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赋能”环保领域:长期持有型股权投资 替代财务性投资

发布于2020-12-31 05:00:00
12月20日,隆基股份(601012.SH)公告称,高瓴资本拟158.41亿元受让隆基股份6%股权,一度震惊整个资本市场。

12月20日,隆基股份(601012.SH)公告称,高瓴资本拟158.41亿元受让隆基股份6%股权,一度震惊整个资本市场。

毕竟,隆基股份市值已突破3000亿元,高瓴资本依然投入巨资,某种程度彰显出资本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持续看好。

这只是各路资本对环保领域的投资热情的缩影。记者多方了解到,在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都已被各类资本充分挖掘;相比而言,在碳吸收与碳补偿等环保产业开发领域,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垃圾发电等领域依然具有较强的发展空间,其中土壤修复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不过,鉴于环保产业投资周期较长且获利见效较慢,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财务性股权投资方式,转而引入长期持有型股权投资。”这位创投机构环保领域合伙人告诉记者。

这并不意味着环保投资缺乏项目退出路径。事实上,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与政策扶持,环保投资项目退出的方式正日益多元化——一是将实现长期稳健回报、具有足够充裕现金流收入的环保资产打包成ABS资产证券化产品,目前这类ABS产品颇受二级市场长期投资机构青睐;二是卖给上市公司;三是出售给保险机构,因为后者同样需要能创造稳健现金流与长期回报的项目匹配“资产负债期限”。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政策扶持日益加强,各类资本高涨的投资热情同样令部分环保领域龙头企业估值骤然大幅升高,触发新的高估值投资风险。

其实,各类资本在环保投资领域有过惨痛投资教训。2015-2016年期间产业资本与创投资本曾掀起一波高价争夺环保企业股权潮,如今不少投资项目依然处于浮亏窘境。

“不少产业资本与创投资本对环保产业投资缺乏专业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能力。”上述创投机构环保领域合伙人指出。毕竟,环保产业投资不仅面临周期长与见效慢等痛点,项目运营期间还需引入大量最新科技与精细化管理技巧规避各类潜在风险——稍有不慎,整个环保项目就会面临巨大投资亏损隐患。

环保产业投资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A股上市环保企业共有88家,合计市值规模5884.8亿元,约占A股总市值比重的1.02%。

“相比欧美成熟股票市场,环保企业在A股的市值占比的确偏低。”多位创投机构高层指出。这背后,是当前国内环保行业依然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比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分别拥有万亿与千亿市场规模,但行业龙头企业市值普遍不高且行业集中度较弱。而“小企业”的另一大表现,就是众多环保企业的运营能力与数据化管理能力依然薄弱,未能积极引入自动化、大数据管理等先进技术降本增效,导致二级市场众多投资机构更愿疯狂追捧更具科技基因的可再生能源行业优质上市公司。

这也给产业资本与创投资本掘金环保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前述创投机构环保领域合伙人发现,在众多政策扶持下,如今环保产业似乎变得“不差钱”。比如专项债的倾斜,正令生态环保领域的资金流入量显著提升;各地政府与相关部门牵头、以市场化运作机制设立的各类绿色发展基金相继面世,同样有效缓解了环境治理配套资金缺乏问题;公募REITS正加快研发环保项目资产证券化,则进一步打通环保行业的项目投资-退出循环。

此外,当前环保产业面临的另一个痛点,是商业模式缺乏有效联动。比如不少地方政府部门推动区域整片开发,不但需要环保企业提供一整套全面的大气、污水、河套、固废环保处置解决方案,还需要联合大型地方开发商对这片经环保净化的区域进行规划开发,其中或包括将原有污水处理厂进行迁址或设备“下沉”,从而释放更多土地供规划发展。因此环保企业在承接地方环保项目时,可以联合房产开发商共同制定土地开发规划方案,从而实现各方更大范畴的共赢。巧合的是,不少产业资本与创投资本云集众多房地产企业家出资人,可以协同各方“坐在一起”共同挖掘环保治理-土地规划开发的最大经济价值与社会效应。

记者多方了解到,越来越多产业资本与大型创投资本正加快赋能环保企业的布局。比如他们联合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先收购地方整片开发项目,再引入已投资的环保龙头企业对当地污水处理、固废物处置,河套治理等问题设计一整套环保解决方案的同时,协同知名地产开发商对当地土地开发进行规划。

高估值投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政策扶持令环保产业再度备受各路资本追捧,不少环保龙头企业估值相应水涨船高,令不少创投资本与产业资本担心高估值投资风险再度来临。

“2015-2016年期间产业资本与创投资本曾掀起一波高价争夺环保企业股权潮,但一年后,随着不少环保上市公司经历股价危机和债务危机,如今这些环保企业股权投资仍处于浮亏窘境。”多位创投机构高层向记者指出。

在前述创投机构环保领域合伙人看来,这也折射出不少产业资本与创投资本过度押注一、二级市场价差套利,缺乏专业的环保产业投后管理扶持能力。

“其实,环保产业的投资风险隐患不小。”他指出。一是环保风险,若资本方没能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将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将环保责任进行风险隔离,一旦整个环保项目投资运营出现疏漏导致污染,资本方将面临巨额赔偿风险;二是收入风险,部分环保项目因施工过程各种问题,未必能实现预期的现金流收入,因此资本方在投资决策环节,是否根据各种情况假设,对项目未来现金流收入进行全面评估判断,很大程度影响着项目投资成败与已投资环保企业业绩成长空间;三是运营风险,即环保项目施工不当造成的额外损失,这需要资本方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施工万无一失。

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注册制实施与资本市场投资趋于理性,如今追逐一、二级市场套利的创投资本与产业资本大幅减少,更多投资机构转而聚焦向环保投资企业提供专业全面的增值服务与订单获取支持,通过企业业绩成长获取丰厚的股权增值回报。

“通过对各个环保产业投资机遇的仔细调研,我们内部也做了取舍。”前述创投机构环保领域合伙人坦言。比如他所在的创投机构将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固废物处置的股权投资布局,压缩大气污染整治方面的投资力度。究其原因,当前国内大气污染整治领域的市场集中度已相当高,行业龙头企业已占据80%-90%的市场份额且都已登陆资本市场,令他们感觉相关投资布局的操作空间不高。相比而言,污水处理与固废物处置分别是万亿与千亿市场,且行业龙头企业仍在快速成长过程,能给创投资本带来巨大的资本运作操作空间,进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博取更丰厚的投资回报。

“一个万亿市场规模的污水处理行业,若行业龙头企业市值仅有数百亿,只能说明行业诸多痛点尚没解决,制约龙头企业持续做大做强。”他认为。此外,欧美国家专注从事固废物处置的环保龙头企业市值都达到数百亿美元,而中国同类企业市值相比而言小很多。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