发成最强“刚需”

防范区可以有限度流动,而在封控区、管控区,政府礼包仍然是许多居民获取物资的重要来源。目前,各区仍在继续推进物资发放工作。 

4月份以来,记者已陆续收到5轮政府大礼包。礼包物品由最初的米面油、蔬菜,拓展到腊肠、鸡蛋、熟食卤菜等。 

5月1日,记者所在的宝山区某镇发放了第五轮物资大礼包,本轮物资没有蔬菜和肉类,但有洗发水、洗衣液、洗洁精、牙膏、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还有小面包、火腿肠等物品。

(记者收到的第五轮大礼包)

在临近街镇,政府礼包也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调味品、牛奶等物资。为了让居民了解物资保障的最新情况,一些街镇还会提前公布物资发放的具体时间。 

如宝山区张庙接到近日公布的信息显示,其在4月29日至5月1日发放第五轮大礼包,包含大米、冷鲜肉、蔬菜、日用品和调味品等物资。 

目前,上海大多小区的封控时间都超过1个月,部分区域封控时间超过50天。理发也成了居民最迫切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上海部分社区已开始组织理发师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封控区由于仍然实行足不出户的政策,很多居民开始尝试在家理发。5月2日,记者也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家实现了“理发自由”。 

此外,记者所在小区内居住有多名理发师。近期,有理发师主动表示,待解封后可以免费为志愿者及小区保安、物业人员提供服务,以感谢他们在疫情期间的付出。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