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衡之
编辑|宋函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2022年无疑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也是一个值得总结与展望的节点。
在今年第五届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提到“科技创新驱动了大的增长。必须要把软件的根扎下去,才能让创新持续发生,才能让顶层的商业更加繁荣。”
过去一年,大家对“风口”的讨论少了一些,而对增长的健康度却关注更多了。随着对行业整体增长逻辑研究的深入,核心技术的发展才是增长逻辑的真正落点。
他用“危机”和“希望”作为关键词,在百度AI作画上形成了一副图景:嫩绿的新芽在冰雪中新生。
李彦宏觉得,这幅人工智能图片很“传神”,是如今寒意与新生的写照。对于百度这样的老牌互联网“大厂”,正要靠“技术韧性”来穿越市场风雨和经济周期。
新经济周期的增长逻辑
时间进入2023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更宏观、更底层的增长动力。
在“互联网企业如何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这个问题上,大多数迅猛增长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放慢节奏,思考如何摆脱传统模式进入新的增长节奏。
李彦宏在今年1月10日的百度Create大会上,也回顾了过往的几次经济发展关键节点,和自己的创业历程。
回看2000年,也就是李彦宏刚刚回国创业的那一年。恰逢互联网泡沫破灭,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最宝贵的就是“信心”。当时移世易,其中坚定信心的部分却始终没变。当年,是“那些坚持挺过寒冬的人,成就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
他也提到,在过去的二百余年里,每一次的爆发式增长都是由科技革命带来的。
百度在摸着用户反馈“过河”的过程中,也找到了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与增长动力—— “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我认为是深度学习算法。”
所谓的“深度学习算法”,是当今机器变得愈发智能的根本原因,也是当下影响力巨大的人工智能共性技术。无论是社交应用还是自动驾驶,归根结底都要回到开发者的软件“创造”,也就是深度学习算法过程中来。
正如李彦宏所说,“过去一年,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在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有了方向性的改变。”
年末岁初的关键点上,这无疑是对于未来增长方法论的一个集中总结。不仅商业逻辑认知已经发生了转变,也预示着科技型互联网企业未来方向。
大家都期待着在新周期中迎来经济复苏。跨过了“风口”激动人心的巅峰,互联网企业一方面是“回归本源”的底层增长逻辑,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通用的人工智能应用的新阶段,这无疑是寒冬中可见的光明出路。
在这条路上,百度已经走出去很远。
市场反馈是创新的来源,重视用户和市场的反馈,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在此,百度昆仑芯片的市场用户反馈,就成为了百度在优化搜索服务领域的创新动力。
百度之所以在新周期中抱有增长底气,是因为在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四个由深至浅的层面,都有自己研发的关键技术。
基于每天要响应几十亿次真实的用户使用需求,每天进行1万亿次深度语义推理与匹配。从而使得百度的搜索服务得到了大量反馈,从而倒逼大模型、深度学习框架和芯片的优化。
尤其是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和文心预训练大模型,底层适用性技术上的优势,是一种足以抵御寒气的“技术韧性”。
让“顶层商业”回归底层“技术韧性”,最终也将归于软件创新。
软件“卡脖子”,被忽视的技术威胁
技术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是非常可观的,科技才是真正的驱动力。
企业的各类业务都需要靠软件来承载,所有效率提升和创新也都需要靠软件来落地。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的软件依然面临着“卡脖子”问题。尤其是涉及企业核心业务的软件,一旦被“卡”难免受制于人,丧失自主性。可见在软件领域的“卡脖子”,和芯片“卡脖子”同样要紧。
先进软件的价值,最终都将体现在业务数字和增长数据上。而从根本上解决软件“卡脖子”问题,中国需要有自主可控的深度学习框架。百度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一直在致力于用“技术韧性”,解决中国软件卡脖子难题。
在“深度学习框架”搭建方面,百度早已搭建了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文心”,最关键的是AI普惠,使科技生态更加繁荣多样化。在智能交通领域,百度“智路OS”平台的应用也极见成效,推动了传统交通向智能数字化的转变。
“飞桨”是百度自主研发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是中国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很少有人知道,“飞桨”是中国市场上唯一能和美国TensorFlow、PyTorch,这两大全球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匹敌的平台。
对于广大开发者来说,“飞桨”的核心框架、基础模型库、端到端开发套件、丰富的工具组件,都为中国的AI创新提供了支持。“飞桨”的开放生态,意味着广大开发者将从中受益。
截至2022年11月底,飞桨平台上已凝聚535万开发者、创建67万个AI模型,服务20万家企事业单位,位列中国深度学习平台市场综合份额第一,降低了AI的应用门槛,也使人工智能的应用深入到了各行各业。
除此之外,2022年也是大模型产业化应用元年。文心大模型是百度自主研发的产业级知识增强大模型体系。
文心大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用,也有很多实用性落地。截至2022年11月,文心已累计发布 11 个行业大模型,涵盖电力、燃气、金融、航天、传媒、城市、影视、制造、社科等领域。
比如文心大模型在航天领域,联合了中国航天发布世界上首个航天大模型,即航天-百度·文心大模型。在能源电力领域,文心大模型联合国家电网研发知识增强的电力行业NLP大模型:国网-百度·文心。
这不仅推进了中国尖端领域AI技术的应用,还加速推动了这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而“智路OS”是全球首个开源开放的智能网联路侧单元操作系统。
去年8月,“智路OS”正式发布,它以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为牵引,沉淀车路云一体化软件架构,带动从底层芯片、架构、操作系统到算法的全方位技术发展,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自主可控的核心系统。
基于全球视角,智能网联产业正处于产业布局和技术迭代之中。拥有自主可控、领先全球的核心技术对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来说是不容有失的战略机遇,它意味着我们未来在智能交通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软件科技,驱动实体经济增长
这些百度在软件科技方面的优势,也成为驱动实体经济增长的有力推手。
例如在“智路OS”有效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痛点的基础上,百度的智能交通方案已经落地在了全国63个城市。
于是李彦宏在会上做出这样的预测:如果智能交通方案得以发展,2027年就可以实现国内一线城市放开限购限行。这样一来,汽车消费将会被激活,自然就为经济发展赋予活力。
AI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上的应用,也是科技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另一侧面。
软件开发和应用门槛的进一步降低,人工智能也变得更加通用。“更通用,意味着不断降低行业使用技术的门槛;更专用,则是深入产业去深化应用。”李彦宏说。
百度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推出了“开物”。去年5月,“开物”被选入工信部“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代表着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最高水平。
目前,“开物”已经有累积了超过200个工业解决方案,沉淀了3.8万个工业模型。为三一重机、相互电子、吉利集团等工业制造业,提供了先进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以百度智能云在三一重机的智能化实际应用为例。
三一重机的工地要求“快速反应”,出现故障要在最短时间内修复,才能保证工程进度。这也是“中国速度”之所以能震惊世界的背后内在原因。
由于许多工地路途遥远,通过百度智能云与三一重工合作的“工业AR远程协助系统”,三一重工的技术专家可以通过远程的线上对接,完成设备的问题判断和维修。
智能化的3D数字模型和AR眼镜等先进设备,都辅助维修人员对现场故障点进行标注,极大地提高了排除故障的效率。
工业AR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在工程机械行业明显体现。据三一重机有关负责人表示,“三一重机是我国第一家在工程机械领域,实现AR真正意义上商业化落地的企业。”
而同类的云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还能落地在包括汽车、装备制造、钢铁、化工、水务等在内的诸多行业,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
在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上,百度给国内许多尚未涉足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打了个样”。
在经济周期的客观规律中,技术成为能够支持企业长期稳定增长的因素,也就是值得借鉴的“技术韧性”。
智能交通方案、人工智能对国内未来工厂的打造,都在为实体经济行业护航,也和百度“为社会、为产业培养AI人才”的思路契合。手握前沿科技是经济复苏中最有力的驱动,靠“技术韧性”抗寒,百度在下一个经济周期看见新曙光。
李彦宏:创新是增长的真正动力最先出现在霞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