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她姐的一个朋友憋坏了,在闺蜜群里热情邀请大家疫情过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
结果立刻有朋友跳出来说,别再提报复性消费了,我已经被疫情前的过度消费给报复了!
你怎么看呢?今天就想和大家来聊聊消费观这件事情。
消费观,简而言之就是你的消费观念,你的钱怎么花,花在哪儿。所以与其说我们在讨论消费观,不如说我们讨论的其实是「如何进行金钱分配」。
但实际上,现实中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的钱怎么花,花在哪儿了的,通常是人云亦云,今天听人说「女生要对自己好一些」就跑去商场拎两双鞋子,明天看到别人说要攒出一笔「财富自由」的钱就开始吃泡面度日......
比如因为这次疫情,很多人发现平时爱买的衣服鞋包在缺口罩缺物资面前开始没那么重要了,没有像原来那样买买买也可以很好地生活,于是就说自己的消费观改变了。
可她姐想说的是他们以为的消费观根本不是消费观啊!
之所以会觉得消费观改变了,就是因为他们平时消费时就没有目的,没有想好自己应该怎么花钱,也不知道怎么对金钱进行分配,所以一旦发现自己花钱的方式和之前变得不一样了,就觉得自己的消费观改变了,殊不知,一旦脱离了现在的环境,他们还是会恢复到原来消费的状态中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并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系统的消费观。
什么样的消费观是好的消费观?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平时的消费习惯是什么样的?大家在消费过程中,有没有以下的困惑:
平时的收入能覆盖掉信用卡/花呗的负债,并不觉得自己缺钱用,可一旦工资晚发或者突发一笔大的支出就财务爆仓了;
愿意花1000块钱在自己的烧钱爱好上,却不敢去医院好好做个体检,理由是万一体检出什么问题,没有钱看病;
因为打折买了好多衣服鞋子和包包,但是发现能fit的场合非常少;
......
虽然价值观作为个人观念是由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收入、外界的影响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她姐认为有一点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既不过度消耗未来资本,又不过分苛责当下的自己的消费观,是比较适度的。也就是说,想要建立一个好的消费观,要以平衡当前的利益和未来的利益为原则,兼顾当下和长远的整体策略,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如何建立消费观?1.保障基本生活
我们前面说适度的消费观是能够平衡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眼前的享乐,不顾以后的生活了,之前她理财社区里有个话题叫#如果现在失业了,你的存款能撑多久?#有很多财蜜留言:有失业就马上撑不住的,也有积蓄不够需要朋友支援的,还有哪怕失业从此不工作也ok的......最后一种家里有矿的我们就不说了,说说实现经济独立的第一步:存够保障基本需求的钱,也就是备用金。这笔钱属于我们急需用钱时手头可以马上取出来用的资金,也就是说如果你失业后一时半会儿无法找到工作、或者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意外伤害、身体疾病陷入财务困境时,这笔钱可以帮你维持你的基本生活支出。备用金的留存一般为3-6个月的月均支出,根据每个人需要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有的人每月需要支付房贷、车贷这些固定账单,就要增加备用金的储备额度,而对于基本没有额外还款支出的人,就可以留出3个月的支出。
这一部分钱,要单独留在银行卡或者其他可以马上提现的理财产品里,保证平时不会动用到它。所以现在掏出你的计算器,算算你的总存款是否已经存够了这笔备用金?如果你还没有攒够这笔钱,就没有任何理由“月光”。
其次需要留出来的一笔钱就是保险费用,因为保险的作用帮你抵御风险的,当你这个“主要收入来源”发生意外或者疾病没有了收入或者支出增加时,保险可以在备用金以外做补充,不至于把你拖入无法翻身的财务困境。
2.建立自己的消费决策系统很多没有消费观念的人在查询账单时,常常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当时买了这个东西,或者根本不记得自己买过这个东西,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消费决策系统,很可能只是因为刷到淘宝上一个“给你推荐”就不过大脑买了。一般来说,建立自己消费决策系统的第一步是记账,关于记账的方法,她姐之前已经罗列过很多种,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在这里大家要明确的是,记账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记账而记账,而是帮助你理清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的。这里需求的意思,不是说你翻了翻自己的衣柜发现今年春天少一个最新款的衣服。而是指那些没有你就活不下去的,维持你最低生活水准的东西,比如房租水电、吃饭交通。相信疫情隔离期间,大家对这个已经有深刻体会了。她姐有一个老家的朋友,疫情的前一个月刚发了年终奖,各种出国购物犒劳自己,账单3w+,结果疫情在家隔离期间,自己做饭加上购买生活用品,一共只花了两千块钱……
也就是说她的需求支出其实只要两三千块钱,剩下的28000块,都是欲望支出。我们要建立的消费决策系统,重点就是如何合理分配这部分欲望支出上。那么欲望支出这部分钱怎么花,花在哪儿更有价值呢?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边际效用递减,意思是说某种东西,或者某种体验的越来越多,我们获得的幸福感、快感,会随之增加的越来越慢。如果你现在很饿,那一顿红烧肉就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幸福感。但是随着你快吃饱了,幸福感就增加得越来越慢,直到最后你完全吃饱了,再也不渴望下一块儿红烧肉了,这个时候红烧肉带给你的幸福感就消失了(“边际效用为零”)。
也就是说要把钱永远花在给你带来幸福感最大的事情上,放弃给你带来幸福感小的事情上。我们可以引入ROI(投资回报率)这个概念,ROI=价值÷投入 ×100%,投入的成本可能是金钱、时间,带来的价值是幸福感、金钱等等。
ROI越高,就说明这项支出带来的幸福感越大,这样的欲望支出就是可以留下的;ROI越低,就说明幸福感越小,这样的支出越多你越亏,所以预算就需要缩减。
根据这个方法,就可以对欲望进行优先级排列了,根据优先级的高低设置不同的消费预算,在预算范围内去满足、奖励自己,就能减少非必要的开支。
3.建立消费的底层逻辑
不过就算你知道自己要在哪些方面、花多少钱,也不代表你的消费观就开始建立起来了,因为你可能还会面临另外的问题:商家的鼓吹营销。
比如商家会宣传某款产品是明星同款,某书笔记都在吹捧,用了就会变美,或者怂恿女生要对自己好一点,1万块的健身私教课程就是一笔最好的投资等等。
面对这些宣传,有些人会觉得「投资自己」「30天变美」带来的价值看起来很高,那么这笔支出的ROI就很高了,这样的想法显然忽略了ROI公式里投资的成本,也就是金钱或者时间成本了。
一套上万块的私教课程有没有超出你的欲望支出的额度?
懒得护肤的你真的愿意每天牺牲1小时的睡眠时间提早起床或者晚睡去使用坚持30天才有效果的美容仪吗?
她姐逛社区时,发现许多有着消费观的财蜜们,在消费时都非常善用一个逻辑:从用户的视角看商品。
什么是用户视角?就是面对促销时,把自己想象成商品的使用者,想象商品能否fit进自己真实的使用场景里,这件商品能否在自己的生活场景里切切实实地解决某个问题。
这层逻辑是非常重要,因为想要避免冲动消费,单纯靠个人的意志力是很难抵抗被商家精心策划的消费陷阱的,而一旦建立起消费的底层逻辑,商家的套路再多,也很容易被破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