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价涨幅榜出炉,美国这个城市暴涨110%居首

发布于2022-07-02 19:31:00

原标题:全球房价涨幅榜出炉,美国这个城市暴涨110%居首,“亚洲首富”之都也火了,日本东京大跌13%,原因是……

全球主要城市地区房价涨幅前十中,有8个地区来自美国。

全球货币大宽松潮对房价的刺激作用,依然在持续之中,暂时尚未看到美联储加息对房价上涨势头的遏制作用。数据宝出品的《全球主要城市房价涨幅榜》显示,以人民币计价,全球250多个城市上半年房价出现上涨,同期不到90个城市房价下跌。

美国主要城市房价大面积上涨,且位居全球涨幅榜前列。数据宝统计,全球主要城市地区房价涨幅前十中,有8个地区来自美国。其中,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6月底房价相比1月底,大涨超110%,位居首位。

全球房价涨幅前十,美国占比八成

首先要说明的是,由于俄乌冲突,俄罗斯及乌克兰不动产失去资产流动的价值参考,所以没有纳入本次统计。数据宝出品的《全球主要城市房价涨幅榜》,数据来源于Numbeo.com。该网站成立于2009年,由谷歌的软件工程师Mladen创立,目前是世界最大城市数据库平台;Numbeo统计的榜单中各城市房价指的是购买市中心公寓的每平方米价格。

数据宝统计,截至6月底,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中心公寓均价升破7万元大关,相比1月23日,足足暴涨超110%。

据了解,斯波坎市(Spokane)是美国华盛顿州的第二大城市,位于美国华盛顿州东部。该市房价暴涨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4 月份将斯波坎列为全美100个最被高估的住房市场名单中的第七位,其房价比过去的定价趋势高出 54% 以上。

2020年,为了击退新冠疫情催生的经济危机,美联储推出了数额高达3万亿美元的一系列救助举措,2021年美国政府又公布了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流动性泛滥之下,美国楼市迎来了惊天大涨。上半年全球房价涨幅最大的10个城区,就有8个来自美国,涨幅榜前二十有16个城区来自美国。美国华盛顿DC市中心公寓过去不到半年时间房价上涨近62%位居全球第二位。

取代伦敦

瑞士苏黎世房价称霸欧洲

数据宝统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成为欧洲房价涨幅最大的城市,市中心均价从1月底的8782元涨到6月底均价14083元,涨幅超60%位居全球第三欧洲第一。欧洲房价涨幅第二名是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均价从1.64万元涨到2.08万元,涨幅超过26%。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或许导致欧洲房价涨幅低于实际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超过3%。人民币兑欧元升值,意味着国内购买力更强,欧洲房价也变得更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苏黎世市中心今年上半年房价大涨逾24%,均价升至11.68万元,超过伦敦,登上欧洲城市房价之巅。尽管有汇率回落的拖累,欧洲主要大城市今年上半年房价整体依然出现较好涨幅。德国法兰克福市中心房价上半年涨超20%,荷兰阿姆斯特丹、德国柏林、奥地利维也纳等市中心房价上半年均涨超10%。

“亚洲首富”之都火了

日本东京却大跌13%

今年上半年亚洲楼市表现不佳,房价涨幅超过20%的城市中,只有卡塔尔多哈、印度斋浦尔两个城市进入前十。其中,卡塔尔多哈市中心公寓均价从2.64万元大涨至3.86万元,涨幅高达46.1%。多哈是卡塔尔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波斯湾沿岸的著名港口,而卡塔尔是中东富得流油的国家之一,有着亚洲首富之称。

在亚洲房价涨幅榜前十,印度有两个城市进入榜单,分别是印度斋浦尔和艾哈迈达巴德,前者房价涨幅超过30%,后者涨幅超过20%。今年名噪一时的越南同样有两个城市进入涨幅榜前十,分别是越南胡志明和河内,胡志明市上半年房价涨幅超过20%,均价超过3.5万元,大致相当于南京的房价水平。

日本东京房价出现大幅下挫,均价从1月底的7.26万元跌至6.34万元,跌幅接近13%。东京人民币计价的房价大跌,主要是今年日元汇率大幅下挫所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超10%。

美国楼市火热能否延续?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今年也有所升值,但远远小于房价的涨幅。以此来看,以美元计价的美国房价,今年上半年依然涨幅较大。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按揭利率从3%一路拉升到6月中旬的6%,火热的楼市还能否延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甚至有人认为,美国楼市泡沫可能就此破灭。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此表示,这些变化会如何影响住宅投资?我们并不确定;房价会受多大影响?我们也不确定。但眼下有许多甚至还没有完工的房子已经放在市场上供应,同时完工的房屋的库存正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如此紧张的市场可能会推动房价顶着高利率继续走高一段时间,所以目前的状况很复杂。

也有分析指出,以史为鉴,借贷成本难以“摧毁”房价。对于美国楼市而言,30-39岁人群的绝对数量是重要指标。虽然美国20-29岁、以及25-34岁人群规模已经在三年前见顶,或将在明年前后见顶,但30-39岁人群将在未来十年里持续走高,这也是支撑需求的基础。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