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媒体报道,喜茶正进行涉及30%员工的大规模裁员,有部分部门甚至全裁,该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新式茶饮作为近几年最火热的赛道,吸引了很多资本真金白银的投入,而明星公司更是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而证券时报记者向喜茶内部求证时,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传闻皆为不实信息,公司不存在所谓大裁员的情况,年前少量的人员调整是基于年终考核的正常人员调整和优化。同时,员工的年终奖也均已根据绩效表现,于春节前正常发放至员工手中。
新式茶饮公司直面新挑战?
针对今日传闻的喜茶裁员消息,证券时报记者向喜茶内部人士了解到,年后的确有员工离职的现象,但这是每年的惯例动作。而记者在多家喜茶门店看到,仍然有大量顾客在排队购买。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喜茶起源于广东省江门市一条名叫江边里的小巷,以一杯原创芝士茶开启新茶饮时代。
企查查APP显示,喜茶是一个以白领阶层、年轻势力为主流消费群体,以休闲、饮品为主打产品的特许经营连锁机构,其关联公司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法定代表人为聂云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由喜茶(深圳)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喜茶目前已融资5轮,投资方包含美团龙珠、腾讯投资、红杉资本等,该公司控制企业达34家,省份地区涉及广东、山东、浙江、湖北、上海等。
华金证券研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喜茶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886家。作为新式茶饮的头部公司,喜茶的盈利和投资能力一直都是业内的风向标,和前几年的高歌猛进相比,喜茶门店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增速也有所放缓。根据久谦咨询中台数据,以2021年10月份数据为例,喜茶门店均收入与销售坪效环比7月份下滑了19%、18%;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则下滑了35%、32%。
于此同时,2021年喜茶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喜茶也加大了自己投资的步伐,相继投资了了6个品牌,包括咖啡品牌Seesaw、桃味茶饮和気桃桃、预调酒品牌WAT、果汁品牌野萃山等等。有分析认为喜茶此举为不断巩固自己的行业龙头地位,拓宽品类则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在同一购买场景下能满足年轻人的潜在需求,不喝茶可以喝咖啡,不喝咖啡可以喝酒,不喝酒可以喝果汁。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式茶饮发展到现在,已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头部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和行业发展趋势,迈出了优化整合的步伐。行业分化下,从被投资到主动投资,未来强者更强。
不仅仅是裁员,过去一年对于新式茶饮品牌来说,还面临很多其他挑战。比如,乐乐茶宣布关闭华南地区的众多门店,茶颜悦色也相继闭店;而食品安全更是绕不开的话题,多个品牌被曝出食品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等;由于成本上涨、疫情因素等导致的奶茶关门跑路的事件也有发生。新式茶饮想在红红火火的热闹声中长久地生存和保持品牌力,需要创始人和团队付出更多。
新茶饮的IPO之路还有戏吗?
喜茶此次裁员也被业内猜测可能是“瘦身”为上市做准备。除了奈雪的茶已经上市以外,去年以来,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吾饮良品等多个大众化茶饮纷纷获得新一轮融资,背后不乏红杉中国、美团龙珠、高瓴资本等头部机构。其中,蜜雪冰城更是直接拿下一笔高达20亿元人民币的Pre-IPO巨额融资。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1840.3亿元,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较上年有所缩小,但从当前国内的生活恢复情况看,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热情不减反增,预计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2795.9亿元,2022年将会突破3000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入局者相继奔赴。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11月25日,2021年新式茶饮行业共发生融资32起,披露总金额超140亿元,融资事件数量和所披露融资金额都已经高过2020年全年,达到近10年来的顶峰。新茶饮这一赛道竞争愈发白热化。
而各类茶饮品牌要冲击IPO的消息不断,事实上喜茶是最早传出要赴港上市的,但每一次传闻出来都被否认。反而,主打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在通往资本市场的路上动作更快,目标瞄准的是A股。2021年,经河南省证监局披露,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正在接受广发证券对其进行辅导;还有消息称乐乐茶最快于2022年赴港上市,拟通过IPO融资3亿至5亿美元;另有报道称,茶百道也考虑进行5亿美元的香港IPO,公司已向银行征询有关香港IPO的建议,或最早2022年进行IPO。
已经上市的奈雪的茶虽然有“新式茶饮第一股”的光环,但是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上市首日即遭到破发,而奈雪的茶日前发布的最新业绩预告,称预计2021年营收达到42.8亿元到43.2亿元,经调整亏损为1.35亿元到1.65亿元。
有投行人士表示,按照市场对奈雪的茶的估值,可能后续新茶饮IPO的企业要看的还是核心的盈利能力,香港市场虽然是对新经济的公司比较感兴趣,但是更多的要看企业的赚钱能力以及未来的可持续性,在一级市场的高估值也是导致二级市场表现平平的一个因素,上市是一种选择但是否是最好的选择,什么时候上市,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