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两年,股价跌了超过90%。最新一份财报显示,36氪股东权益累计亏损超过17亿元。36氪的股东们的钱难道都是天上飘来的?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它们有利润之后再投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公司的利润,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比如36氪媒体业务所在的36氪控股公司(KRKR.US),2019年11月正式登陆美股市场,2019年第三、第四两个季度,均实现了净盈利,但之后便一直亏损。数据统计,近20个交易日仍然在场的投资人所持股份中,只有0.65%获利,也就是说,在场的1000个人只有不到7个人盈利,其他仍在场的993个人都在亏钱。这是一台怎样的“韭菜收割机”呢?12月9日,36氪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息税前净亏损(Non-GAAP EBITDA)两项指标,均同比再度扩大。同时,结合招股说明书和此前的业绩报告,36氪的营收至少连续7个季度同比下降。目前,36氪的市值只有5000万美元左右,绝大多数美股的机构投资者都不会将其列入投资范围。
上市两年左右,36氪的股价从14.5美元/ADS,下跌到1.32美元/ADS(截至12月10日美股收盘),总跌幅超过90%。另外,根据最新一份财报显示,36氪股东权益累计亏损超过17亿元。看来,现有36氪的股东们都已经佛系了。
作为一家致力于“赋能新经济参与者”的公司,什么时候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赋能?想要“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是否也应当更好地对自己股东的未来负责?为无数创业公司“指明”方向的36氪,何时能给自己指明方向?找到盈利之路,让广大小股民不再为“梦想”买单。
财务数据分析
作为一家报道科技创新、创业的媒体公司,36氪目前的市值只有5000多万美元,距离其上市时5亿多美元已经跌去了90%。36氪的收入,主要由在线广告服务、企业增值服务、订阅服务三部分组成。其中,从2019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企业增值服务一直是对总营收的贡献率最高的业务,贡献率维持在45%以上。到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增值服务的贡献率下降至34.1%。如果是其他业务的大幅增长,导致企业增值服务的贡献率下降,就意味着36氪第二增长曲线的出现,对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但实际情况是,36氪三部分业务集体萎缩,企业增值服务收入只是下降更快一些。从下图可以看出,2020年开始至最新一报告期末,36氪总营收同比连续7个季度下降,而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36氪企业增值服务收入的跌幅超过65%,高于总营收跌幅,是拖累业绩的重要原因之一。最新一份财报中,36氪官方对于企业增值服务收入减少的解释是,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36氪放弃了一些低利润的业务,将重点向更高利润的业务转移,并且改变了收入确认的方式。为了让投资人更好地理解,36氪在财报中增加了新的披露项目,总交易额(GTV)。按照披露的GTV数据作图,企业增值服务收入的变化情况确实好看了许多,前三季度总和同比微涨。投资人最关心的企业盈利能力方面,36氪的表现又如何?我们用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衡量普通股东在二级市场投资36氪,可能获得的收益情况,用Non-GAAP EBITDA,观察其实际经营情况。在整理了2019年至今的数据后我们发现,只有在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36氪上述两项指标均为正,其他9个季度,无论站在普通投资者还是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的角度看,36氪都在亏损。2019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显著高于Non-GAAP EBITDA,推测与上市前的股权激励政策有关。
至于36氪CEO冯大刚在财报中特别提到的,第三季度,36氪的页面月均浏览量(PV)达到8.49亿次,连续14个月增长,对于一个内容平台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下图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今年以来,PV的增长基本停滞,后续是否能恢复快速增长未知,且PV的增长没有意味着订阅服务收入的同步提升。再看资产负债表,最值得关注的可能是庞大的应收账款数额。截至2021年9月30日,36氪的应收账款为2.035亿元,占总资产的42.7%。注册会计师张晓松(化名)认为,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数额大、占比高,首先考虑的是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是不是有关联交易、虚增收入的可能。然后看账龄和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看有没有坏账等。企业应收账款高,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用企业赊销等方式去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或者是企业重销售,忽视了应收账款等内部管理。虽然张晓松强调,具体到36氪,还是要放在行业中具体去对比,但是上述风险是通用的,投资人需要加以注意。总之,36氪这份财报,很难称得上给投资人希望,毕竟没有提到新的营收增长点,也没有提出可能的盈利方案。一些好消息
当然,如果深挖财报数据,还是有一些给投资人的好消息。首先,36氪转向更高利润率的业务,在毛利率上已经有体现,今年二、三季度的毛利率,已经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回升。并且根据最近8个季度进行线性预测,36氪的毛利率很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恢复到2020年一季度的水平。同样,线性预测显示,如果去除2019年第三、四季度,即去除两个盈利季度的影响,只看从2020年开始的最近7个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Non-GAAP EBITDA两个项指标,很有可能在明年都变为盈利。
除了财务数据,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可能给36氪带来一些红利。像冯大刚所说,硬科技、数字化转型浪潮、元宇宙、北交所的发展等,都有可能利好36氪的商业化,增强36氪的变现能力。梦想是要有的,但是对于公司的发展,我们必须回归现实。冯大刚说的这些宏观经济发展,究竟能如何为36氪所用,还是缺少具体方案,比如36氪有哪些具体的服务或产品,是否与他说的这些发展有关?要知道,36氪现在面临的现实是,根据Wind金融数据,近20日的二级市场筹码分布中,获利比率仅有0.65%,平均成本9.68美元/ADS,90%的成本区间为1.73-13.95美元/ADS。而截至12月10日美股收盘,36氪的股价只有1.32美元/ADS,比平均成本低86.36%,比发行价低90.90%。目前,36氪的前几大股东分别为:蚂蚁金服、徐传陞(可能代表经纬创投)、冯大刚、国宏嘉信、九合创投、上海旌卓(法人代表为徐传陞)以及刘成城,前7大股东合计持有61.38%的股权。其中,冯大刚为CEO,其持股比例,要略高于创始人刘成城。陆玖财经留意到,冯大刚为传统媒体人出身,曾经供职于经纬创投。经纬创投和冯大刚在这家传媒科技公司中,拥有实际话事权。坊间有人说,36氪可能用其内容,让一部分读者先看到了未来。而它的股东们,却很难看到这家媒体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