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民政部、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完善相关兜底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并探索建立困难群众监测预警和常态救助机制。
唐承沛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4128万人,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22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42元。1-3月份,全国累计支出低保资金462.1亿元。全国共有特困人员467.3万人,1-3月份,累计支出特困供养资金122.4亿元。
据悉,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已经下拨了2022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6.8亿元。
两部门联合“发钱”帮扶困难群众
近期,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因地制宜,对困难群众分类发放一次性补贴,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各项工作。
一是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原来的生活补助基础上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比如宁夏,确定为全区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按照每人600元的标准增发了一次性生活补贴。比如宁夏,确定为全区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按照每人600元的标准增发了一次性生活补贴。
二是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可以在务工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申请获得一次性临时救助金。今年一季度,全国共对因疫临时生活遇困群众实施救助137.9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3.9亿元。比如吉林省,因疫实施临时救助27.6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6100余万元;上海为1.3万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提供了临时救助。
三是跟踪物价变动,当物价上涨达到启动条件时,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比如上海市,按照每人118元的标准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发放了价格临时补贴。
为支持各地落实好各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已经下拨了2022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6.8亿元,比去年增加了70.6亿元。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发放救助、补助金外,陕西加强了孤困儿童兜底保障,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年内集中供养孤儿最低人均养育标准不低于1400元/月,分散供养孤儿最低人均养育标准不低于1000元/月。全力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年内下拨资金4.6亿元,按时足额为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山西晋中市上调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22年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645元/人/月和5695元/人/年,2022年特困供养基本生活平均标准分别为10142元/人/年和7425元/人/年,均较上年分别提高2.4%和6.7%。
建立困难群众监测预警和常态救助机制
此外,民政部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民政部探索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帮扶机制。
首先,把低收入人口识别出来,民政部考虑将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低于低保标准的1.5-2倍的人员、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刚性支出比较大,生活水平或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
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动态监测。一是线下主动发现,通过基层干部、民政经办人员走村入户去核对核查,找到困难人员;二是信息共享,汇总比对相关部门困难群众信息,识别出困难群众。线上线下相结合,预警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
目前,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归集了6200万左右低收入人口的信息,这是动态的,有进有出。这里面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约4600万,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人口约1100万,另外还有易返贫致贫和其他困难人员500万左右。初步实现了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常态监测、快速预警。
根据不同类型的低收入人口的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划定救助圈层,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对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对于低保边缘和刚性支出较大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或者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
下一步,民政部将以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为抓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实现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的机制化、常态化,更好地发挥监测预警和常态救助功能,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