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1+3+3+3+3”重大战略任务详情来了,人均GDP达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发布于2022-08-08 18:12:00

8月8日上午10时,中共上海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关情况。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上海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发布会。

十年来,上海GDP

跨过3万亿和4万亿两大台阶

龚正介绍,这十年,上海牢记总书记“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从2012年的2.1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2万亿元,跻身全球城市第四位;人均GDP从1.42万美元增加到2.69万美元,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60%提高到73%以上。

龚正介绍,这十年,上海牢记总书记“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等重要指示,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城市功能实现新飞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528万亿元增长到2511万亿元,口岸货物贸易总额保持全球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从3.19%提高到4.1%以上。城市精神品格有力弘扬,国际文化大都市魅力不断彰显。

这十年,上海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牵引作用,改革开放取得新的飞跃。高起点推进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加快培育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不断放大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全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越办越好。“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857家和516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000亿美元。

龚正强调,这十年,上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6万元提高到7.8万元。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人均期望寿命从82.41岁提高到84.11岁。“一江一河”岸线贯通开放、品质提升,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收官。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上海始终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详解“1+3+3+3+3”战略

龚正表示,接下来,上海将着重在四个方面实现更大作为。一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更大作为。二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三是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实现更大作为。四是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上实现更大作为。

回答记者提问时,龚正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放在上海先行先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又亲自交给上海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3+3+3+3”。我们把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头等大事,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龚正介绍,所谓“1”,就是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上海着力强化自主创新、改革系统集成和制度型开放,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一业一证”等一批重大政策举措落地,数据交易所、自贸区“离岸通”等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建成运行。 

第一个“3”,就是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是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 78 项制度创新任务基本完成,正在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总体方案2.0版。二是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上海企业首发融资额达到1684亿元、总市值1.2万亿元,均保持全国第一。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苏浙皖三省相互赋能,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已取得重大成果。 

第二个“3”,就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三大“上海方案”。目前,102项任务已经全部落地,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正在加快打造。 

第三个“3”,就是三大国家实验室。这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都已挂牌,要发挥骨干引领作用,集聚更多顶尖科研机构,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 

第四个“3”,就是扩大开放的三大平台。一是进口博览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二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累计形成88项制度创新成果。三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体方案 29 项政策措施基本落地,要把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这个“动力核” 做得更强劲。 

十年来,外资企业与上海共成长共发展

在记者提问环节,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介绍,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上海最大的优势。截至目前,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兴业、蓬勃发展,目前集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了857家和516家。

吴清介绍,十年来,外资企业与上海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功能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打造新时代外商投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一是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加快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的产业领域。

二是加快打造空间载体。在继续提升中心城区辐射的同时,重点围绕东西两翼以及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重点区域,推出更多的特色产业园区,为外资企业集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三是着力提供优质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招商安商稳商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法治,更高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外资企业在上海敢于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浦东是一张“王牌”

龚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庆祝大会,赋予上海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历史使命。去年7月15日,中央的支持意见公开发布,现在已经一周年了。一年来,上海举全市之力,狠抓推进落实,浦东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2021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超过40%。今年上半年,浦东全力确保城市核心功能稳定运转,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龚正表示,面对百年变局,浦东是我们抢抓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一张“王牌”。我们要坚定地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努力把这张王牌打得更加有力、更加出彩。重点是深入推进“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

他具体介绍道,“两特”,就是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高质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区”,就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一中心”,就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一样板”,就是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治理样板。

下一步,要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文物艺术品、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更多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更好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发布会上,吴清表示,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与苏浙皖等凝心聚力,努力创新方式方法探索一体化发展路径,不断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是聚焦规划对接。规划对接是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牛鼻子”。上海牵头建立了跨省市、跨省内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共同参与编制国家“1+N”规划和政策体系。牵头编制两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以清单式、项目化、责任制推进落实。牵头建立三省一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协同机制,在过程中加强规划对接和协同。 

二是聚焦战略协同。三省一市共同承担了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上海着力发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优势和作用,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共享改革成果,持续放大改革创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三是聚焦专题合作。专题合作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抓手。上海会同三省共设立了15个专题合作组,包括能源、交通、科技信用等15个专题组,充分发挥各牵头单位的积极性,聚焦各方关注的焦点和一体化发展的难点攻坚突破,不断提升专题合作质量。其中,城市合作专题组由上海牵头,我们充分发挥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和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平台作用,加快推进跨区域重点合作事项,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四是聚焦市场统一。一体化发展要充分运用好市场力量,着力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我们共同推进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联合制定一些标准,制定了多项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包括《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接收设施配置规范》《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智慧药房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目前大概14项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牵头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迭代升级,也是促进聚焦市场统一的重要手段。 

五是聚焦机制完善。机制完善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会同三省不断优化完善“上下联动、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区域合作机制,牵头组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充分发挥对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服务平台功能和协调三省一市抓落实的枢纽作用。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