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汇储备,真的越多越安全吗?

发布于2019-12-16 15:33:55

  外汇是什么?外汇指的是外币或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作者: 网络侵删

  

  通俗的来表达外汇:如果你曾经到另一个国家旅行,通常你必须找到机场货币兑换亭,然后兑换该国货币。你去到柜台,看到屏幕上显示着不同的外币汇率。你会发现一美元竟 然值一百日元,你会想:“哇!我有十美元,我会成为个有钱人!” (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很快就会消失,因为当你在机场商店买了一罐汽水之后,你的钱就已经花去了一半。)当你换另一种货币时,你基本上已经参与了外汇市场的交易!例如你是一个访问日本的美国人,你卖出美元换日元的时候就已经参与了外汇交易。当你准备回家之前,你在货币兑换亭停下,想把没有用完的日元换回来时,(东京的消费是很昂贵的,如果你还剩了钱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你会发现兑换率已经改变了。汇率的改变是使你能够在外汇市场交易中赚钱的一些变化。

  外汇交易市场,通常称之为“外汇市场”,或者简称为“FX”,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交易市场。比起每天成交量只有740亿美元的纽约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以每天6万亿美元的交易额占有绝对优势。我们的外汇市场是非常强大的!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在支付货币过程中,一方在北京,另一方在上海,这种支付行为叫作内汇。一方在北京,而另一方在纽约,这种支付活动超越了国界,这种支付称为国际汇兑。外汇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信用凭证和支付凭证。外汇包括银行存款、银行支票、商业汇票、外国政府债券及其长短期证券、外国钞票等。

  中国外汇储备认识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外汇储备多=金融安全

  中国外汇储备从无到有,伴随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就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即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外汇储备越多,国家金融越安全。这种看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一般而言,一国外汇储备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交易性需求,确保进口支付能力;二是偿债性需求,确保对外还债能力。因此,一定的外汇储备规模是满足上述两方面需求的充分保证。但是,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会引发其他问题。尤其对于中国而言,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挑战。由于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并未完全开放,国际收支中的外汇结算主要是由央行承担。因此,央行买入大量外汇时,会因外汇占款的增加被迫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形成了挑战。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也使其盈利性受到了挑战。

  通常而言,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是国内投资的收益率。一国持有的储备超过国家的需要,就意味着牺牲部分投资和消费。此外,外汇储备增加的过程中,还可能有“热钱”涌入,带来市场风险。

  误区二:外汇储备减少=汇率不稳

  亚洲金融危机中,缺少外汇储备的东南亚国家,被某些国际金融对冲基金狙击,但中国香 港在持有巨大外汇储备规模的中国强力支持下,维护了港元的稳定。因此产生了外储的第二个认识误区,外储储备是汇率稳定的基础,外储减少等于汇率不稳。不可否认外汇储备是保证汇率稳定的重要手段,但从更广泛的经济背景来看,也许并不完全。无论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或是在此前的英镑阻击战中,某些对冲基金诚然担任了“枪杆子”“炮筒子”的作用,但危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各国内部。

  无论是英镑当时的联席汇率制,或是东南亚国家其时高企的经济泡沫,均有其内生缺陷和风险,这些才是它们被狙击以及被狙击成功的核心原因。韩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前后动用1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仍然难以缓解市场对韩元贬值的预期。2014年,俄罗斯因石油价格大跌等原因遭遇卢布危机,同样企图拿出外汇储备进行“对抗”,却发现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长期来看,汇率总是会回到以基本经济面为基础的均衡价格附近。外汇储备帮助汇率调整,还是应以消减暂时的不理性、避免外因对经济造成致命影响为主。

  误区三:外汇储备下降=资本外逃

  近两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也进入了长期L型走势,同时美国经济相对强势,因此全球新兴市场资本流出的趋势明显。因此,对外储下降产生了第三个误区,即外汇储备下降是由于资本加速撤离中国。2016年以来,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乏力,特别是10月份的数据显示,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内的6个新兴市场集体出现国际资金净流出现象。这也推动美元指数继续走强,推高了市场对资本外流的担忧。中国在8月中旬宣布深港通获批后,沪港通南向资金明显增加,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沪港通南向资金也是消耗外储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正利用汇率贬值预期加速资金从沪港通外流。但其实从我国的外汇储备细项构成看,虽然短期而言,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也成为资本外流的压力之一,但长期来看,企业运营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才是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根本原因。

  外汇储备和人民币贬值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变化?

  1、居民购汇需求没有出现爆发式上涨

  在本轮人民币贬值过程中,银行代客结售汇业务则连续四个月保持顺差,这表明居民和企业认为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的压力,同时也逐渐适应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宽幅波动的新常态。

  2、境内外居民和企业没有出现资本流出

  从理论上讲,境内居民或企业向境内银行购汇,可能只是将人民币存款转换为美元存款,这仅相当于银行负债币种结构的变化,并不必然意味着美元资本的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从境外机构对人民币资产的态度来看,在本轮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境外机构仍在大规模增持人民币债券,相反在2015-2016年期间,境外机构对增持人民币债券始终持观望态度,甚至还出现了连续多月减持。这些趋势都表明,当前境内外居民和企业没有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减持人民币资产的行为。

  关于外汇储备的几点思考

  当国家经济结构、金融市场开放度、人民币国际地位等均发生变化,外汇储备观念是否也需要有所转变?

  汇率与外汇储备在金融改革中的新动向,应引起监管方的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无论汇率还是外汇储备的管理思路,都应变得更为灵活机动,目标完成也更需要多管齐下、顺势而为,既需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同时也需改善和加强政策工具间的协同效应。

  从汇率制度管理角度看,灵活的汇率制度赋予央行更大的操作空间进行积极的储备管理,可逐步增强汇率弹性,并可通过运用货币互换、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承担外汇储备的调节性和交易性功能。

  从市场预期管理角度看,一方面要规范国际资本流动管理,持续打击“热钱”和恶意套利;另一方面必须做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市场沟通,提高汇率决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从人民币国际化角度看,可更为策略化。

  从金融改革角度看,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佳,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应在加强汇率预期管理和资本市场风险应对能力的基础上,审慎稳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放缓资本项目可兑换,防止大规模的短期资本过于频繁的跨境流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带来较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