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举措聚焦“新”
如何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将加快创新驱动放在了突出位置。
具体来看,围绕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及品牌培育,《指导意见》提出了4项措施。包括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制造业创新对贸易的支撑作用,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进一步完善认证认可制度,加快推进与重点市场认证和检测结果互认;大力培育行业性、区域性品牌,鼓励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境外注册。
“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创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依靠创新,既可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这些都是贸易竞争的新优势所在,对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围绕“新”,《指导意见》还强调培育新业态,并提出了3大举措。如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全口径海关统计制度,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大力提升外贸综合服务数字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设计、维修、咨询、检验检测等领域服务外包。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研究所所长梁明认为,相比一些原有的业态和模式,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业态、新模式目前基数虽不大,但增速非常快,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扩大进口不变调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各国参展企业和采购商积极洽谈对接,累计意向成交达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扩大进口的行动与成效。接下来,中国将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
《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扩大进口。适时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激发进口潜力,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进口。鼓励国内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进口。支持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促进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
张建平认为,扩大进口一方面能够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多样化、高品质商品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要推动降关税、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进口,也要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推动贸易可持续发展。”
包括进博会在内,《指导意见》强调建设平台体系,发挥对贸易的支撑作用。并提出加快培育各类外贸集聚区、推进贸易促进平台建设、推进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完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高效跨境物流体系等5方面举措。
“这些平台和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确保了贸易能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下运行,能够降低贸易成本,更好为进出口服务。”梁明说。
营商环境会更优
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结构”是一个关键词。《指导意见》在优化贸易结构方面提出了5大举措,涉及国际、国内两个布局以及经营主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等。
在张建平看来,“一带一路”是优化贸易结构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整体进出口比重近30%,还有提升空间,其中东盟、非洲、拉美等大市场尤其需要进一步拓展。“长远来看,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近年来,中国外贸呈现新态势: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不景气,个别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商品在这些市场的占有率达到高位,面临进一步扩张的压力;但在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如“一带一路”沿线,其增长空间还很大。
“环境”是又一关键词。《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在国内实施,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探索实施国际通行的货物、资金、人员出入境等管理制度,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建立经营主体信用记录,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中国营商环境正持续向好发展,这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张建平说,接下来,如何让营商环境更优是一个考验。为此,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外贸体制改革,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制度性成本,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