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对全球权益市场的波动,A股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抵抗力。
1、本期市场解读
自上一期定投报告(8.12)以来,受国家各种政策利好和消息的影响,市场普涨。期间上证综指上涨1.73%,深证成指上涨3.25%。
期间市场风格分化明显,中小市值股票涨幅较高,大盘蓝筹股票表现较差。
2、基于预期的定投行为
买基金,或者说买股票组合,我们买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基金未来表现的预期。
这种预期,无论是基于市场大环境,还是基于基金历史表现,亦或者是基于对投资经理的信任,最终都指向一个结论:我们预期这只基金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会比较好。
同样,对于定投而言,我们也会根据我们的预期,而对定投做出一定的调整。比如选择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多投入一些;或者选择在市场涨上来的时候,止盈一部分资金。
这些调整,从逻辑上来说,都是理性且正确的操作。但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正向的,但更可能是负向的。
有关这个问题,有以下三点可供大家做一点思考。
①所谓的“预期”,其实并非是真正的预期,而是一种“伪装的历史”。
②有关投资中的人性。我们如何相信自己是那个不被人性控制的理性投资者?
③投资中,资金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因此,赎回的资金用来做什么,也是大家在操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以来的过山车行情,以及贸易消息的反复,让我们容易形成一种认知:市场涨多了就会跌;利好消息刺激下的上涨,通常意味着高点;利空消息导致的下跌,通常又是阶段性的低点。这种看起来是一种对未来预期的认知,实际上更可能是一种对历史表现的总结。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毛衣消息对A股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弱,A股在应对全球风险时的抵抗力正越来越强。
因此,被短期的重复表现和涨跌所影响,武断地得出结论并进行实际操作,并不能保证让我们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和更好的投资体验。而且,这也是人性在影响投资的一个表现,想想我们最初为什么选择定投,或许能够让我们更理性的对待短期的市场波动。
所谓的机会成本,可以做以下两个思考:
①如果没有预期表现更好的投资标的(包括现金),那么减少操作频率是更合适的。当然,预期是要基于合理的分析才行。
②如果只是浮盈变浮亏,或者一直浮亏,导致心态发生了变化的话,维持现状可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