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4万亿险资又有新动向!行业内部研讨会曝光明年配置新策略,看好A股这四大板块

发布于2021-11-29 16:48:00

临近年末,险资如何展望2022年市场?

券商中国记者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获悉,该协会战略专委会和研究专委会近期联合举行“2021年四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多家大型保险资管机构负责人对当前和2022年市场形势作了研判,涵盖权益、固收、另类等几大领域,并提出了保险资产配置策略。

截至今年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规模22.44万亿。其中,债券配置规模8.78万亿,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规模2.73万亿。

权益市场:明年不悲观

泰康资产副总经理邢怡围绕权益投资领域作了交流分享。邢怡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影响股票市场的核心矛盾开始由通胀转向需求增长乏力,振荡波动和结构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展望2022年,全球通胀压力与货币政策、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稳增长政策、滞胀期资产价格特征和长期利率影响等因素或是影响权益投资的关键变量。

总体来说,一旦海外出现风险,中国还是相对最能够对冲的一个区域。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一些悲观预期有可能会有一些积极乐观的因素,所以整体上对明年整个股票市场的初步判断并不悲观。

回顾2020年疫情以来的权益市场表现,邢怡表示,从全球看,在宽松政策刺激下,经济迈入复苏通道,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亮眼;国内市场方面,经济复苏走向后半程,A股市场振荡波动加剧,结构性行情充分演绎:一是市场在剧烈振荡中缓速走高,风格轮动频繁;二是中观层面,上中下游行业表现分化显著。

(数据来源:WIND,泰康资产)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泰康资产)

展望下一阶段权益市场,她从基本面、估值水平、政策等维度作了分析。

从基本面看,宏观经济对股票市场影响中性略偏负面。一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压力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体现在供需两端,经济基本面影响股票市场的核心矛盾由“胀”逐步转向“滞”。一方面,随着保供稳价力度强化,供给端上游价格抬升而导致的“胀”近期得以缓解。另一方面,下游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在未来1-2个季度内难以消退,国内需求端动能不足所引发的“滞”逐步成为核心影响因素。二是偏宽的货币政策基调下,稳健的流动性为股票市场提供重要支撑。三是政策基调向稳增长方向移动,但年内宽松政策的对冲效果需要观察。年内房地产信贷政策边际调整的实际执行情况有待跟踪,预计宽信用预期释放到见效的过程存在时滞性,年内滞胀格局下“只托不举”的宽松政策组合对于经济增速下行的对冲效果需要观察。

从估值水平看,对股票市场影响中性略偏正面:一是多数行业估值较年初显著下降,但行业间分化依然剧烈。其中,顺周期行业(上游资源和中游材料)净利润增速大幅领先,消化了高涨幅对于估值的压力。二是成长型行业估值较2018年底中美贸易摩擦时期的绝对低位显著提升。虽然当前多数行业的估值水平合理略偏低估,但仍明显高于2018年底中美贸易摩擦时期的绝对低位。结构上,以科技自主、先进制造、消费升级为代表的细分行业凭借其成长属性,估值修复/提升幅度更大。整体上,从偏长的维度来讲,估值对股票市场还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

从政策面看,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对股票市场影响中性偏正面。

展望后市:一方面,要对房地产风险事件处置及政策形势等变化密切跟踪,提高对市场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注重对市场节奏的把握;另一方面,在前期市场对于结构性机会挖掘得较为充分的情况下,需要更为细致地甄选价值型和成长型投资机会,获取中长期投资收益。

投资策略层面:成长与价值兼顾,坚持中观自上而下和微观自下而上相结合,把握以大健康、新能源、科技、消费为代表的成长型机会,布局估值重回有吸引力区间、中长期基本面质地优良的价值方向。

固收要加强四大能力

固收投资是险资的基本盘,险资对这一市场极为看重。

展望2022年固收市场,人保资产副总裁黄本尧分析,受外部环境、人口债务约束、经济转型影响,预期后疫情时代利率仍有下行空间,期限利差区间振荡,信用利差走阔,险资固收投资仍面临严峻挑战,需着力提高利率走势研判、债券交易、类固收优质资产获取、信用价值挖掘和风险管理能力,稳固投资收益。

黄本尧表示,2022年保险资金固收投资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低利率环境下,稳固投资收益率的难度提升;二是债务融资需求放缓,优质固收类资产供给不足;三是信用风险管理压力加大。在资产负债的收益匹配压力下,目前险资机构的信用类资产配置比例普遍较高。而在新发展格局和“双碳”约束下,传统高能耗、高杠杆的周期性行业信用风险加剧。同时,打破刚兑后,市场化的信用定价机制逐步形成。这些都为险资做好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应对挑战,黄本尧提出需要加强四大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中长期利率走势的研判能力,构建适应新的市场特征的宏观经济和固收策略分析模型,提高中长期利率走势预判能力,并根据市场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升级研究模型。

二是加强债券交易获利能力,从配置思维向配置交易并重转变,形成更精细化的债券交易策略。通过加大固定收益交易盘比重,培养固收交易人才梯队,通过交易价差延缓固收类资产持仓收益率下行速率。

三是加强类固收资产获取能力。在非标供给下降的环境下,积极搜寻替代资产,包括ABS、REITs、固收+产品等,化解配置压力。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稳定性高的优势,挖掘“新基建”、“双碳目标”下的债务融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融资服务。同时,积极把握ESG、绿色债、永续债等品种的投资机会。

四是加强信用价值挖掘和风险管理能力。顺应经济转型升级,把握新兴产业信用利差压缩机会。建立涵盖进入、持有、退出全流程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闭环管理信用风险。利用科技赋能,提升信用价值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效果。一方面通过提高信用价值挖掘能力,扩大信用风险溢价;另一方面,依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把信用风险溢价水平控制在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范围之内。

另类投资:险资普遍欠配,应扩大产品形态

另类投资也是险资越来越重要和重视的领域,平安资管副总经理余文杰表示,另类资产收益率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风险补偿,是险资配置的刚需,但行业普遍存在另类资产欠配。同时险资另类资产配置行业结构偏传统。险资另类资产配置面临的形势发生变化,包括经济增长动力、杠杆周期、信用风险均在变。

余文杰提出,险资另类投资应对方案,即加大新一代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在产品的形态上注重抓底层资产,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信用,更多往偏股的方向去走,构建另类资产配置新的金字塔。

具体来说,在加大新一代基础设施资产投资力度方面,需要增加半导体、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医药等11个新一代基础设施行业的资产配置,助力经济转型,分享行业增长红利。其中,10个行业主要集中在三个互联网:通信互联网、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和交通运输互联网,再加上医药,“十四五”期间,这11个行业的投资额在12-13万亿元,她认为,险资应该也必须积极参与投资。

扩大底层资产的产品形态方面,重点包括夹层股权投资、私募REITs、产业链股权投资、战略股权投资等。重点关注的11大行业有许多是未上市公司,需要很大的资本开支,但同时险资的风险偏好比较低,这是保险资管公司服务险资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经过过去三年的探索和研究,平安资管总结出,夹层股权投资、私募REITs等产品形态可以较好达成险资投资目标。

余文杰还建议,对险资投资政策导向行业的另类资产,在资本占用上给予政策支持。由于险资可投资各大资产类别对应的风险因子,在偿二代二期下相较于一期大多是上升,因此,偿二代二期将导致保险公司可能选择更保守的投资策略,支持实体经济的投资,特别是配置高风险因子的权益类投资意愿可能持续下降。因此,建议给予险资投资国家政策导向行业的另类资产,能够在偿付能力风险因子上面给到一定折扣的鼓励。

资产配置:市场波动加大,配置模拟的深度要加大

围绕后疫情时代保险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太平洋人寿资产管理中心主任赵鹰认为,资产配置主要面临再投资压力上升、偿付能力压力凸显、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这三大风险。赵鹰提出,后疫情时代大类资产配置的关注重点:

第一,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放缓,对整个保险资金组合有负面影响,而且要关注在衰退中的“二元”特征。所谓二元特征就是资本市场各类资产以及同类资产内部的价值分化越来越明显,使得获取有投资价值的资产的难度在增加,同时,投资误判的概率在上升。

第二,要重新评估后疫情时代资本波动加大后的投资策略,尤其要关注尾部风险。以史为鉴,疫情期间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例子启示我们,后疫情时代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确定增加,资本市场的波动也随之加大,因此在做投资决策时不能仅关注均值、中位数,还要看波动区间,同时事前要做好对极端事件的应对策略,这可能比一致性预期更重要。在后疫情时代资本市场肥尾风险出现的概率在增加,这就要求在做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过程中需要把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的范围和频率要加大。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优质资产的挖掘和搜寻力度。在公开市场,要聚焦被低估的资产,并继续坚持分散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前面提到的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的风险。在私募市场,尤其要加强对私募股权和基础设施股权领域的关注,高收益资产可能主要是来自于私募市场。在ESG投资方面,要把ESG投资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

他认为,后疫情时代的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第一要与负债更紧密的结合,并且要更精细化、更日常化、更流程化;第二要审慎评估负债的风险偏好,兼顾收益与风险,制定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的前提要确定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水平;第三要扩大大类资产配置模拟的深度、广度和范围,并充分考虑尾部风险,保证投资组合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