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播视频带货,针对女性市场?打开小红书,便看到信息流自动推送的“口红一哥”李佳琦。直播带货,在淘宝、抖音、小红书上屡见不鲜。超300万女性每年至少消费5支口红,针对女性消费市场,男性引导消费,同时也逐渐由潜在消费者成为实际消费者。
当小鲜肉开始骚动,进入美妆界……当“她经济”趋于红海,男性的“他经济”这片蓝海正吸引新一批批的扬帆者踏浪而来。
传统商圈业态中,衣食住行线下体验中,女性的衣服选择总比男性多。男性衣服品牌或小众单独成门店,或是出现在GAP、ZARA、阿迪达斯这类综合中,细心的人会发现即便在综合品牌店中,男性的可选择项依旧小于女性。
为什么?男性偏于理性,女性偏感性,感性消费容易通过线下体验、节日营销激发出来。线下可选项少,但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电商发展,线上是男性购物的重要渠道。此外,随着新中产力量崛起,消费彰显着自身品质与地位,“他经济”上升空间不容小觑。
频次与客单价
运动设备、电竞游戏、数码、汽车等是男性主要的消费品类。对于品类消费,男性往往是:不买则已,一买“手脚”皆可以剁。
从频次上来说,女性消费相对感性,易受营销激发;加上女性所承担的家庭角色,观念影响,女性在消费频次上高于男性。但男性却是高消费的主力军。
比如在双11可以一声不响地买辆车。而女性购物车里的较多为生活用品、衣服、包包、鞋类等。
此外在奢侈品上的消费频率,仍然以男性居多。据《中国奢侈品网络消费白皮书》显示,网络奢侈品消费人群中女性占 53%,男性占 47%,女性略高于男性;但男性的客单价比女性高 6%,奢侈品消费频次 3 次及以上的男性比例也比女性高出 3%。频率与客单价,男性在总价上更愿意买买买,当然也包括买给女性的。
从品牌忠诚度来看,男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整体上要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一旦关注一个品牌,他的持续年限和忠诚度远超于女性。同样地,在线上购物中,男性对于品牌的认可,购买前的理性,也使得其退货率低于女性。由于忠诚度不同,男性品牌营销费用也可适当节省些,低于女性品牌营销费。
美妆悦己 不分性别
《花花世界,从礼品花到日常花看鲜花零售》中曾提及,往年情人节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多,这种状况在2019年被倒置。女性在情人节买花多于男性买花。
顶商投资发现,随着消费观和需求的变换,部分品类的性别消费偏好发生倒置、性别边界区分模糊化。
以化妆品为例,男性正在向该领域进军。打开微博,微博首页界面会小鲜肉王一博代言HFP;社交电商小红书上比较火的“口红一哥”美妆博主李佳琦发布短视频产品体验,粉丝300多万,获赞与收藏272万多。
据天猫双11《中国男性好色报告》显示,中国男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色”,他们花费在护肤、理容、美妆上支出越来越多,95后男生买彩妆,90后男生爱护肤,80后男生在养发……蜜粉增长249%,BB霜增长超过192%。
修眉、涂粉,新时代男性,这大概是这条GAI最靓的仔了。
诚然,男性美妆也受到不少质疑,觉得不够阳刚,“娘”。但笔者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颜毕竟是为自己,而不为他人的目光。
追溯历史,对美的追求探索,不分性别。资料显示,唐高宗曾把中尚署上贡的口脂、面脂等,挑一些赐给他非常器重的“北门学士”;魏晋时期,口脂(唇膏)是上层社会男性化妆的必备之物。
YouGov的新研究显示:29%的千禧一代男性消费者在使用护肤品,35-49 岁男性消费者中 26%也在这么做。Euromonitor预测,到2019年,中国男性化妆品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13.5%。
促成购买的因素包括:消费欲望、购买力。欲望可以被外在因素激发出,而随着超前消费和男性新中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购买力可以增强。但不论是她经济,他经济,还是它经济,消费体验升级、追求美好生活都是共通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