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会首日,多位知名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下的碳中和目标实现、统一市场建设以及推进共同富裕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证券时报记者分别梳理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会首日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他们分别就金融体系如何融入“双碳”目标、深港能否持续合作、共同富裕如何推进发布了观点。
刘俏:形成碳价格发现机制是当务之急
在本次论坛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就实现碳中和目标分享了个人理解。在他看来,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学、管理学问题。
宋春雨/摄
刘俏指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大量投资,根据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估测,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的投资金额接近250万亿元,分布在未来三、四十年间。根据中金等机构预测,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投资金额约140万亿元。
刘俏指出,所有的机构估测都认为全世界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额投资经费,而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则更加艰巨。从目前的金融体系看,应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当务之急在于迅速形成碳价格发现机制,金融体系需要参与到碳交易市场。
其次,推动“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基建投资,而财政政策在其中应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我国完全有能力发行一些期限为三、四十年的长期国债或碳中和债券,以此方式大量投入资金到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节点行业。
此外,刘俏表示,应更加积极地促进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包括PE、VC等方面的投资。
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深、港两地可在金融、科创领域做大做强
在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下,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深圳、香港两个制度、文化有所区别的城市,能否持续深化合作,备受各界关注。
在本次论坛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提问。郑永年在采访时表示,深圳、香港两地不得不合作,在金融方面非常互补,相信两地深入合作后可以在金融、科创领域做大做强。
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拓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为深港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深、港两地的经济金融领域政策规则有所区别,疫情的冲击又进一步加大了两地合作发展的难度,深港两地能否持续开展合作受到各界关注。
“深圳、香港合作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合作两者都是输家,合作两者都是赢家。”郑永年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深港合作不仅对于两个城市很重要,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也重要,对于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经济金融发展都很重要。从金融方面来看,深圳和香港的金融体系非常互补,相信两地合作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中心。另外,深圳的优势是制造业,香港的优势是金融服务,相信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科创中心。
在郑永年看来,在不同的规则中逐渐走向共同,正是当前国家提出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内各地区间规则的统一,但可以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规则统一,然后寻求与香港规则的共同点。此外,在具体行业中,如互联网公司的规则、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规则标准也应该逐步统一。我国强调产业“从大到强”,重点就在于在产业上要统一规则。
刘世锦:应考虑用10-15年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在迈向新发展阶段时提出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目标。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共同富裕议题的关键在于过程和起点,也就是如何做大蛋糕,如何让百姓富起来。我国已经在实现共同富裕第一阶段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前我国进入第二阶段,就需要让剩下一部分富起来。
刘世锦提议,可以考虑用10-15年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目标,把当前大概4亿人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到8-9亿人。实现这一目标在于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接下来,围绕低收入群体应实现人力资本条件的均等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发展机会的均等化。
当前我国选定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的示范区,刘世锦对此认为,选择浙江作为示范区有三点值得关注:浙江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国走在前面;浙江的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领先的。
刘世锦还表示,要鼓励人员流动,为农民工等从乡村流动到城市的人给予基本公共服务待遇,包括安居房。这类人群虽然在短期内得到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与城里人还有差距,但应该让他们的发展机会和城里人的发展机会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