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街都是咖啡店,巨头跨界咖啡市场,又有咖啡项目获得融资,甚至手机短信都在提醒您该喝一杯咖啡了,如今的咖啡赛道到底有多“卷”?
满街都是咖啡店
据德勤中国发布的《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咖啡渗透率已达到67%。因此,下沉市场已成为众多咖啡玩家的新战场。
现在,在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同一层楼开设好几家咖啡店的情形比比皆是。在深圳福田八卦岭,记者就看到许多独立品牌的咖啡店,多数都是一些年轻创业者开设的门店。小张是一家独立品牌咖啡店的店主,他告诉记者,现在咖啡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仅仅在他的店周边1公里范围就开了不少于4家独立品牌的咖啡店,即使有的咖啡店经营不善而倒闭,但新的咖啡店还是陆续开张。“没办法,我们只能经常在圈子里搞一些活动,让自己的店成为网红店,吸引一些年轻人来消费。”
深圳福田随处可见的咖啡店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咖啡相关企业15.9万家,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2.4万家,注册企业增速达到18.9%。从成立时间来看,超6成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既然竞争如此激烈,为什么那么多年轻创业者还是会加入这场咖啡“内卷战”?小张告诉记者,“开店多数是出于自己对咖啡的喜爱,而且年轻人对咖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虽然开咖啡馆看上去很容易,但是一个好的精品咖啡调配师也不容易培养,一旦要大规模扩张就会发现人才储备和培养的艰难。”
是个企业都要做咖啡?
除了星巴克、瑞幸等连锁咖啡品牌,现在越来越多看上去跟咖啡毫无关系的公司,也开始跨界。
前段时间,天眼查显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卖服装的李宁为何打起了咖啡的主意?对此,李宁公司回应称,公司关注零售终端的消费者购买体验,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会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
而在此之前,除了同仁堂、狗不理等企业,中石油、中石化的石油咖啡也曾引发过关注。对于加油站来说,咖啡只是一个消费场景的尝试:车主在加油站加油、充电、洗车时,可以顺便来一杯咖啡。对于这些跨界巨头来说,自己本身就有强势IP、店铺网络和鲜明的辨识度,咖啡元素的加入是锦上添花,而且还可以不断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跨界新风潮之外,当红品牌也迎来资本热捧,2022年伊始,Tims中国及精品咖啡新贵Seesaw Coffee便斩获数亿元大额融资。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以来咖啡相关企业已发生融资事件12起,融资金额超30亿元。
价格战也来了:您该喝一杯咖啡了
如今的国内咖啡市场上,各路入局者“弹药”补给充足,新旧势力持续相争,赛道玩家开启狂奔模式。所以,熟悉的“价格战”似乎也在咖啡市场打响。
打开手机APP,或许您会发现星巴克、瑞幸等“大牌”时不时就会给您发送优惠券,提示您该喝一杯咖啡了。
以低价为主打方式的蜜雪冰城,也早早开始品类的扩张和自有品牌的孵化。2017年,蜜雪冰城就盯上了咖啡,推出子品牌“幸运咖”,并于2020年4月后正式开放加盟。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幸运咖”的门店数量突破600家,一杯现磨美式咖啡只需5元钱。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消费者突破3亿人次。同样来源的数据提示,中国国内咖啡市场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所以低价策略似乎充满空间。有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具有“性价比”的瑞幸、MANNER等品牌,还是价格相对较高的星巴克等,已经彻底覆盖了咖啡行业十几元到五十几元的价格区间,如若想在此产品区间之内突出重围,竞争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低价咖啡”开始发力。目前低价咖啡市场还不算拥挤,一旦走上风口,势必会吸引来更多玩家的入场和资本的角逐,前方面临的劲敌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