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通信|行业深度】智能控制器:专业分工下产业东移,国内厂商的星辰大海

发布于2021-03-10 12:59:46

  摘要

  智能控制器是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行业天花板高、集中度低,下游应用场景分散。智能控制器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为电子元器件,原材料分散,下游为终端厂商,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装置、智能家居、锂电池、医疗设备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智能控制器国内外企业众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欧美大规模专业制造商、中等规模智能控制器厂商和小规模厂商。行业市场空间万亿级,天花板很高。

  智能控制器行业面临六大变革,产业东移下国内第三方厂商迎来量价齐升新机遇。(1)万物互联、智能化趋势浪潮,智能控制器量价提升;(2)家电、电动工具等智能终端品类不断增多;(3)智能控制器专业性升级,外包成为趋势,ODM/JDM比例不断提高;(4)国内供应商技术实力提升,具备成本优势,海外订单向国内转移;(5)产能出清,龙头积极扩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6)打造物联网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下游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等细分领域空间广阔,国内厂商渗透率仍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广阔。(1)家电:空间1500亿元,智能化程度和外包趋势持续深入;(2)电动工具: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头部大客户手中,在大客户做大做深是关键;(3)汽车电子:空间至少是家电的4倍,有望复制家电模式打开新空间;(4)锂电:锂电控制核心是一种智能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是需求主力;(5)工业:以步进及伺服驱动与控制产品为主,主要面向3C和电子设备厂商。

  投资建议:行业产能出清,龙头积极扩产且具备较强研发实力、成本和规模优势,能更好匹配下游客户的需求,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推荐国内控制器双龙头和而泰、拓邦股份,受益标的为贝仕达克、朗科智能等。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涨价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贸易摩擦的风险。

  1 智能控制器:智能终端的“大脑”,市场空间广阔

  1.1.定义:智能控制器是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种类繁多

  智能控制器是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智能控制器一般以MCU芯片(微控制器)或DSP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加以外围数字电子线路,按照不同的要求置入计算机软件程序,是集成通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而成的核心控制部件。智能控制器为达成特定目的而设计,使终端整机产品在原有基础功能上进行拓展,是典型的嵌入式软件产品。目前,智能控制器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装置、智能家居、锂电池、医疗设备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产品种类繁多。

  从整个产业链细分来看,智能控制器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为电子元器件,原材料分散,下游为终端厂商,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广阔。智能控制器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集成电路、PCB、电阻电容、分立器件等电子元器件。中游智能控制器厂商中,拓邦股份与和而泰是国内双龙头企业,贝仕达克、和晶科技和朗科智能位于行业领先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分工以及我国控制器行业的迅速发展,细分市场将持续发展。

  上游场景中,智能控制器所需原材料分散,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程度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约八成。上游供应商分散,智能控制器厂商选择空间大。目前,除高端IC芯片仍依赖国际进口外,其他电子元器件已经大部分做到国产替代。国内元器件技术水平提升,工艺水平日趋成熟,国内电子元器件发展迅速;海外电子元器件一般采用经销模式销售。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电子元器件种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备,对我国智能控制器厂商的采购、选品有积极作用。同时,原材料采购占整个成本的大部分比重,以贝仕达克为例,近几年主营业务成本的直接材料占比在76-80%之间。

  1.2. 空间:行业天花板较高、集中度低,汽车、家电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较大

  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市占率低,且终端厂商将智能控制器外包成趋势,行业天花板较高。智能控制器是万亿级别的大市场,增速稳定前景远大。但目前国内控制器代表企业,拓邦股份、和而泰等的营收规模均在百亿以下,在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细分领域的份额均为个位数,远达不到垄断规模,整个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智能控制器市场主要是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和终端产品厂商研发自制。随着终端产品厂商竞争越发激烈,终端厂商对专业化要求提高、成本管控加强,正逐渐将智能控制器外包给专业厂商生产,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市场份额仍有充足提升潜力。

  从细分市场来看,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市场占比近半,规模较大。智能控制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装置、智能建筑与家居、健康与护理等众多领域。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应用领域中,汽车电子占比23.3%,家用电器占比13.7%,电动工具占比12.9%,市场规模较大:

  家用电器是国内智能控制器最经典的应用场景,市场稳定,正寻求智能家居作为新的发展点。中国是全球“家电制造中心”,家用电器的制造生产需求推进了智能控制器的生产和制造。中国家电行业发展,从传统机械式家电发展到单体智能家电,目前正进一步发展到互联智能家电,构建智能家居。从而家电智能化要求提升,推动智能控制器下游应用市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电动工具行业集中度较高,毛利率较高,获取利润更充足。全球电动工具行业集中度高,2017年,以美国史丹利百得为首的前五大电动工具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合计达56.31%。智能控制器厂商从电动工具行业获取的利润更高,以和而泰为例,自2015年以来,每年的毛利率均高于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毛利率,且差距逐年拉升,2020年上半年,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毛利率30.2%,比家用电器高13%。

  汽车电子:在智能控制器下游终端应用中所占份额最大,价值量高,当前国内厂商正在突破,且电子化趋势不断加强,市场发展空间大。电子智能控制器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近年,随着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器市场进一步扩大。2019年以来,和而泰相继与博格华纳、尼得科等零部件供应厂商建立紧密合作,合作产品延伸。

  从行业整体局面来看,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垄断;厂商主攻细分市场,多年发展已形成较高市场壁垒,优势稳定。智能控制器处于整个行业链中游,对应下游产品众多,针对不同的订单要求,智能控制器厂商需要做出定制化、个性化的方案设计,电子智能控制器的技术、设计方案、呈现形式千差万别。因此,纵然是龙头厂商,也很难形成垄断的局面。目前,多数智能控制器厂商主攻细分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占市场空间,形成规模效应,经过多年积累,能更好的达成订单要求。当下,智能控制器更新换代快,下游厂商定制、个性化要求高,综合要求控制器厂商技术、研发能力强,响应速度快,技术工艺高,从而形成了中高端市场的较高壁垒,市场较为稳定。如下图所示,以汽车家电、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智能控制器上游细分市场,产品众多,设计出来的产品以及对应的智能控制器更是要求不一。

  1.3. 趋势:国际龙头多元化业务集团,国内厂商崛起,专精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器国内外企业众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欧美大规模专业制造商、中等规模智能控制器厂商和小规模厂商。第一个梯队以代傲和英维斯为代表,它们发展早,研发能力突出,在细分领域高端市场的市占率高。第二个梯队,以全球化EMS企业,伟创力、金宝通等,以及国内大部分专业电子智能控制器厂商,例如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和晶科技等上市公司。他们同样具有研发能力,占有细分领域中高端市场,但均弱于第一梯队。第三梯队为众多的小规模厂商,研发能力较弱,主要在技术简单的小型家电控制领域。

  海外龙头控制器企业为多元化业务集团,智能控制器业务收入高,但营收占比少,国内代表控制器企业专注集中控制器产业,营收比重高。第一梯队国外龙头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多轮收购或并购下,智能控制器多数成为下属的业务之一,整体智能控制器产业营收占比少。国内厂商发展时间较短,主营仍为智能控制器,但近年,和晶科技涉足教育领域,和而泰突破射频芯片。2019年年报可以看出,控制器业务收入仅为13.5%、23%。智能控制器毛利率方面,国内双空头处于领先地位;贝仕达克产业毛利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应用细分领域的差异。公司生产的控制器产品方面,代傲和英维思占据高端智能控制器市场,进入壁垒高,市场份额稳定;伟创力与金宝通主要耕耘OEM业务;反观国内五家企业,目前赢利点主要是家电家居智能控制器。

  1.4. 展望:以史为鉴,准备充分面向未来,且符合当下配置风格

  国内厂商经历2018年电阻电容涨价后充分做好了供应链管理,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弱化汇率波动风险,在未来的竞争中大概率能延续竞争优势。(1)下游行业景气度:下游主要应用领域的代表厂商2021年收入指引来看仍然保持高景气,国内厂商2020年获得较好增长的主因来自于专业分工下的外包和国内厂商的研发、成本、交付优势,来自疫情的海外订单转移是次要因素,所以我们判断2021年国内厂商的份额有望随着下游高景气继续提升;(2)供应链管理:2018年经历了行业上游电阻电容大幅涨价,国内厂商普遍加强了供应链管理,对上游原材料提前锁价、大厂商享有优先分货权等,芯片缺货的情况还需观察持续性,即使有影响对毛利率的冲击也不会像2018年;(3)汇率波动:采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宏观环境变化、市场风格切换之下,具备稳定增速、低估值的智能控制器行业配置正当时。在美债收益率上升、核心资产估值下杀明显、抱团股或有瓦解风险的市场风格切换时期,过去和未来业绩增长稳定且低估值的中盘蓝筹更具配置价值。我们对比了通信行业中典型的几个制造业领域,控制器子板块2021年一致预期增速34%仅对应28.2倍估值,较其他几个子板块有显著的估值吸引力。

  2 六大变革:国内第三方厂商迎来机遇,智能控制器量价齐升

  2.1. 变革一:万物互联、智能化趋势浪潮,智能控制器量价提升

  我国物联网规模复合增速高达25.71%,开启万物互联时代。IOT Analytics的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17亿,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连接数,实现历史性突破。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增长到309亿,远超过非物联网。其中,中国物联网连接数达到36.3亿,占比超三成。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突破1.7万亿元,过去十年行业复合年均增速达到25.71%,智能时代加速到来。

  物联网市场不断发展,产业前端感知层核心元器件智能控制器量价齐升,龙头销量突破1亿个,ASP增长近10元。国内智能控制器龙头企业拓邦股份2019年智能控制器销量突破1亿个,产品ASP突破30元达到30.19元,相较于2015年的均价16.67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62%。行业龙头和而泰公司2019年销售量突破1亿个,单个智能控制器价值从2015年20.8元上涨到2019年的29.6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31%。行业新进者贝仕达克智能控制器均价从2017年17.61元上涨到2019年21.63元,紧跟龙头发展步伐。

  2.2. 变革二:家电、电动工具等智能终端品类不断增多

  传统家电行业销量增速趋缓,大型家电户均保有量超1台,格局稳定,面临天花板现象。近年来,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传统大家电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存量饱和,竞争激烈。2019年,空调销量达到1.5亿台,冰箱和洗衣机销量分别达到7800、6600万台,近三年传统白电市场销量持平,增长趋缓。2018年来,大型家电户均持有量增速趋缓。2019年,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型耐用品家电户均保有量基本超过1台,大型生活家电全面普及,传统大家电面临天花板现象。

  家电产品逐渐向智能高端转型,小家电行业深度受益、爆品频出。近年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消费升级大势所趋。具体到家电行业,智能精致小家电产品提升生活品质,需求大幅提升。以疫情为契机,催生“互联网+消费”新业态,小家电产品得益于线上平台推广,爆品频出,以高性价比、个性化设计赢得高成交额和市占率。绞肉机、空气炸锅、电烤箱、面包机等智能小家电产品满足客户精细化需求,深受用户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用户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电动工具品类丰富,覆盖更多应用场景,逐渐向无绳化、锂电化、小型化发展。电动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园林、建筑等加工过程中,行业市场空间巨大。随着锂电不断发展,充电式电动工具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无绳化、锂电化、小型化使得电动工具更加便捷,贴近消费需求。电动工具品类不断丰富,精确匹配更多应用场景。行业龙头实施品牌和品牌多元化战略。牧田、博世、史丹利百得、创科集团等电动工具龙头制造商在电机领域深度拓展。创科集团已发展出全电动工具品牌系列产品,品牌涵盖电动设备系列、户外运动系列和地板护理和用具系列,领域涉及园林、技工、建筑、交通、能源等,满足不同行业和客户需求。

  汽车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龙头汽车制造商品牌系列迅速增加,产品加速升级迭代,汽车功能不断丰富,提升用户体验,以抢占市场份额。近年来汽车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汽车销量增速趋稳,各大车企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细分市场进行精准化营销,从而抢占更大市场份额。龙头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自1929年推出甲壳虫系列汽车,1973年推出Passat中型乘用车,1974年销售Golf紧凑型乘用车,不断扩展乘用车产品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进行兼并和收购,以完善MPV、SUV、跑车产品系列。1991年,大众集团兼并西亚特、斯科达,1998年兼并布加迪、兰博基尼、斯堪尼亚、宾利,2009年收购保时捷,拓展SUV和跑车系列产品。目前大众集团旗下品牌系列丰富,下含大众、奥迪、保时捷、兰博基尼、宾利、西亚特、布加迪、斯堪尼亚、杜卡迪等知名汽车品牌;车型完整涵盖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大型乘用车,MPV、紧凑型、中型、大型SUV,以及各类跑车。

  传统汽车市场格局趋稳,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加速普及,新能源汽车突破式发展,互联网+造车趋势明显,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大有可为。我国汽车销量自2010年起连续八年狂奔后达到2808万辆,此后传统汽车市场格局趋稳,2020年汽车销量下降到2531万辆,汽车行业发展进入“高原期”。各大车企为抢占更大市场份额、突破困境,积极进行产品升级,发布电动车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出智能化、互联网+汽车产品提升用户用车体验。在产业政策和补贴的支持以及动力电池企业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从0到1突破发展,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同比增速达10.9%,渗透率达到5.4%。在绿色发展战略背景推动下,汽车电动化趋势显著。随着5G商用不断普及,车联网应用不断落地。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汽车OTA、车载娱乐系统、多样化智能互联应用、数字化驾驶舱、驾驶室数据管理系统、人车交互系统等应用场景落地,为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同时提升定制化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需求,智能控制器行业利好。

  2.3. 变革三:智能控制器专业性升级,外包成为趋势,ODM/JDM比例不断提高

  智能控制器产品毛利率比下游整机产品毛利率低约16%,剥离和外包智能控制器业务使得整机厂商毛利率提高。以国内家电行业为例,家电行业平均毛利率达到33%,海尔智家的水家电、老板电器的油烟机、爱仕达的厨房电器等产品毛利率甚至超过40%,利润空间广阔。相比之下,智能控制器产品平均毛利率较低,仅为27%左右。和而泰、和晶科技的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产品毛利率仅为16-17%,与家用电器整机相比无法望其项背。家电产品平均毛利率比家电智能控制器高约15pct,因此将智能控制器交予第三方设计和生产会更加经济,下游厂商剥离这一业务会使得利润提升。

  随着智能终端品类日渐复杂,智能控制器专业性要求提升,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海外知名家电厂商外包智能控制器占比七成左右,龙头智能控制器制造商ODM比例突破50%。智能控制器目前属于非标定制化技术密集型产品,核心技术包括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传感技术、软件和通讯技术、电磁兼容等多项技术。随着下游智能家居、电动工具等行业产品品类日渐丰富、应用场景加速迭代、功能日趋复杂,智能控制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需要极强的研发能力以及丰富的生产经验以迅速反应其需求。海外知名家电厂商外发智能控制器订单70%左右,伊斯莱克、TTI、美的、海尔、苏泊尔等终端厂商将智能控制器交由专业的第三方厂商生产趋势明显。专业化分工背景下,智能控制器生产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拓邦股份ODM比例突破50%,和而泰ODM占比高达70%左右,高占比ODM帮助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

  2.4. 变革四:国内供应商技术实力提升,具备成本优势,海外订单向国内转移

  国内供应商优势一为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国内智能控制器供应商实力提升,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以和而泰和拓邦股份为首的本土智能控制器制造商注重创新,深耕行业谋发展。和而泰具有900余位高学历研发工程师,核心研发团队拥有超过15年的行业经验。公司专利数超过1700项,研发占比超过12%,已实现年产能1.5亿套智能控制器。拓邦股份拥有研发人员1200多位,占比20%,累计申请专利1300多项,核心专利200多项,研发投入超10%。公司在打造通用的核心技术平台的同时,在人机交互、感知和检测、处理和控制、物联和智能领域具有先进技术,实现核心领域专利布局。

  国内供应商优势二为具备成本优势:本土制造厂商享受工程师红利,中国劳动力成本仅为美国和德国1/4,智能控制器厂商人均薪酬仅为发达国家1/3水平。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制造业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加强,享受工程师红利,在全球颇具成本优势。智能控制器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技术人员的薪酬显著影响智能控制器制造商的利润水平。2019年,中国人均薪酬仅9万元/年,远低于美国(36万元)、德国(36万元)、日本(23万元)等发达国家水平。智能控制器龙头企业拓邦股份和和而泰人均薪酬仅为14万元/年,远低于其国际竞争对手代傲(40万元)和英维思(43万元)。从人均薪酬占人均创收比例看,拓邦股份(16%)和和而泰(20%)也显著低于代傲(25%)和英维思(27%)。我国技术人员薪酬较低,本土厂商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此外,中国运输网络发达、产业集群、产业链配套完整,具有运输成本和原材料采购成本优势。

  国内供应商优势三为可实现快速交付:本土龙头智能控制器制造商多数7*24服务响应,15天即可完成首样交付。通过几十年的相关产品深耕经验,龙头智能控制器厂商能充分适应下游终端产品更新换代,快速响应、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拓邦股份通过大平台小团队模式迅速作战,快速交付。拓邦从2017年引入IPD研发流程,快速洞察客户需求,通过集成研发流程,协同高效进行产品开发。48小时内订单交期回复,7天/14天锁定国内/国际生产计划,15天完成首样交付,快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平均25-30天。

  在上述三点原因驱动下,国外订单逐渐向国内转移,智能控制器产业格局东升西渐,国内厂商崛起,海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东移大势所趋。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具备成本优势,研发和ODM能力不断提升,交付速度快,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和下游产品变化,深受国际知名制造企业青睐,近年来海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控制器专业性和附加值提升,生产和消费格局持续东移。海外订单逐渐向国内转移,国内厂商深度受益。

  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人均创收逐年提升,年均复合增速10%,但相比于物联网产业链其他设备制造领域,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在下游智能终端制造商践行外包和专业化分工、大量国际龙头订单国内转移的趋势下,智能控制器行业人均创收大幅提升,和而泰、拓邦股份、朗科智能等企业人均创收从2014年到2019年翻一番,分别达到87万元、80万元、84万元。但智能控制器行业人均创收(70万)与无线与传输设备的光模块(111万元)、物联网网络层的通信模组(172万元)等以海外需求为主的国内设备其他制造领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和上升空间广阔。

  2.5. 变革五:产能出清,龙头积极扩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智能控制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9年拓邦股份和和而泰营收占市场半壁江山。2014年,拓邦股份、和而泰、华联电子、和晶科技、朗科智能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15、8.68、8.05、6.82、5.88亿元,市场份额分配较为平均。2019年,上述公司和新进入者贝仕达克营收分别为40.99、36.49、15.23、14.59、14.01、7.37亿元,拓邦股份和和而泰占据市场份额达到55%。从2014年到2019年,智能控制器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拓邦股份和和而泰用4年时间与华联电子、和晶科技和朗科智能拉开差距。行业新进入者贝仕达克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距离拓邦股份、和而泰等行业龙头还有一定距离。

  行业集中度提升原因之一:国内智能控制器龙头厂商具备较强研发实力、成本和规模优势,下游厂商需求增加,体现为龙头产能饱满。国内智能控制器行业龙头厂商在手订单充沛,产销率常年保持在极高水平,现有产能不能满足销售需求。2014年到2019年,拓邦股份和和而泰产销率接近为100%,智能控制器销量良好,朗科智能近年来产销率逐渐下降,由此可见,智能控制器行业订单逐渐向行业龙头倾斜,拓邦股份和和而泰产品供不应求,需要积极扩产。

  行业集中度提升原因之二:国内智能控制器龙头厂商具备较强募资能力,积极扩产以抢占更大市场份额,体现为龙头积极募资建设厂房、扩张产能。国内厂商具备研发实力和成本优势,可实现快速交付,国内外下游智能终端厂商将日益复杂和专业化的智能控制器外包给国内厂商的趋势明显。在外部需求持续增加和产能持续出清的情况下,国内龙头智能控制器厂商积极扩产,旨在占领更大市场份额,降低单位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和而泰于2014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计划新增智能控制器产能年产量2800万套;2018年募资建设长三角生产运营基地、电子制程自动化和大数据运营关系平台、智慧生活大数据平台系统项目,计划增加智能控制器年产能4800万套,智能硬件产品年产能500万套,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拓邦股份于2015年募资扩产,拟新增智能控制器产能年产量1190万套;于2016年募资建设意园运营中心。2020年,新进入者贝仕达克上市募资扩产智能控制器2800万套/年,和晶科技计划新增智能控制器年产量2500万片。截至2019年,拓邦股份和和而泰已实现智能控制器年产销量1亿余套。

  2.6. 变革六:打造物联网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智能控制器厂商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以智能控制器为中心的C-LIFE和T-SMART物联网平台落地,全面打造大数据闭环,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随着物联网产业不断发展,智能控制器厂商大有可为,通过智能控制器和配套智能硬件产品搭建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有效整合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分析、数据交互共享、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全链条应用和纵向一体化发展。目前比较典型的是和而泰C-LIFE平台和拓邦T-SMART平台。和而泰C-LIFE平台覆盖智慧养老、智慧校园、智慧地产、智慧酒店、智慧美业、智慧农业、智慧水生态等多个行业板块,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产品场景化。可实现数据的全面可视化、统一管控和建模分析,为企业提供基于数据的精准服务,具有强大的数据汇集能力和数据计算能力。拓邦T-SMART平台为家电厂商提供智能控制、设备联网、APP远程控制、场景联动和云端服务的一站式智能家电解决方案,提高厂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T- SMART平台可以实现与其他平台泛连接,实现互联互通。

  3. 下游细分领域空间广阔,国内厂商渗透率仍较低

  

  3.1. 汽车电子:空间至少是家电的4倍,有望复制家电模式打开新空间

  汽车行业持续发展,汽车电子渗透率稳步提升,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首先,汽车电子市场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而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576.9万辆,产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在汽车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中高级乘用车在其中的占比也在稳步提升。由于汽车电子产品与汽车存在较为稳定的配比关系,汽车电子行业也将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同步前进。第二,消费者对安全、舒适、智能化等需求日益提升,新车汽车电子装配率提升。据中国汽车网数据,2019年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渗透率分别达95%和70%,汽车电子渗透率显著提升。第三,新能源汽车电子装配率高,汽车电子市场增长受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拉动明显。201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的营业收入规模为795亿美元,同比增长9.96,预计2019年将达到962亿美元。随着电动汽车产销的增长以及汽车电子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汽车电子市场迎来扩容机遇。

  汽车电子产品包括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是需要与车上的机械系统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具体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即车身电子ECU)。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没有直接关系,具体包括汽车信息系统(即行车电脑)、辅助驾驶系统、汽车音响与影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及上网设备等。

  不同品类的汽车电子产品从构成上来看主要三个部分,分别是汽车传感器、汽车控制器和汽车执行器。汽车电子产品应用的具体原理为:汽车传感器将汽车内外部的环境情况发送至控制器,然后控制器根据所接受到的指令做出相应判定并向软件发出指令,软件将处理指令传至执行器中,由执行器执行所需的一系列操作,以保证汽车内外环境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在整个过程中,汽车控制器扮演了“大脑”的角色,是汽车软件的物理载体。以发动机控制器为例,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器监控引擎来决定注油量、点火时间和其他参数,实现对汽车运行的控制。

  传统汽车电子电气(E/E)架构为分布式,ECU数量随功能增加而线性增加;但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DCU有集成ECU的趋势。汽车的电气电子架构具体是指汽车的传感器、执行器、ECU、线束以及车身系统等整车软硬件总体布置方案。分布式架构是汽车机电一体化初期采用的架构形态,此时汽车的每个功能系统拥有自己的ECU、传感器、执行器,彼此之间互相独立。但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新功能被引入,ECU不断增多,这就给总线带宽和传输速率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厂商倾向于推动汽车E/E架构向集中式演进,将分散的ECU集成到算力强大的DCU中;但对一些实时性、安全性较高的功能仍使用ECU控制。在短期内,ECU不会完全被DCU取代。

  和而泰深耕汽车电子控制器多年,与博格华纳等Tier1客户开展紧密合作。和而泰目前的汽车控制器产品主要包括:车身热控制器(涉及散热、加热、发动机热动力)、ABS防抱死系统控制器(配套万向钱潮)、安全气囊控制器、车门控制器等。一方面,和而泰在汽车电子领域布局多年。2010年公司上市前就已经通过了ISO/TS16949汽车供货商质量体系认证;2019年7月设立了子公司深圳和而泰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动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细分领域业务发展;此外,公司还在深圳、杭州和越南分别建立了专门的汽车产线用于扩大汽车电子产能。另一方面,从公司目前在手的项目来看,汽车电子业务未来增长空间可期。2019年,和而泰与博格华纳(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第25名)签订了50亿元左右的汽车电子订单,预计在8-9年内完成,主要产品涉及汽车散热器、冷却液加热器、加热线圈等方面的智能控制器。2020年上半年,和而泰还中标了博格华纳的全球液体加热器平台项目。博格华纳的这个项目目前已经拿到了大众MEB平台、宝马、吉利等公司的电动汽车订单,预计将在2021年正式在全球OEM,和而泰未来有望借此良机与更多国际顶尖整车厂开展合作。

  和而泰与尼得科合作,部分车用电机控制器已交付。目前和而泰已与尼得科(2019年全球20大电动机制造商第4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或涉及发动机变力器、引擎风扇、门控制马达等方面的智能控制器。此外,和而泰曾与尼得科、美国IR公司(2012年IR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排名第六;2014年IR公司被英飞凌收购)三方联手为伊莱克斯设计洗衣机智能控制器,具有合作经验。基于双方在家电领域曾经的合作,再加上新的汽车电子控制器订单,未来双方的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

  科博达的主要产品线是车灯控制器,主要包括主光源控制器、辅助光源控制器和氛围灯控制器。科博达照明产品主要配套大众、奥迪、保时捷、斯柯达等国际知名整车厂商。近年来,公司照明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2018年主光源控制器和辅助光源控制器的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5.3%和4.8%。

  科博达深度绑定大众,并与主要终端厂商保持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从2007年开始,科博达的含汞汽车电子镇流器获得奥迪公司认可,开始打入奥迪公司的同步开发体系,与其合作研发了前大灯主光源控制器、辅助光源控制器等多项产品。基于与奥迪公司的深入合作,2016年科博达获得了保时捷矩阵式LED主光源控制器的定点开发权,用于大众集团旗下大众、保时捷、斯柯达等品牌的众多车型。在与大众集团的合作中,科博达树立了良好的业界口碑,进一步与戴姆勒、捷豹路虎等整车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获得了福特汽车的主动进气格栅系统(AGS)项目以及宝马汽车关于LED尾灯控制器的提名信,LED主光源已获得雷诺汽车的提名信。科博达通过多年对车灯控制器的布局,已经与众多国际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们估算全球汽车电子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6503亿人民币,天花板较高,市场空间广阔。由于型号和配置不同,汽车搭载的ECU数量也不同。根据对奥迪A8车身网络架构的拆解,奥迪A8全车共搭载48个控制器。另据罗兰贝格数据,普通车型单车ECU总数在80-100个之间。此外,根据麦肯锡调研,高端车型的ECU数量已经高达150个。为了谨慎起见,在估计市场规模时,我们取单车搭载控制器数的最低值,即48个作为计算依据。根据产业链调研,控制器单价均值为150元/个,则单车控制器总价值量为7200元。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9032万辆(Moody’s Investor Service数据),基于此我们估计全球汽车电子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6503亿元,天花板较高。

  汽车产业链亟待降本增效,控制器外包或成趋势,有望复制家电之路。第一,汽车控制器的技术门槛较高。汽车控制器涉及电子技术与机械系统的结合,需根据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将控制器产品的通用功能嵌入汽车机械系统,需要开发者有较强的技术实力。第二,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降本提效成为趋势。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下滑,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寒冬;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势力崛起,加剧了汽车行业的竞争。第三,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已经成为各大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的核心诉求,汽车控制器外包有望成为趋势。目前和而泰、科博达等公司均已收获全球高端客户的长周期大订单,这表明公司的研发、制造能力得到了Tier1客户的进一步认可。在未来,这些控制器厂商有望逐步实现“个别用户向多个主流客户拓展、OEM向ODM渗透、非安全类向核心扩展”的蓝图,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3.2. 家电:空间1500亿元,智能化程度和外包趋势持续深入

  家电行业转型升级,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家用电器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只能手动控制简单执行的传统机械家电,到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进行智能控制的单体智能家电,再到现在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可以互联互通和自我学习的互联智能家电。从家电行业的整体运行态势来看,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大家电转型升级,小家电品类扩张,助力家电市场量价齐升。随着传统大家电存量饱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面临天花板,转型升级与智能化成为主要趋势;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品质生活理念的推广,消费者对小家电功能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小家电品类稳步扩张,多元产品渗透。大家电的转型升级与小家电的品类扩张,“双轮”共同驱动我国家电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智能家居开启千亿市场空间,渗透率低,增速高,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据艾媒网估算,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1800亿元,2016-2020年CAGR为30.89%,呈现极为迅速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起步较晚,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市场渗透率仍较低。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消费者对智能家电需求的释放,国内渗透率的提升将为智能家居市场增长提供强劲动能。

  估算全球家电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2019年我国家电市场总销售额为8910亿元。再参考欧睿国际和艾媒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国家电销售额约为全球的26-29%,则全球家电市场总销售额为30724-34269亿元,取中值为32497亿元。家用电器行业分为两个部门,大型家用电器和小型家用电器,根据GfK Temax统计数据,大家电销售额占比约为65-70%,小家电销售额占比约为30-35%,我们假设大家电和小家电中智能控制器价值量占比分别为4%和6%,则可测算出全球家电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32497*65%*4%+32497*35%*6%=1527亿元。

  家电智能化推动家电家居智能控制器的外包趋势,海外家电厂商外包为主,国内家电厂商正在逐步提高外包比例。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家电产品加速升级换代,对智能控制器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家电制造商自己研发、定制产品控制器的投入会非常高。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益,家电厂商会倾向于将智能控制器业务板块外包给专门的OEM或ODM厂商,外包趋势和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这就给智能控制器厂商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海尔和美的都将自己的部分小家电(如净水器)的智能控制器生产外包给和而泰和拓邦股份。

  3.3. 电动工具:空间150亿元,在大客户做大做深是关键

  电动工具可以按照供电方式、功能、专业级别进行分类,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头部大客户手中。电动工具是一种机械化工具,包括冲击钻、电锯、切割机和电动螺丝机等,主要功能包括紧固、切割、钻孔、磨削以及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住房装修和航空航天、花园园艺等领域,可以按照供电方式、功能、专业级别进行分类。经过多年发展,全球电动工具行业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史丹利百得、TTI、博世、牧田和实耐宝等跨国公司占据主要份额,2017年CR5达52%,2018 CR5达70%。

  估算2019年全球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在154亿元,年复合增速6%。根据market and markets的数据,2019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为318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为6%,2024年可达到417美元。假设控制器价格占总产品价格5-10%估算,2019年全球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15.9-31.8亿美元,取中值折合154亿人民币。

  我国智能控制器厂商在电动工具领域主要供应TTI,百得、牧田、博世等拓展空间还很大。我国智能控制器厂商主要供应TTI,在其他电动工具厂商中份额较低。根据贝仕达克的招股说明书,2018年TTI的智能控制器供应商有8家,其中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和贝仕达克4家合计占TTI智能控制器采购的80%以上份额。TTI是全球电动工具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消费级/DIY电动工具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全球排名第一,行业地位突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对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来说,如果借助与TTI的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协同研发,是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的良好契机。同时百得、牧田、博世等几家头部公司的外包份额仍然由日本、欧洲等厂商供应,国内厂商在逐步突破中。

  3.4. 锂电:应用场景多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是需求主力

  锂电池控制电机工作,锂电控制核心是一种智能控制技术。锂电池按应用场景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其中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超八成。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以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为正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其中,消费电池主要包括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等,国内外应用已较为成熟,2016-2020年平均增长率仅为5%。动力电池主要包括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电动车动力电池、电动船舶电池等,2008年以来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实现高速增长,技术不断成熟。储能电池是用于发电/蓄电设备用的蓄电池,包括通信基站电池、电站与调峰储能电池、数据中心等应急电源。

  锂电市场高速发展,2020年全球锂电出货量达到259.5GWh,其中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将成为未来主流需求。锂电池作为可移动的清洁能源,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可满足日趋严格环保要求,市场前景广阔。202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259.5GWh,增速34%;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为158.5GWh,占比61%。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190.5GWh,占比73.41%;消费电池出货量50GWh,占比19.27%;储能电池出货量19GWh,占比7.32%。目前动力电池是锂电池需求的主力,储能电池增长潜力较大,预计到2030年市占率达到20%,消费电池市占率逐年降低。

  智能控制器行业中做锂电控制业务的公司主要是拓邦股份,拓邦股份以“储能+轻型动力”为主要发展方向,主要涉足动力电池、备用电源和储能系统领域。拓邦股份锂电业务2019年营业收入4.29亿,增长97.7%,占比10.47%。公司在锂电池业务上实现全面布局,业务主要分为5部分:电芯、动力电池、备用电池、储能系统和大型储能系统;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两三轮车电池、5G/通信基站备用电池和海外家庭用储能电池等。

  拓邦锂电细分领域一:轻型动力电池。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和装机量逐年提高,预计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产值增长至513亿美元,全球出货量提升至191GWh。2008年以来,在国家免征购置税及新能源补贴等政策的加持下,新能源车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5%,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放量持续助力动力电池的销售和发展。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产值为448亿美元,预计2020年达到513亿美元,预计增速15%;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191GWh,同比增速37%。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产值为650亿美元,同比下滑8%;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3GWh,同比下滑2%。产值下滑比例小于电池出货量,主要原因是电芯和模组成本下降导致。

  2019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锂电出货量达5450MWh,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速61.5%,增速中短期内由铅换锂推动,长期增长依靠两轮锂电电动车存量替换需求。根据博力威招股书披露数据,2019年我国电动两轮车锂电出货量5450MWh,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同比增速61.5%,电动两轮车锂电市场高速发展。(1)中短期:锂电电动车性价比更高,轻量化顺应新国标标准和趋势,2019年新国标落地后带动的换车需求更青睐锂电池电动车,电动两轮车锂电市场增速中短期内由铅换锂推动:2015年到2019年,中国锂电两轮电动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为4.4%、5.4%、8.1%、12.5%、18.8%,逐步替代铅酸电池;2019年,中国锂电两轮车销量达680万台,同比增长65.5%。(2)长期:依靠两轮车存量替换需求,低速车用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平均为4年左右,因此低速车以4年为周期需要更换汽车锂电池或更换电动车,带来较大规模电池替换需求。

  拓邦锂电细分领域二:海外家用储能系统。家庭储能系统可实现自发自用、削峰填谷,安全稳定,节省用电成本,具有较大优势。2019年,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84.6GWh,同比增长1.9%,其中电化学储能仅占5.2%,成长空间广阔。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抽水储能,但抽水储能常建立在具备水资源和势能的偏远山区,受到山水园林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未来发展受限。储能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力系统、通信基站、数据中心、UPS、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军事应用、航空航天等。其中,电力系统储能可分为发电侧、输配电侧、用电侧三大应用场景。用电侧家庭储能主要应用在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海外国家,根据CNESA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540MWh。家庭储能集中于海外的原因是海外居民家庭用电费用高,屋顶上方便安装光伏板,家庭储能具有较强经济性。若采用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时储电,用电高谷时放电,可以显著节约用电成本。此外,在停电或高峰期电力供应不稳定时,家庭储能系统也可以协助供电,使得电力供应更加稳定。拓邦立柜式家庭储能系统Hybrid-X与光伏系统相连,通过光伏板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储存。利用屋顶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家庭用风力发电机产生的能源/社会供电系统的低价电力,将多余的太阳能和低价时间段的电能存储于电池内,以便在高价和用电高峰时间段使用,自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实现削峰填谷。此外,富余能源可以通过并网方式卖给公共电网,形成收益,减少能源消耗。当停电或断电时,Hybrid-X系统会自动为某些重要家用电器提供持续供电,电量不足时,通过并网从电网取电,使得电力提供更加稳定。

  拓邦锂电细分领域三:通信基站备电储能。5G基站功耗较大,后备电源扩容需求较大,电力成本大幅提升,产生较大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需求。2019年6月,工信部向四大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5G正式进入商用推广阶段。5G基站是5G网络的核心基础设备,一般采用宏基站与微基站搭配使用。其中,宏基站内可采用储能电池,充当基站应急电源并承担削峰填谷作用。相较于4G及前几代通信基站,5G基站的计算功耗随着带宽的增加不断提升。对此,各地区均出台文件优化5G基站用电成本,《福建省加快5G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推广储能技术在5G基站中的应用,降低电力设施改造、使用费用。随着国内5G基站的爆发性建设,5G基站储能市场需求将释放:2019年我国通信基站锂电规模达到6GWh,预计2020年达到9.8GWh,2022年达到21.2GWh。

  基站储能锂电可以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降低5G基站用电费用,基站升级带动电池电源升级和更换,基站储能锂电需求增长迅速。储能电池可以用于削峰填谷、平滑负荷,使5G基站享受波峰波谷的电差价,并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从而优化5G基站用电成本。4G基站中,备用电池主要是铅酸电池,但铅酸电池使用寿命短、性能低、日常维护频繁。5G基站能耗为4G时期的数倍,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电储能系统,电源升级、铅换锂大势所趋。2019年,中国铁塔基站备用电源新增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约5GWh,替换铅酸电池约15万吨。2020年3月,中国移动采购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25.08亿元,约1.95GWh;中国铁塔采购备电用磷酸铁锂蓄电池组2GWh,两家企业招标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共4GWh。基站升级将对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产生更大需求。拓邦股份中标多个磷酸铁锂电池集中采购项目,未来将在5G基站储能领域持续发力。

  3.5. 工业:以步进及伺服驱动与控制产品为主,主要面向3C和电子设备厂商

  产业政策扶持及国产替代加速,国内运动控制器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力度以及国产替代的加速,国内步进系统和伺服系统市场容量增长明显,未来行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运动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方向等进行实时控制,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定运动参数进行运动,是步进系统和伺服系统的控制装置。以拓邦股份为例,公司拥有“步进电机驱动器、伺服电机驱动器、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卡”四大系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控起床、医疗设备、纺织印刷、雕刻机以及机器人等多个行业。

  工业设备控制器板块毛利率高达35%,高于其他品类的控制器产品。以拓邦股份为例,工业设备控制器业务的毛利率为35%,在公司体系内远高于其他业务的毛利率。未来随着工业设备控制器业务规模的扩大,企业盈利空间广阔。

  4. 投资建议:推荐国内双龙头和而泰、拓邦股份

  4.1. 推荐标的

  4.1.1. 拓邦股份:深耕工具、家电领域的智能控制器龙头,近期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面向家电、工具、工业和新能源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常年保持较高年复合增速。拓邦已经形成了全球化区域布局,为全球客户快速提供行业领先的智能控制器和系统智能化解决方案,是家电和工具行业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是工业和锂电行业智能控制方案的创新者。家电和工具作为公司核心主业,2020年H1占比分别为42.87%、33.41%。业绩表现上,由于收入端家电、工具领域客户份额提升,锂电快速增长;公司级批量采购,降本力度大;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对冲汇率波动,三方面共同促使利润端大幅增长,2020全年业绩超预期,扣非净利润+93.22%增长贴近业绩预告上限,Q4营收利润同比高增,继Q3后继续创单季历史新高。

  客户结构优化,下游细分领域高度景气,家电、工具优势巩固,锂电、工业增长快速。客户群体方面,公司大力发展大客户、战略客户、科创客户三类头部客户群体。与TTI、苏泊尔等上亿级客户,伊莱克斯、松下等千万级客户合作关系良好稳定,有效保障了智能控制器订单需求,且客户粘性较大。下游细分市场中,家电领域追随大客户成长,同时抢占海外、中小企业的订单提升份额,提升收入结构多样化,降低过于依赖大客户的风险。2020年H1,公司57.8%的收入来自海外,继续提升空间较大。工具领域深耕TTI以外,在其他头部客户中也获得较好增长,整体以国际大客户为主。锂电专攻细分应用市场,以“储能+小型动力”为主,应用场景包括通信基站、发电侧储能、低速车换电、家庭/商用储能等,近期收购宁辉锂电旨在现在产能饱和的情况下补充产能,拓宽业务边界和扩大市场份额。锂电产业具备从电芯、电池管理系统(BMS)到物联网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力,成长潜力大。工业则以现有客户为基础,积极推广伺服产品,并持续做深3C、半导体设备、纺织机械、医疗设备等细分领域。

  4.1.2. 和而泰:家电、工具领域优势巩固,汽车电子已呈突破之势

  控制器领域头部优势明显,份额继续提升。业务结构方面,公司是智能控制器领域龙头企业,同时通过外延并购切入5G和军工IC领域。2018年,受元器件涨价影响导致利润率大幅下滑。2019 年,一方面控制成本寻求国产元器件替代;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回归理性,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公司对上游议价控制能力加强,毛利率企稳回升,带动公司业绩重回高增长。2020年,公司控制器业务收入45.04亿元(yoy 28.45%),预计公司在主要大客户的份额维持提升的趋势;净利润3.68亿元(yoy 49.17%)亿元,主要得益于毛利率以及经营管理提升,2020年毛利率为21.36%,在上游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较上年仍有提升1.22%,显示公司供应链管理以及头部优势。

  家电、工具行业持续深耕,汽车电子实现重大突破,射频芯片放量可期,共同奠定公司强劲成长力。公司逐步推进物联网生态和全球化布局,坚持自主研发创新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研发理念,以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家电、工具等传统领域下,2021年,公司长三角等基地将建设完成,对产能支撑起强劲作用,产品品质、交付稳定性的提升则增强公司竞争力,确保公司份额。汽车电子则中标博格华纳、尼得科等客户的多个平台级项目订单,累计约40-60亿元,长周期大订单意味着公司已经在汽车电子实现重大突破,奠定新的增长驱动力。射频芯片领域,一是继续拓展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和通信等领域的业务;二是低轨卫星T/R芯片领域已开始小批量交付;三是5G毫米波基站射频芯片继续迭代研制顺利;预计公司芯片业务利润占比将快速提升,多个赛道即将放量。

  4.2. 受益标的

  4.2.1. 贝仕达克:深耕电动工具领域的智能控制器制造商

  “制造+服务”,专注智能控制器及智能产品,发展动力强劲。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成立,2020年登录创业板,十多年间专门从事智能控制器及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领域,并向智能家居、汽车电机等领域拓展。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加11.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6.57%。公司2017年-2019年,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1.1%、34.3%,处于行业前列,增长快速,发展势头足。2018年出现的127.1%的归母净利润增幅,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前对费用的管控。

  客户模式特殊,高度依赖TTI,合作可持续性强。在客户构成方面,TTI为公司第一大客户,高度依赖大客户。2016-2019年间,公司对TTI的销售占比均在八成,对TTI的销售业务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但同时,为了分散风险,公司也在不断挖掘新客户,如智能产品领域的Wireless 及 Ring等。特殊的客户模式,使得公司的运营环节简单高效。可分为采购(合理优化库存,采购成本低)、生产(定制化产品)和销售(直销,以出口为主)模式,各个环节运营损耗小。

  4.2.2. 朗科智能:小家电领域领先的智能控制器厂商

  专注智能控制、智能电源,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朗科智能成立于2001年,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朗科智能主要专注于智能控制、智能电源及新能源等产品。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产品横向延伸和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拓展到医疗电子智能控制器、智能家居控制器等相关领域。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近年归母净利润起伏波动大,2019年同比增长131.6%,2020Q3回落,增长14.75%。主要因为2019年公司积极开拓优质客户,加强经营管理,在业绩方面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小家电行业快速增长,智能电源行业发展空间充足,为公司发展增速,优质客户群体稳定。在公司主营的小家电领域,行业在新消费经济带动下迎来了高速发展,在智能家居与物联网趋势下产品矩阵日益多元化,且行业竞争格局稳定,行业准入门槛高,定价权较高。另一方面,智能电源及控制器主要应用于植物照明,行业尚处于新兴发展阶段,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智能控制器研发周期长、定制化的特点,使得公司对供应商供应份额稳定。2019年,公司前5大客户营收占比为74.3%。公司与行业内世界级供应商 TTI 有着15 年长期稳定的合作历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5.风险提示

  5.1. 上游原材料涨价的风险

  主要原材料为IC、PCB、二、三极管等,原料成本占智能控制器总成本的比重约为八成。若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同时,短期智能控制器厂商难以改变出厂产品定价,无法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成本,因此中游智能控制器厂商承压。

  5.2. 汇率波动的风险

  目前,多数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的出口业务占总业务比重大,进口原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大。进出口业务需要以美元等外币结算。若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额进一步增加,汇率波动超出预期,可能出现较大的汇兑损失,公司最终盈利水平会受到影响。

  5.3. 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行业目前受益下游需求提升,成长性高,但行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增长受宏观经济、行业前景、行业地位、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市场前景等因素影响,若上述因素出现重大不利变化,行业扩产将不及预期。

  5.4. 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

  目前,中国智能控制器厂商产品有很大部分销往北美、欧洲、香港等地区,且部分原料依赖进口。2018年6月以来,美国多次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其公布的征税清单中包括部分智能控制器产品及电动工具等下游终端产品。若中国未来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升级,并直接涉及智能控制器行业,可能对行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附录:主要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本报告摘自已外发报告:

  《智能控制器行业专题:专业分工下产业东移,国内厂商的星辰大海》

  成果回顾

  (下拉获取更多)

  1.通信行业周观点

  2021.03.08 传统业务企稳叠加二次转型,基建中军价值回归

  2021.03.07 从政府工作报告分析通信产业结构趋势

  2021.02.28 关注运营内需和制造海外进击的机会

  2021.02.21 专题:A/H股通信板块异同分析

  2021.02.07 调整之下,保持乐观,注意结构

  2021.01.24 中兴Q4盈利能力强劲,5G用户超预期完成

  2021.01.17 运营商价值回归进入第二阶段,关注IDC和电子品分销的机会

  2021.01.10 运营商专题:基建中军价值回归

  2021.01.03 三家运营商ADR被美恶意启动退市,基建中军有望价值重新评估

  2020.12.27 11月业务数据向好,关注基建补强到应用拓展

  2020.12.20 自主可控任重道远,运营商开启二次转型

  2020.12.13增强产业链稳健性,补短板进入深水区

  2020.12.06 国内主设备商竞争力更强劲,关注卫星产业机会

  2020.11.29 5G建设定调“适度超前”,ToB蓝海市场开始突围

  2020.11.22 中国移动实施500亿价值分享行动,家庭千兆网络产业加速升级

  2020.11.15关注海外边际修复及5G新一期投资带来的通信板块机会

  2020.11.08 通信板块持仓底部重现,海外边际修复预期触底反弹

  2020.11.01 持续增强通信设备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

  2020.10.25“数物”业绩持续亮眼,关注外部环境和出口变化

  2020.10.18 加强量子科技发展布局,国内第四大运营商成立

  2020.10.11 聚焦三季报,关注好赛道

  2020.10.08 以业绩为基,三个方向维度探寻Q4通信最佳配置方向

  2020.09.27 四部门要求加大5G投资,用户渗透加速带来流量拐点

  2020.09.20 Q2全球光模块市场创新高,阿里创新应用引领技术趋势

  2020.09.13 华为禁令将正式生效,以时间换空间

  2020.09.06 当下通信板块的投资观点:三方面寻找Q4通信最佳配置方向

  2020.09.05 通信行业2020年半年报梳理:Q2环比改善,光模块、IDC、卫星北斗表现亮眼match

  2020.08.30 工业互联网大会召开,毫米波产业加速(周观点0824-0830)

  2020.08.23 运营商经营将持续改善,关注卫通赛道(周观点0817-0823)

  2020.08.16 运营商拐点持续,Cat.1模组风头正劲(周观点0810-0816)

  2020.08.09 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保持正增长,5G海外波折难逆格局趋势(周观点0803-0809)

  2020.08.02 车联网标准体系指南发布,北斗三号正式开通(周观点0727-0802)

  2020.07.26 5G用户蓬勃发展,关注5G后应用投资

  2020.07.19 英国禁华为入场,波折难逆格局趋势

  2020.07.12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报行情开启

  2020.07.05 5G R16版本冻结,中报将至,布局通信高景气板块

  2020.06.28 IDC龙头彰显长期投资价值,关注通信中报机会

  2020.06.21 当下通信板块的投资观点

  2020.06.14 北斗全球组网完成在即,通信行业业绩与主题共振

  2020.06.07 业绩与主题共振,坚持三条主线

  2020.05.31 腾讯5000亿加码新基建,广电5G整合再进一步

  2020.05.24 两会引导新基建方向,实体名单升级

  2020.05.17 美国对华为限制加码,对通信行业的影响分析

  2020.05.10 关注两会方向指引,趋势产业“育树生花”

  2020.05.04 围绕二季度高景气,关注流量及5G产业链

  2020.04.26 5G大规模招采全落地,流量及物联需求旺盛

  2020.04.19 当疫情走出阴霾的时候,Q2通信应该关注什么?

  2020.04.12 “云视物”一季报亮眼,5G产业链开始大幅回暖

  2020.04.05 移动5G集采落地,持续关注流量主线机会match

  2020.03.29 运营商资本开支大幅增长,ICT产业上行可期match

  2020.03.21 工信部数据验证流量高增长,中国移动投资开启5G盛宴

  2020.03.15 详解“新基建”,后疫情下寻找全球核心竞争力

  2020.03.08 招标开启拉开5G建设序幕,关注5G产业链、流量基建、应用三条主线

  2020.03.01 疫情全球蔓延,远程云办公行情真的走完了吗?

  2020.02.24 工信部加快5G发展进程,车联网等应用有望加速起航

  2020.02.16 行业复工进度符合预期,WiFi6有望加速渗透

  2020.02.09 流量及远程应用仍为主线,关注卫星互联网催化

  2020.02.02 投资、流量、产能、工作模式四维度解析疫情对通信行业影响

  2020.01.19 中兴通讯定增落地,关注2019年年报窗口期投资机会

  2020.01.12 工信部明确SA行业标准,移动密集招采力争年内商用

  2020.01.05 华为中兴5G发货量领先,联通eSIM试点扩展全国

  2019.09.16 政府对5G建设予以多项鼓励政策,运营商竞争环境缓和

  2.事件点评

  2021.02.04 数据港:EBITDA和IT负载同比高增长,利润释放可期

  2021.01.30 声网:横向拓展业务版图,收购IM龙头唤醒Easemob2021.01.26 拓邦股份:业绩超预期,家电、工具、锂电多点开花2021.01.26 天孚通信:业绩高增确定,平台化龙头继续向前

  2021.01.24 中兴通讯:Q4单季度盈利能力提升,聚焦高质量增长2020.12.17 科华恒盛:更名“科华数据”,聚焦云业务发展2020.12.07 声网:Q3业绩符合预期,客户规模加速扩张

  2020.11.08会畅通讯:业绩高速增长,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2020.11.08 中嘉博创:业绩环比改善,Call Center业务潜力巨大

  2020.10.31广和通:业绩大超预期,海外订单饱满

  2020.10.31国脉科技:业绩符合预期,“5G+智慧健康”布局加码

  2020.10.30数据港:业绩超预期,利润释放加速

  2020.10.29光环新网: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明年逐步进入机柜密集交付期

  2020.10.28新易盛:三季度业绩持续高增,备货饱满成长可期

  2020.10.23 光迅科技:全年指引保持高增,盈利能力显著优化

  2020.10.13 中兴通讯:股权激励草案推出,构筑更强护城河

  2020.10.08 数据港:定增落地,扩张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0.09.03 ZOOM:中国没有ZOOM,只有亿联

  2020.09.02 会畅通讯:拐点已至,静候佳音

  2020.09.01 科华恒盛:IDC业务稳步拓进,与腾讯合作落地变现

  2020.08.31 科华恒盛:30而已,60可期

  2020.08.30 和而泰:控制器业务高增长,汽车电子和芯片突破

  2020.08.30 移为通信:疫情冲击逐步淡化,持续研发开拓新赛道

  2020.08.28 中际旭创:电信数通双轮驱动,多点开花助力高增

  2020.08.28 光环新网: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看好中长期资源储备优势

  2020.08.27 爱施德:H1业绩超预期,供应链与新零售双驱发展

  2020.08.26 光迅科技:产品结构升级,芯片自给率提升助力业绩超预期

  2020.08.26 奥飞数据:毛利率提升显著,拟收购扩大环京布局

  2020.08.26 数据港:业绩符合预期,机柜数和在建工程大幅增长

  2020.08.24 声网:Q2业绩超预期,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2020.08.13 中国联通:盈利如期持续回升,新业务亟待增色

  2020.08.12 科华恒盛:剥离非核心业务,全面辅佐腾讯布局IDC

  2020.08.04 REITs试点机遇大于挑战,权属清晰和具有稳定现金流的IDC项目将率先受益

  2020.08.02 广和通:业绩加速释放,增长动能十足

  2020.08.02 光环新网:环比改善,零售型IDC龙头中长期逻辑不改

  2020.08.01 爱施德:5G 换机风口已至,数字化赋能开启新篇章

  2020.07.31 新易盛:产品毛利持续提升,扩产加快助力成长

  2020.07.25 广和通:收购Sierra Wireless全球车载前装模块龙头,车载前装国际布局加速发展

  2020.07.17 科华恒盛:IDC与UPS业务协同优势显著,得腾讯云十年期合约锁定业绩增长

  2020.07.13 新易盛:业绩高增超预期,电信数通空间兑现

  2020.07.09 中际旭创:业绩预告高增长,数通和电信双轮驱动

  2020.06.07 上海3.6万机架用能指标落地,政策支持IDC发展更进一步

  2020.06.03 ZOOM:业绩大幅超预期,预计将全面提价

  2020.05.30 鹏博士:廊坊IDC辐射京津冀,200亿战投加速产业布局

  2020.05.20 鹏博士:风险充分释放,轻装简行再焕新生

  2020.05.18 ZOOM:研发人员扩充60%,业务高歌猛进

  2020.05.15 会畅通讯:SaaS订单与付费转化率双升,业绩逐季释放可期

  2020.05.14 会畅通讯:ZOOM中国全面提价,提升云视频公司付费转化率

  2020.05.11 ZOOM:全资收购安全加密龙头,彻底打破安全质疑

  2020.05.07 恒为科技:网络可视化前端龙头受益5G流量爆发,嵌入式国产化加速推进驱动业绩增长

  2020.05.06 ZOOM:和甲骨文强强联合,溢价能力持续提升

  2020.05.06 科华恒盛:技术同源优势凸显,UPS赋能数据中心驱动业绩成长

  2020.05.05 淳中科技:业绩符合预期,“替存拓新”助增长

  2020.05.05 鹏博士:轻资产重运营,数据中心双线重仓

  2020.04.30 数据港:业绩符合预期,深度绑定阿里成长可持续性强

  2020.04.28 和而泰:业绩符合预期,成长逻辑不改

  2020.04.26 国脉科技:物联网业务稳步拓展,前瞻布局智慧健康

  2020.04.25 中兴通讯:业绩符合预期,缓解掣肘加大研发

  2020.04.24 中际旭创:业绩符合预期,受益数通和电信,高增长可期

  2020.04.23 中国联通:新旧交替窗口期下,可见循序渐进的变化

  2020.04.23 新易盛:业绩符合预期,立足电信以期数通

  2020.04.22 数据港:阿里加码投资,深度绑定大客户未来率先受益

  2020.04.21 新基建再加速,阿里加码2000亿投资,看好云计算产业链

  2020.04.21 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产业链加速

  2020.04.19 亿联网络:股权激励落地,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0.04.15 亿联网络:高质量年报搭配诚意满满的点评

  2020.04.13 会畅通讯:付费转化率大幅提升,客户结构优化业绩逐季度体现

  2020.04.12 亿联网络:内生增长强劲,产品感动天地

  2020.04.10 中际旭创:业绩预告符合预期,数通+电信助力高增长

  2020.04.10 新易盛:业绩符合预期,产品与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2020.04.09 和而泰:渗透与破局,保持核心优势

  2020.03.31 海格通信:北斗+5G频中标,多重产业机遇已来

  2020.03.29 中兴通讯:国内格局稳固,海外业务快速恢复

  2020.03.25 中嘉博创:大额中标显龙头优势,业绩触底回升可期

  2020.03.20 移动5G千亿投资出炉,产业链确定且有更高预期

  2020.03.17 数据港:机柜投放加大,在建工程大幅增长,未来成长可期

  2020.03.15 中际旭创:无惧短期波动,数通与5G驱动未来高速成长

  2020.03.08 新易盛:拟定增募集资金,加码布局5G和数通高端模块

  2020.03.06 科华恒盛:IDC新锐+UPS巨头,多年积淀蓄势待发

  2020.03.05 苏州科达:千呼万唤始出来,转债发行助力底部反转

  2020.03.01 苏州科达:底部反转,浴火重生?

  2020.02.29 和而泰:八年连续增长,双核业务成长路径清晰

  2020.02.27 会畅通讯:会当凌绝顶,畅览众山小!

  2020.02.27 国脉科技:业务结构显著优化,“产学研”助提速超车

  2020.02.26 亿联网络——发个业绩快报都要超预期?

  2020.02.24 会畅通讯——天空是你发挥的极限

  2020.02.15 中际旭创:拟收购增强低成本制造能力,以期提升电信市场竞争力

  2020.01.27 会畅通讯:双师课堂全国布局加速,云视频硬件终端拓展海外市场

  2020.01.24 二六三:业绩略超预期,子公司业务整合初显成效

  2020.01.23 中际旭创: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加大400G投入

  2020.01.20 新易盛:业绩超预期,5G建设+400G产品打开成长空间

  2020.01.18 中兴通讯:非公开发行落地,助力5G产品保持优势

  2020.01.14 亿联网络:业绩兑现打破疑虑,核心价值逐步凸显

  2019.12.19 中国联通:行业竞争环境改善,业绩提升立竿见影

  2019.11.15 中国联通:混改继续扩大深化,5G赋能实现价值重估

  2019.05.12 中际旭创:业绩将步入回暖周期,400G及5G助力公司发展

  3.行业研究

  2020.11.07 2020Q3北美云厂商业绩专题:云业务同比两位数增长,Capex同比环比两位数稳健增长

  2020.11.04 通信行业2020年三季报总结:光模块、IDC、物联网持续高景气,关注持续性机会

  2020.11.03 2020Q3基金持仓:通信行业仓位创近年来新低,“光数物”关注度提升

  2020.08.15“手机门店版”盒马生鲜模式一触即发

  2020.08.05 2020Q2北美云厂商:疫情之下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资本开支仍正增长

  2020.07.24 2020Q2基金持仓专题:重仓占比环比下降,光通信个股加仓明显

  2020.07.15 IDC乘风破浪的下半场,从资源禀赋向运维服务的转变

  2020.06.28 卫星互联网按下加速键,剖析新赛道红利风口

  2020.06.02 新基建升温,育树生花——构筑连接和算力,5G、IDC、新兴产业持续受益

  2020.06.01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在即,全面国产化高空网络安全建设一触即发

  2020.05.08 再获政策推进,NB-IoT产业加速

  2020.05.06 疫情短期扰动不改长期趋势,5G和流量主线持续景气

  2020.04.27 2020Q1基金持仓专题:从低配格局切入超配通道,进入仓位上升周期

  2020.04.21 车联网:赛道加速,百舸争流

  2020.04.17 流量繁荣新周期下的新基建投资机会

  2020.04.02 移动5G集采落地,产业链开始加速

  2020.03.27 市场最全的V2X车联网产业链梳理:新开一局,弯道超车

  2020.03.26 腾讯会议国际版之殇——我们坚定不看好

  2020.03.24 ZOOM股价没涨完,亿联外资没买完,会畅信创没做完,科达转债已搞完

  2020.03.08 当下时点看通信板块的投资价值

  2020.03.05 通信三大领域产业推进及国产化提速

  2020.03.02 一图看懂广电及5G战略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华为移动服务HMS七大细分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5G新基建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物联网应用及新兴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云计算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0.02.25 一图看懂远程办公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0.02.18 再融资新规对通信行业影响几何?

  2020.02.05 三大场景奠定高增基调,远程办公纵享千亿市场

  2020.02.04 深度揭秘中美远程办公视讯习惯的异同

  2020.02.03 2019Q4基金持仓:低配格局下的仓位调整期,未来有望再次进入提升周期

  2020.02.02 远程视讯降本增效全面提速,有望撬动千亿级协同办公市场

  2020.01.14 国君通信精品巨献——5G新应用云视频通信发展图鉴

  2020.01.07 当下通信板块配置什么?

  2019.11.04 通信行业2020年度投资策略:新代际,大变革,强可控

  2019.09.10 二季度环比改善,无线侧、主设备、物联网增长亮眼

  2019.08.27 曲折波动中前行,云计算资本开支回暖和5G浪潮来临有望拉动光模块厂商集体复苏

  2019.08.06 主设备商专题:新的代际来临,主设备行业景气度提升

  4.公司研究

  2021.01.24 爱施德:电子烟龙头上市,加速门店拓展速度,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

  2021.01.16 爱施德:爱来悦好,销(售)刻施德

  2020.12.02 宝信软件:深耕智慧制造和工业互联网,IDC业务开启新周期

  2020.12.01 中嘉博创:金融服务外包龙头,呼叫中心行业百亿市场待开掘

  2020.11.20 上海瀚讯:国防宽带通信龙头,推动国防信息基础设施从窄带向宽带飞跃

  2020.11.02 有方科技:智慧能源模块先行者,积极布局车联网终端

  2020.10.29 天孚通信:成本驱动产业分工,平台化龙头潜力无限

  2020.10.24 东软载波:物联网加速崛起的中国“芯”龙头

  2020.08.09 爱施德:页数不多,全是干货

  2020.08.01 爱施德:5G终端迎换机浪潮,分销零售现变革机遇

  2020.07.18 中际旭创:数通龙头强者恒强,电信市场助力成长

  2020.07.14 广和通:物联网模组行业急先锋,改变未来行业长期竞争格局

  2020.06.23 光迅科技:高景气不惧短期扰动,自主创芯筑长期壁垒

  2020.06.22 ZOOM:为什么至少还要再涨50%

  2020.06.09 奥飞数据:“乘势而起”,蓄势待发的IDC新锐

  2020.04.17 本周六亿联网络2019年报解读——会前必读宝典

  2020.04.06 揭秘:亿联网络持续高增长八大未解之谜(上篇)

  2020.04.06 一文读懂亿联网络过去的5年和未来的5年

  2020.04.02 中兴通讯:好整以暇,新代际再突破

  2020.03.29 亿联网络:一文读懂亿联网络过去的5年和未来的5年

  2020.02.14 和而泰:智能控制龙头,核心芯片新贵

  2020.01.31 苏州科达:政府加大远程办公投入力度,研发增加摩云视讯再起航

  2020.01.30 二六三:远程办公渗透率加速,国内SaaS企业服务龙头优先受益

  2020.01.29 会畅通讯:乘双师课堂东风,千亿级蓝海赛道有望拔得头筹

  2019.11.24 中国联通:多重共振拐点至,风好正是扬帆时

  2019.07.03 和而泰:以智能控制器为基石,自主可控射频芯片拓展空间

  2019.05.28 中国联通:内生改善成效显著,代际更替迎接质变

  2018.07.30 和而泰:稳中求进,从智能控制到平台的进击之路

  2017.11.15 光迅科技:龙游浅底,从“芯”开始

  5.科创板研究

  2019.07.25 5G赋能科创时代:科创板通信板块标的剖析

  2019.07.04 睿创微纳深度覆盖:红外成像领军者,核心技术酝酿发展潜力

  2019.06.19 睿创微纳:率先注册生效,471页招股说明书(注册稿)要点梳理

  2019.06.18 世纪空间:418页招股说明书要点梳理

  2019.06.17 优刻得:481页招股说明书要点梳理

  6.海外研究

  2021.1.28 产品矩阵持续扩充,2021业绩可期

  2021.1.27万国数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性能数据中心开发先行者——海外IDC系列研究之一

  2020.11.07 2020Q3北美云厂商业绩专题:云业务同比两位数增长,Capex同比环比两位数稳健增长

  2020.11.07 Microsoft:业绩超预期,Azure营收增长48%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或进而交易本报告中提及的证券。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国泰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