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全线低开,尾盘快速上攻,三大指数悉数翻红。值得注意的是,11月有望成为亚洲股市自1993年以来相对于全球股市表现最好的一个月。行情数据显示,MSCI亚太指数11月以来累计上涨了14%,港股恒生指数11月更是大涨26%,MSCI全球指数11月迄今的涨幅却只有不到6%。与此同时,北向资金在11月大幅流入了600亿元左右,北向资金已占A股市场的十分之一,助力市场上行。
展望后市,《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预计2023年亚洲股市有望完成筑底,这主要基于外部货币金融环境趋于缓和,对亚洲股市的估值及风险偏好或有支撑。对于12月,山西证券维持当前为布局窗口期的判断,虽然最终经济何时触底回升仍有待验证,但A股市场正在走出底部。当前时点也可以开始积极一点,对“复苏交易”更加大胆,进一步强化逢低布局之路。重点关注当前具备性价比的医药、家电、消费电子、金融地产和食品饮料。
亚股11月把全球股市甩在身后 创近30年纪录
11月30日,沪深两市全线低开,盘初主板指数一度拉升翻红,随后震荡翻绿又再度回升走强,而创业板指盘初惯性下挫,逐步企稳后,跟随主板指数逐步攀升;午后三大指数延续震荡,随后进一步加速跳水,不过尾盘快速上攻,最终稳住了全天局势。截至收盘,沪指上涨0.05%,报3151.34点;深成指上涨0.18%,报11108.50点;创业板指上涨0.24%,报2345.31点。
值得注意的是,11月有望成为亚洲股市自1993年以来相对于全球股市表现最好的一个月!行情数据显示,MSCI亚太指数11月以来累计上涨了14%,有望创下1998年以来的最大涨幅,从中国香港到菲律宾等多个市场的基准股指都出现了至少十余年来最为强劲的表现。其中,港股恒生指数11月更是大涨26%,迈入技术性牛市区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SCI全球指数11月迄今的涨幅却只有不到6%。
对此,市场分析认为美联储将放慢加息步伐的预期、亚洲本土政策层面频吹的暖风,推动了11月亚股的飙升。而越来越多迹象也显示,在亚洲地区股指落后全球同行数月之后,该地区的出色表现或有望持续到2023年。
外资助力上行 11月北向资金净流入600亿元
业内统计数据显示,11月在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亚洲新兴市场,海外基金已净买入价值126亿美元的股票,这是两年来最大规模的资金流入。与此同时,交易员也重新涌入A股市场,尤其是在近来调整优化房企股权融资等在内的多项稳房企政策出台之后。截至11月30日收盘,北向资金在11月大幅流入了600亿元左右,其中有两个交易日突破百亿,助力市场大涨。目前,北向资金已占A股市场成交额的十分之一。
目前,来自华尔街机构杰富瑞对中国和韩国股票予以“增持”评级,对印尼的评级为“中性”,对印度的评级为“减持”。与杰富瑞观点类似的还有高盛,这家华尔街知名投行在其亚洲资产配置中,维持沪深300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增持”评级。高盛亚太首席策略师Moe和他的团队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的回报率将高达16%。此外,高盛还将中国香港市场评级从减持提升至市场权重,将韩国市场的评级从市场权重上调至增持。
展望12月 A股市场正在走出底部
展望后市,《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预计2023年亚洲股市有望完成筑底,这主要基于外部货币金融环境趋于缓和,对亚洲股市的估值及风险偏好或有支撑。然而,基于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亚洲经济体基本面下行压力,市场总体反弹空间及时间仍存不确定性。不过,亚洲股票市场相对其他区域的配置价值依然较高,这主要基于亚洲股票中长期风险收益表现较好、当前估值水平较为合理、预期盈利增速也相对占优。
12月A股怎么走?哪些板块最被看好?山西证券维持当前为布局窗口期的判断,虽然最终经济何时触底回升仍有待验证,但A股市场正在走出底部。当然,趋势性的上行依然难以一蹴而就,配置上仍以防御为核心,但同时当前时点也可以开始积极一点,对“复苏交易”更加大胆,进一步强化逢低布局之路。
从配置角度分析,机构建议聚焦价值板块的估值修复、疫后修复、信息安全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聚焦价值板块的估值修复,重点关注当前具备性价比的医药、家电、消费电子、金融地产和食品饮料。第二条主线聚焦疫后修复,重点关注修复弹性更强的可选消费板块,尤其是疫后出行链相关的旅游、酒店、航空机场等。第三条聚焦信息安全,关注通信、计算机等行业,关注信创、网络安全等细分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