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红基金是如何实现复利的?

发布于2019-10-30 10:04:55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俗称利滚利。棋盘上的米粒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看过吧,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国王非常喜欢下棋,为了感谢象棋的发明者,国王答应满足发明者一个要求。国王问他有何要求,发明者说:就在棋盘上发一些米粒吧,第一格1粒米,第二格2粒米,第三格4粒米,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一直到64格。国王一听随口就答应了,认为他要的赏赐微不足道,其实国王细算后就会发现,即使拿全国的粮食来赏赐都不够。

  这就是复利的威力,可能看单日、单月、单年并不凸显,但是长久进行复利叠加,最后的结果会是“出人意料、惊呆眼球”。

  像我们常见的股票和基金都是复利资产,因为我们知道股票和基金是会分红的,我们将分红所得在买入股票和基金,这样就可以实现复利。即便不分红,我们也可以通过止盈在投资来实现复利。

  那么如果不卖出基金,且基金又不分红是不是就没有复利了呢?

  确实虽然基金有规定每年最多分红几次以及分红规则,但并没有规定基金一定要分红,所以事实上很多基金在存续期内连一次分红都没有,那么这样的基金是不是就没有复利呢?并不是,基金的复利其实很大程度是在基金的运作过程,在基金所持有的这些上市公司的盈利上,我们来看一下就指数基金投资来说,复利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复利:低买高卖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这是我们最容易理解的复利了。例如1块钱批发玩具,1.3元卖出;得到的钱再批发1块钱的玩具,再1.3元卖出。我们一般在指数基金低估的时候定投指数基金,等到正常或高估的时候卖出。这样就可以赚取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收益了。多来几次,就会有低买高卖的复利效应。

  第二种复利:公司盈利再投入

  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很长时间里,我们都是在持有指数基金。如果只是持有指数基金,还会有复利效应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包子铺的例子。王大爷开了一个包子铺。这个包子铺第一年投入了10万,除了各项开支,最后赚了2万元净利润。王大爷接下来就有两个选择了:赚的这2万元再投入到包子铺里,把店面扩大,多招伙计,产出更多的包子赚的这2万元不再投入到包子铺里,拿出来花掉。王大爷仔细考察了一下周边的小区,发现想吃包子的人还有很多,扩大生产应该可以卖出更多包子。于是,王大爷就把赚到的2万重新投入了进去。第二年,王大爷的包子铺赚了3万。王大爷尝到了甜头,之后每年赚的钱都全部投入到扩大生产中。过了几年,王大爷的包子铺规模很大了,每年给王大爷赚取5万的净利润。

  这个就是公司盈利的再投入带来的复利啦。公司可以把每年赚到的钱,再投入用来发展,这样下一年会赚取更多的钱。这也是指数基金长期盈利上涨的重要来源。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投币机,投进去1块钱,拉一下摇杆,返回给你1.1-1.2元。这样的游戏我们肯定愿意玩。公司正是这样一个投币机,投进去1元,来年产出1.1-1.2元。长期下来,公司的盈利会越来越多,而股价跟盈利长期看是正相关的。盈利上涨,股价就会上涨。恒生指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上涨了800多倍,主要就是盈利上涨带来的。

  第三种复利:分红再投入

  然而,王大爷最近比较烦愁。王大爷发现,他的包子铺盈利到了5万每年之后,无论再怎么扩大包子的生产规模,附近买包子的人和包子的销量已经不再增加了。即使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包子铺也不能给王大爷赚到更多的钱。

  于是,王大爷仔细想了想,每年赚的净利润如果继续投入扩大生产,也不能产生更多的净利润,那我还扩大生产干嘛,这钱不就是打水漂了么?那每年赚的钱,干脆拿出来一部分,去投资到其他地方吧。这种情况下,包子铺就变成了王大爷的“印钞机”。每年这个印钞机会产生盈利,王大爷拿着这个盈利去做其他投资,这也可以产生复利。

  这就是分红再投入产生的复利。就像王大爷成熟后的包子铺一样,有的公司已经并不需要再投入特别多的盈利用于生产了,因为即使投入盈利用来生产,也不会带来利润的增长。这种情况下,不如把每年的盈利多分红出来。在持有指数基金的时候,我们可以收到这些成分股的分红,将这些分红再投入到指数基金里,可以买到更多的其它股票的股份。这样长期看,我们手里的股份就会增长。分红再投入产生的复利大小,跟指数基金估值高低有很大关系。指数基金越是低估,分红再投入带来的复利越高。这一点跟低估值的时候定投指数基金是相通的。

  在长期持有指数基金的过程中,后两种复利都会发生威力,只不过占的比重在不同时期会不同:盈利再投入带来的复利高的时候,往往是经济景气周期,此时市场估值会比较高,分红再投入带来的复利效果差。而分红再投入效果好的时候,往往是指数本身估值很低的时候,此时企业盈利能力通常弱一些,盈利再投入带来的复利小。

  对我们定投指数基金来说,因为手里没有太多的股份,需要长期定投,所以最好是低估的时间长一些,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便宜的股份。再配合分红再投入,积累更多的股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定投指数基金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