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研究推进eSIM应用,概念股逆市上涨(附股)

发布于2022-09-17 08:37:00

原标题:跌幅创历史,全球快递巨头大跌21%!美股“大空头”发出警告,熊市将延续!工信部研究推进eSIM应用,概念股逆市上涨(附股)

工信部称正在研究推进eSIM应用,苹果等巨头已推出相关新品。

联邦快递大跌21%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告加剧了投资者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同时快递巨头FedEx发布盈利预警引发了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美股周五维持颓势,截至收盘,道指跌0.45%,标普500指数跌0.72%,纳指跌0.90%。

本周内,美股主要股指均录得较大跌幅,道指累计跌4.13%,纳指累计跌5.48%,标普500指数累计跌4.77%。

联邦快递跌21.4%,日内低点155美元触及2020年7月初以来的两年多最低,也创下公司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此前该公司撤回全年业绩指引,并表示将大幅削减成本,以应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显著恶化”和货运量的疲软。由于联邦快递业绩和美国实体经济活力紧密相连,市场常常将其业绩视作美国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在联邦快递发布业绩预警后,KeyBanc、小摩、Stifel和美银等公司纷纷下调了该股的评级。同时,瑞信、花旗和大摩的分析师也开始削减其盈利预测。

联邦快递CEO称,“我们正在进入全球衰退,公司这些数据并不是很好的预兆”。他指出,全球货运量下降是公司在财年一季度(自然年6月至8月)业绩“令人非常失望”和经营环境持续波动的主要原因,还称全球货运量在8月左右疲软加速的影响非常深远。 

对利率前景敏感的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3.9%,这是2007年11月1日以来该项收益率首次突破这一水平,创十五年新高。英镑兑美元一度跌破1.14美元,为1985年来首次。由于美元在美联储的加息风暴中势不可挡,英镑兑美元汇率今年以来的跌幅达到16%。

美股“大空头”、美国银行策略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当前美股的下挫还没结束,痛苦要持续到下个月。在具体点位方面,Hartnett分析指出,当美股历史上经历熊市时,标普500从顶部到底部的平均跌幅为37%,平均持续时间达到289天。参考这一指标,当前美股熊市可能延续到10月,最低点位有望下探到3020点,较目前点位低23%。

工信部称正在研究推进eSIM应用

概念股大涨

近日,有网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留言询问我国是否有eSIM手机卡的推广计划。9月15日,工信部答复称:“目前,我部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

终端厂商中,苹果与OPPO本月已推出相关新品。在一周前的发布会上,苹果宣布,在美国销售的iPhone 14系列全部移除SIM卡槽,完全依赖eSIM技术。此外,部分地区的部分iPhone机型亦有配备eSIM。为推广这一技术,苹果还在9月15日发文,力图展示eSIM技术的优势。

OPPO Watch3系列于9月10日发布,标配骁龙W5+Apollo4Plus双芯片,和eSIM独立通信。

eSIM卡是直接焊在设备主板中无法拆卸的,优势在于能够显著缩小卡片尺寸,降低功耗,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安全灵活变更不同移动运营商的服务。截至2020年10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均获在物联网领域开展eSIM技术应用服务的工信部批复。

随着5G、万物智联时代到来,eSIM技术或将不可或缺,特别是在物联网设备领域,eSIM卡更能发挥优势。比如,智能手表和运动手环等物联网设备,具备体积较小、抗震要求较高和存储需求较低的特点,eSIM卡恰好与其无缝对接。在工信部2021年底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嵌入式SIM卡(eSIM)、先进计算和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深化新技术新业务在垂直行业和领域的拓展。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到2025年,用于物联网应用的eSIM销量将增长至3.26亿美元,相较于现在将翻一番以上。2021-2030年将有累计超过140亿台eSIM设备出货。 

太平洋证券认为,eSIM将大幅降低物联网模组的制造成本和难度,提升模组厂商大规模出货能力,推动物联网应用发展。统计显示,A股中布局eSIM的有8只股票,昨天的交易日中,恒宝股份、东信和平强势涨停。恒宝股份的eSIM卡已实现批量供货。

业绩方面来看,8只概念股中仅思特奇上半年亏损且业绩同比呈现下滑,其余个股在上半年均实现盈利,天喻信息和恒宝股份上半年业绩同比翻倍增长。紫光国微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额最大,公司安全芯片产品已于2018年通过中国联通eSIM管理平台测试,目前其eSIM芯片已用于一些智能联网终端中。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