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昨日正式公布了针对SPAC公司的规则手册,允许其在明年年初上市,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机制来保护投资者。这意味着,香港的IPO活水又多一个渠道。近期安永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IPO活动是近20年来最活跃的一年,至今共有2388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4533亿美元,而其中香港市场表现仍然突出,2021年香港市场预计共有94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3237亿港元。
中概股回归成为了香港市场的一个大热门,其中, 前十大IPO中有3家独角兽企业,5家来自中概股回归,筹资总额占前十大比例超过九成。年内相继有新浪、58同城、易车等中概股私有化,美股上市公司泛华金控也加入私有化行列,开启回归中国市场之路。
中概股掀起回港潮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中,未在香港上市但符合在港上市条例的企业约有50多家,预计其中较多企业可能在明年陆续选择回港上市。”近日,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区主管及中国总裁金弘毅在媒体电话会上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高科技新兴企业仍有非常强劲的上市融资需求。
近年来,在中美关系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中概股的股价受两国形势影响波动极大。2020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进一步剑指中概股。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审计底稿的检查要求,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一方面,中国公司在美上市,需遵守美国相关法律和规则;另一方面,如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向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提供审计底稿,则涉及到大量用户信息外泄的问题,危及用户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
近期,在美国上市中概股的外部监管风险进一步加剧。12月2日美国证监会公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实施细则规定,从2021财年年报发布时开始,将对不满足跨境审计要求的中概股特殊认定,若连续三年被特殊标记,将被禁止在美国证券市场交易。目前,中概股通常都聘请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因此都会被特殊认定,未来三年将面临从美退市抉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回归是多数中概股企业面对美国监管市场日益趋严、国内资本市场逐渐开放的战略举措。阿里巴巴、京东等头部企业受制于市值高,短时间内难以筹备巨额资金实现股票的赎回过程,选择转向在香港二次上市;中腰部企业的应对方案则更加灵活,选择私有化回归,再计划回归A股或H股市场。
此前就有券商透露,中概股私有化回归,既存在其价值被美国资本市场低估的原因,也有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比如国内业务品牌力都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些公司,经常出现上市就巅峰的现象,比如逸仙电商、新氧等,都有遇到业绩增长而股价不涨的情况。
实际上,这并不是中概股的第一次集体私有化。2013年兴起的第一波中概股私有化热潮中,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盛大游戏、完美世界、360等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先后完成私有化。其中,分众传媒于2013年在美国纳斯达克退市,2015年借壳七喜控股回归A股,市值一度超过2600亿元,是退出美股时的十倍;360于2016年完成私有化,2018年回归A股,市值翻了7倍。上一波中概股的私有化总体源于估值整体偏低下,因此产生了回归需求。
机构看好明年加速趋势
粤开证券研究指出,中概股回归有三种途径,分别是私有化再上市、双重主要上市以及二次上市。目前已经有15家美国中概股企业回港二次上市,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则采用了双重主要上市。2020年6月至今,已有近10家中概股企业宣布或完成私有化——易车、58同城、华住集团、新浪、泰邦生物、和利时集团、新氧科技等。
“在美国证监交易委员会出台相关规定的背景下,中概股企业来港上市将迎来更多机遇,预计明年将有更多企业选择将香港作为上市地。”瑞银亚洲区股票资本市场部联席主管张倩嘉亦表示,回港上市的总体发行量预计呈现加速趋势。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截至 2021年12月5日,共有33家美国上市中概股符合回港二次上市新规,拼多多、腾讯音乐、微博、唯品会、富途控股、爱奇艺、泛华金控等公司位列其中。其中,新浪于3月宣布完成私有化,微博于12月8日登陆港交所挂牌交易。
而港交所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为中概股回归拓宽了入口,还增添了应对风险的缓冲垫。也有市场人士指出,明年加速的原因。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变化明显,科创板挂牌、注册制改革、北交所上线等多重措施的推出,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也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持续提速。
另一方面,港交所于今年11月宣布落实放宽第二上市要求,降低第二上市企业的行业和市值门槛,力促中概股回流,为期望回港IPO融资的企业提供有序且高效的便利条件。作为一种创新融资模式,SPAC是一种先由发起人设立主体并面向公众投资者IPO,上市后再对未上市实体企业进行并购、整合资本运作方式。港交所昨日官宣SPAC明年的启动,也为赴港上市的企业打开了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