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万物皆可“盲”?请理性看待盲盒消费

发布于2022-01-08 12:16:00

近几年,盲盒一词迅速出圈爆火。如今,盲盒营销涉及领域已经从最初的玩具扩展到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行业,促进了相关行业的消费,资本、上市公司也纷纷抢滩盲盒市场。

事实上,近年来,盲盒已成为商家普遍使用的一种营销方式,因其本身的趣味性,受到一些年轻消费者追捧。还有人高呼,盲盒经济是选择困难症的福音。恰是盲盒的未知性让消费者一旦入坑就一发不可收拾,比起拆快递,拆盲盒更像是拆礼物,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但其中的乱象值得深思。

“如果自己挑选,98元一盒,如果选盲盒,78元一盒。”元旦假期,在深圳南山一处景点,记者见到了许多打着盲盒消费的精品摊位。店家将许多化妆品和饰品装进礼盒,再放入外包装一摸一样的盒子供消费者抽取。如果消费者希望买到自己想要的款式,就必须以98元的原价购买。

这一招还真的奏效,店家表示,盲盒的销量远远多于原价盒子的销量,而且都是年轻的消费者,有些人一买就买好几盒。不过,有消费者以为可以捡便宜,但把“盲盒”拆开一看,礼盒里面的化妆品已经临近保质期限,商家似乎有借机销售临期物品的嫌疑,借机去“库存”。

可以看到,“Z世代”年轻人是盲盒的消费者,也曾有业内人士表示,Z世代获取信息的维度、购买渠道、对品牌认知,都会和以往发生巨大变化,而他们在成为未来消费主力军的同时,也必然造就全新的大的消费公司。不过,如今在“盲盒经济”快速扩张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显现。

比如有的商家借盲盒形式清理库存,用劣质、过期乃至“三无”产品欺骗消费者;有的商家虚假宣传、过度营销,想方设法引消费者“入套”;有的商家设置“霸王条款”,对盲盒产品不退不换,售后服务缺失。另外,一些产品借助热门商品宣传,同时搭配非实用或滞销商品以盲盒形式兜售给消费者。根据中消协此前发出的消费提示,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过去,市场公开信息还显示,泡泡玛特还曾陷入甲醛超标、兑奖纠纷和二次销售等争议。

由此可见,“万物皆可盲盒”的双刃效应正在显现。看懂财经评论员王赤坤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盲盒经济其实就是最明显的消费体现。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目前盲盒领域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部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受到保护,才导致乱象频现。”不过, 王赤坤对于盲盒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仍旧比较看好。他认为,法律历来走在市场的后面,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业态,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和市场准则,所有商家都应当依法诚信经营,盲盒市场也并非监管“盲区”。

编辑:卓泳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