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青蒿素”冲上风口 产业崛起重塑投资格局

发布于2019-06-20 09:03:39

  近日,诺奖得主屠呦呦及其团队因其在医药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生物医药再次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热潮。

  根据相关报道,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青蒿素产业崛起

  2015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海外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对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花落中国,有分析师认为短期将对青蒿素相关个股形成正面推动,利好昆药集团等在青蒿素方面有布局的企业。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占有全球青蒿素资源的80-90%,是全球主要的青蒿素资源来源方,传统抗疟药面临日益增长的耐药性,也曾使我国的青蒿类药物走在抗疟第一线。

  而对于青蒿素在生物领域掀起的资本热潮,其实早在10几年前便已经出现。

  2004年5月,WHO正式向受传统单方制剂耐药性困扰的国家推荐使用以青蒿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简称ACT),并将过去每年10万剂的采购量提高到04年440万剂,直接导致了青蒿素供不应求,价格因此出现快速上涨。

  据WHO估计,全球抗疟药市场达到15亿美元规模,来自官方(规范市场)的采购约年2亿美元,只有目前抗疟市场的13%份额,传统抗疟药逐渐被青蒿素药物替代也许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对我国青蒿素产业将是个重大机遇。

  青蒿素的产业链包括:产业上游包括蒿草种植,再提取青蒿素,下游包括将青蒿素制成单方或者复方制剂,或者将青蒿素深加工成衍生物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然后再制成制剂。

  科学家们认为,青蒿素有治疗癌症的潜力,目前,国内包括华立药业等青蒿素企业都在与国外联合开发青蒿素的新适应症药物,并且有的已经进入一期临床阶段。

  如果能拓展青蒿素的适应症,则其终端市场将急剧放大,大大超过目前抗疟药1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有利于于青蒿产业向纵深发展。

    生物医药前景广阔

  在青蒿素掀起热潮的背后,生物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吸金能力确是不容小觑。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涨势喜人,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的联结效应共振。虽然融资方面确是有所回落,但再所有行业中仍处于行业前列。

  据相关数据显示,一级市场的融资金额和融资规模都处于下降趋势。2019年一季度,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案例数量148起,同比下降30.19%;融资规模23.59亿美元,同比下降23.13%。

  本季度医疗健康行业VC/PE投融资趋势也有所回落。但在中国创投市场呈下行趋势、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理性的大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案例数量高居全行业第二位,占比达13.59%,依旧是资本最关注的投资方向之一。

  从创投基金在行业的分布情况来看,今年以来,从2019年1月至六月初,除了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之外,医药生物行业获得投资的金额以274亿元占据第三位,相较投资金额第二大的消费行业之差3亿元,同时行业的投资数量达到167起,不难看出,生物医药行业在今年的一级市场确是备受青睐。

  二级市场的投资建议,本质上也蕴含着一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医药行业券商分析师认为,医药板块的投资主线就是应该寻求新机制下的确定性机会。

  医药产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新机制下利益正逐步再平衡,虽然可能会有磨合过程,但方向已定,成长是医药投资的核心主题。

  坚定看好“创新+升级”带来的确定性机会,主要包括3个方向:

  1)创新产业链:我国创新药械产业正迎来收获,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CRO政策受益明显;

  2)消费属性:医保控费免疫且受益消费能力提升的景气细分行业龙头;

  3)边际改善:政策扰动尘埃落定后,板块边际改善。

  从医药行业细分看,创新药研发是长期趋势,创新药物公司是医药行业的未来。同时伴随创新药成长的CRO企业步入五年成长期。

  创新药物是医药行业持续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口老龄化持续增长医疗需求的创新技术发展方向。

  因此创新药物长期将是国家支持的方向。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研发需兼具广度和深度,研发实力强的企业决定了未来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