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再回76美元/桶高点,后期上行仍存阻力

发布于2021-12-29 21:10:00

10月下旬自85美元/桶高点回落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行至近60美元/桶低位。不过近一周来,受国际新一轮疫情及美国原油库存下降预期等因素提振,油价再度回涨至76美元/桶高点。

国际油价再回76美元/桶高点

近一周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拉涨,美国WTI原油期货累计最大涨幅超过11%。

12月28日,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盘中冲至76.9美元/桶,结算价报75.98美元/桶,涨幅0.41美元或0.54%,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报78.67美元/桶,涨幅0.45美元或0.58%。

国内期货市场上,石化板块近日整体走强。12月29日早盘,原油主力合约2202最高报498元/桶,12月21日以来累计最大涨幅超13.5%。当日主力合约中,聚丙烯、塑料、纤维板、燃油、PVC、乙二醇等众多化工商品纷纷飘红,

据金联创监测,12月27日国内现货市场130种化工品,21个品种上涨,74品种持稳,35个品种下跌,上涨率16.15%,下跌率26.92%。21个上涨品种中,涨幅最大5个品种分别是新戊二醇(4.38%)、苯胺(2.04%)、丙酮(1.89%)、丁酮(1.83%)、丙烯(1.69%)。原料高位持坚,新戊二醇主力工厂积极跟涨,终端谨慎观望为主。苯胺个别企业装置停车,供应收紧,加之成本支撑较强,市场重心上移。丙酮市场午后维持坚挺,企业价格上调,商家挺价意向增强。

多重国际因素推涨油价

12月份以来,国际油价一改此前低迷走势,开始启动回暖,近一周来涨势尤其明显。

“近期原油大涨有几个原因,一是Omiron变种的影响程度有限使得市场对原油有了一定的做多情绪,虽然Omiron的传播速度很快,但其症状却要比其他变种轻很多,因此Omiron变种的影响程度有限对原油价格有推高的作用。二是由于美俄关系紧张,同时利比亚供应中断,对油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飙涨使得油气替代预期加强。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存在一定风险,这也是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称。

生意社分析师薛金磊认为,近期原油强势主要因沙特认为目前石油供应仍非常紧缺。另外,虽然疫情趋势仍严重,但Omiron感染者症状都比较轻微,给市场带来一些乐观情绪。摩根大通周一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Omicron不会对增长前景产生任何重大影响,美股受到提振上涨,也对油价形成利好。

另外,本周一公布的一项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可能迎来连续第五周下降,而汽油库存预计大体持稳。美国石油协会(API)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当周API美国原油库存减少367万桶,预期减少260万桶;库欣原油库存增加127.2万桶;汽油库存增加370.1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84.9万桶。日本石油协会(PAJ)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当周,日本商业原油库存下降15万千升至943万千升。

后期油价上行仍有阻力

2021年,国家原油价格整体以上涨为主,OPEC+有序控制产量变化叠加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导致对原油需求增长,全球原油持续去库。此番经历短暂回调后油市再度回暖,市场热度能否持续?

薛金磊认为,后市来看,疫情仍将发挥作用,Omiron快速传播以及冬季恶劣天气影响,欧美大批航班取消,这仍会对油价形成压制。叠加伊朗致力于解除美国对其的制裁,所以后期油价上行存在一定风险。

徐阳称,油价主要受全球经济、货币财政政策、供需以及国家关系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原油并不会持续上行,首先,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到了79美元/桶左右,如果进一步上涨,那么美国很可能进行政治干预,这种预期会对油价产生抑制效应;第二,伊核协议正在推进当中,伊朗原油可能重回国际市场,而如果原油供应量会进一步增长,供应可能会过剩;第三,随着冷冬和疫情影响,美国航班取消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冷冬),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加强,这都是抑制原油持续上涨的原因。未来原油可能会是一个震荡偏空的预期。

国信证券研报分析,展望2022年,全球原油供应端将面临着美国页岩油产出的提升,以及OPEC+的持续增产,其中还有5月份开始部分OPEC+产油国因产量基线上调导致的额外增量,所以预期全球原油可能再度向供应过剩转变,从而对油市形成明显打压。2022年美国持续缩减购债规模以及可能加息,美元存在走强预期,美国政府打压通胀的决心也非常强烈,在此背景下,2022年国际油价大概率震荡下跌为主。技术面,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在85美元上方遇到比较强劲的阻力,经过多空双方激烈博弈之后,油价再度回到了80美元下方。2022年WTI原油价格预计震荡回调为主,价格运行在45-80美元/桶区间。国内SC主力合约价格2022年或将维持在300-510元/桶区间运行。需要关注全球原油需求是否会因为全球疫情反复而进一步下滑。同时,最近也需要关注OPEC+月度会议是否会因为出现新型新冠变异病毒Omicron而放慢增产的步伐。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