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明出手、证监会监管,这类资产还会继续火爆吗?

行业研究 发布于2019-04-10 11:12:55

  陈光明出手,大买近6000万

  资管界大佬陈光明也盯上了火的不行的可转债。就在昨天,备受市场关注的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现身”现代转债网下配售名单。


  陈光明基金大买可转债

  现代转债网下配售公告称,睿远基金共有23个专户,合计获配了461.3万元。自2018年12月7日首只专户备案以来,截止4月3日,睿远基金总共备案23只专户,这也意味着睿远基金全部专户产品均已参与现代转债网下配售。

  平银转债是睿远基金首只获配的转债,1月22日发布的配售公告显示,睿远基金当时已备案的20个专户产品全部参与,合计获配935.60万元,平银转债也是睿远基金截止目前网下获配金额最多的可转债。

  数据显示,截止4月3日,睿远基金共参与23只可转债网下配售,合计获配金额5790.80万元。


  一季度行情火爆,大增80%

  可转债究竟有多受欢迎,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开发行可转债37只,合计募资872.6亿元,同比增长80%;而IPO才募资257.7亿元,同比下降36%。也就是说,可转债规模相当于IPO的3.4倍。

  要知道2018年全年,可转债融资规模仅为787.5亿元。目前来看,预计今年的可转债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

  这其中,银行股可转债占比高达76.32%,平安银行发行260亿、中信银行发行400亿,未来还有更多爆款吗?申购可转债为何频频引发关注?


  史上最火爆可转债,机构套利惹争议

  3月4日,中信银行发行400亿可转债,发行规模创2011年以来新高,成为当之无愧的“债王”。公告称,网下有效申购总额高达56.96万亿元,收到9630笔申购,最终网下向机构投资者配售的中信转债总计为103.62亿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25.91%。

  

  中信转债发行400亿可转债

  

  早在1月25日,平安银行发行260亿规模可转债,高达4363户的网下有效申购户数同样引发市场关注,质疑声音不断,投资者质疑一些机构投资者利用多达数百个账号套利。

  了解申购制度的朋友就知道,网上申购的时候,一个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证券账户,而网下申购,则无此规定,所以使用多个证券账户参与申购有着明显的优势。

  在和业内人士的交流中的得知,部分套利者专门成立公司网下申购可转债,仅支付小额公司的维护费用,占尽制度设置缺陷的红利。


  证监会火速监管,堵住两大漏洞

  可转债多账户申购的问题,同样得到了监管层的密切关注。

  

  3.25监管问答

  3月25日,证监会以监管问答的形式,回答了可转债发行承销相关问题,证监会强调网下投资者申购可转债时应结合行业监管要求及相应资产规模,合理确定申购金额,不得超资产规模申购。承销商有权认定超额部分为无效申购。

  针对多账户申购问题,证监会明确同一网下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账户。

  及时明确焦点问题,体现了证监会加强管理的决心和对可转债行情的呵护。随着监管的落实,我们已经看到网下中签率有所提升,此举将会吸引更多普通投资者参与打新行情,同时也形成正向反馈,更能保证网下网上投资者的公平。

  多重利好共振,可转债行情继续

   可转债的特点

  可转债在投资市场素有美名,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熊市是火种,牛市是火焰”。

  可转债由于既具有债权性又具有股权性,牛市,能够享受到股市上涨的红利;熊市,能够受到债权性的强力支撑,享受固定利息收入。

  监管层的呵护

  从监管层的角度来看,可转债已经成为丰富融资渠道的重要举措。

  2017年9月,可转换债券发行政策将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新规下,跟过往发行的可转债普遍使用“优先配售+网上定价+网下配售”的发行方式不同,如今的可转债是采用“优先配售+网上定价”,网下配售环节已经被略去。同时,可转债的申购门槛被放低,所有的股票帐户均可以参与打新债。

  2018年11月,证监会又明确提出,试点定向可转债并购支持上市公司发展,规定了上市公司可以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用于购买资产或者与其他公司合并。

  这意味着可转债不再仅仅是一项融资手段,而是可以直接被应用在并购上,丰富并购重组融资渠道,可转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投资者的追捧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股债结合的投资品种完美满足了普通投资者的需求。

  在二级市场,截至4月3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年内至今已大涨逾22%。

  同时,可转债基金业绩同样惊艳市场,70只可转债基金年内平均收益超10%。

  

  中证转债指数大涨

  

  可转债表现优秀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正股推动。随着部分上市公司逐渐披露2018年的业绩预告,业绩表现良好的公司在股价和转债价格上均有所上涨;

  二是目前偏股型转债的估值水平提升明显。目前偏股型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为3.94%,处于历史上44%分位数。

  三是年初以来,转债市场流动性有所改善,流动性的改善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投资者情绪的改善。

  上市公司的青睐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可转债也是上市公司的融资利器,可转债相对发行容易,深受上市公司青睐。

  可转债作为再融资工具受到上市公司青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与普通公司债券相比,融资成本较低。同时不但节省发行人的财务成本,且具有转股的属性与潜力,一旦转股成功,则相当于股票融资。

  另一方面,可转债条款相对比较灵活,募集说明书一般都会包含初始溢价率、修正条款、回售条款和赎回条款,这些条款的设定可以根据发行人的具体发行情况进行定制,灵活性上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