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一圈,阿里再次站到起跑点

发布于2021-11-14 16:26:00

这家公司在第二圈的赛道上,想法发生了变化。

大家都看到了,阿里摊牌了,我不玩数字游戏了。


双十一的发明者,阿里,今年干掉了秀肌肉的大屏幕,淡化处理了交易额。

 

1994年,凯文·凯利在《失控》中给我们无数次强调了系统迭代和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互联网用赢者通吃的零和游戏,给我们带来了飞速发展的二十年,社会的资源和渠道,都被重新洗牌了一遍,但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聚合在一起的资源,可能又到了分开的时候,于是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公司并购或者拆分。

 

就像李佳琦和薇娅天天都在上演购物节一样,双十一作为阿里大的分布式系统中的一套小系统,也正在面临被重新定义和重新组装。

 

而这套系统重新定义自我的过程中,有几件事情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这件事情,表象上看是双十一的变化,本质上却是阿里在变。

 

第一, 阿里从一家数字驱动型公司,正在转变为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公司。

 

第二, 在品牌和营销层面,阿里正在从一家求大求强的公司,转变为一家更有责任感的公司,懂得了以柔克刚,学会了真正的太极之术。

 

第三, 这家公司的业务风格以及展现出来的气场,正在从浪漫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第四, 从双十一开始,阿里的很多业务在未来五年内,其意义以及社会使命可能都会被重新定义。

 

就像一棵榕树,在早期开枝散叶的时候,它只需要管好自己的身体,但是有一天当它足够大的时候,一个生态就已经形成,如何良性让这个生态延续,就不仅仅是树自己的事情了。

 

5403,3491,看看就好了,数字始终会让人觉得肃然起敬,不经意间,阿里已经真正站在了第二圈的起跑点,这时,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公司。

 

01


双十一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今天的阿里,本质上已经是一家分布式系统的公司。

 

旗下的动物园公司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存在,很多时候,站在外界我们会好奇,阿里为何一直不能把这些业务打通,甚至盒马送个外卖饿了么的骑手都不参与。但是在一个分布式的生态里,小型生态与生态之间究竟如何控制关联,其实非常重要,打通有打通的好处,不打通有不打通的时间差,阿里如今账上的现金流足够让它奢侈地去看子弹飞一会。

 
双十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阿里整个分布式系统的一次大检验,也是倒逼各个业务部门迭代技术和服务的压力源,更是阿里向所有合作伙伴展示自己强大实力的秀场。
 
但是,双十一本身却正在从一种行为转化为一个小型系统,甚至需要专门的团队常年为之策划和准备,经过十二年的洗礼,阿里很显然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双十一展示自己的肌肉,各个业务部门的承压能力,也不再需要双十一去倒逼,那么它存在的价值就不能再仅仅是一个数字展示。
 
双十一给阿里带来了什么?
 
每一年,阿里都可以用数字来告诉外界,谁是中国电商毫无悬念的王者,且其他玩家与我差距有多大。
 
中国最抗压的云服务,阿里云在每一次的双十一中,都会成长一大截,双十一基本上是全球最大的流量洪峰。
 
品类最齐全,话语权最强的供应链体系,无论是京东还是拼多多,目前在平台SKU上,还无法跟阿里正面抗衡。
 
重新定义了中国快递业,三通一达从消费者主导型公司,转变为了电商卖家主导型公司,阿里仅仅通过整合,就完成了快递的布局。
 
拉动了国产品牌的崛起,成为了新国货最主要的孵化地,从这里走出去了完美日记、御泥坊、戎美股份、三只松鼠等等一系列的上市公司。
 
但是,双十一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几年拒绝双十一的舆情越来越明显,一口老炮舆情监控系统显示,连续四年,双十一的负面舆情指数都在15%以上的增长。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体验,电商行为的三大指标,双十一现在可能已经违背了三个,因为它太大也太臃肿,承载的欲望和期望也太高。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可谓是中国吸金能力最强的公司,对于数字的狂热追求,曾经充斥在这家公司的里里外外,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我们就发现阿里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内部孵化,形成了今天庞大的动物园系统。
 
那么,当政策不再鼓励互联网巨头们一味追求数字增长后,如何苦练内功,让业务真正良性发展,对社会做出相应责任,就变得非常重要。
 

02


重新定义购物节价值



今年双十一,阿里跟京东两家在品牌宣传以及广告营销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场面,似乎双十一变成了京东的主场。
 
一个事件公司层面的宣传方向,基本就代表了公司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定调。
 
京东今年在双十一大秀肌肉,其实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告诉外界,京东在电商这件事情上,还是唯二的玩家,是那个唯一跟阿里掰手腕子的对手,拼多多就不谈了,这些年它的态度一直很明确,百亿补贴,天天双十一。
 
而最终的结果也是明显的,京东今年最终成交的数字增速,也远远高于阿里,京东商品交易总额3491亿元,同比增长29%,天猫双十一总成交额为5403亿元,增长仅8.45%。
 
其实,业内人士基本上早就明白双十一成交额这个事的猫腻了,平台作为游戏制定者,控制一下数字的上下浮动,并不是难事,收一收,放一放,无非就是资源倾斜的多少而已,被人诟病已久的刷单一说,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反观阿里今年的宣传重点,我们可以看到几个信号,谁生的孩子谁负责教育,阿里开始回归,关注双十一各个环节参与人群的体验感了。
 
其实,大家对于购物狂欢节的后期走向已经有了基本共识,帮助新国货品牌崛起,成为品牌孵化器。
 
未来各家电商面临的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就是品牌的迭代,随着人口代际的加快,现在可谓是三年就是一代人,消费品品牌的生命周期变得非常短,电商品牌的流量资源足以孵化出一个现象级的消费品,谁掌控更多的新锐消费品品牌,谁就掌握了未来的增长密码。
 
另外一方面,今年阿里的关注点再次回归用户,公益意味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小众群体的关注度提升到了最主要的位置。
 
也就是说,未来的双十一,对于阿里来说,也许会变成一个社会责任感集中展示的契机,如何让所有的人享受到电商带来的福利,如何把服务做到精细化,细微到毛细血管里去,这都会是业务导向的重点。
 
回归用户,回归服务,扶持中小品牌成长,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03


阿里终于学会了太极



数字被抛弃的背后,其实是阿里整个对外风格的转变。
 
曾经的阿里,几乎怼遍了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正面刚是它一直的风格,毫不掩饰地展示肌肉和能力,甚至事情从做都还没做,就已经几十个亿的规模畅想了。
 
但是,最近一年,阿里真正学会了马云热衷的太极,这家公司开始知道退步、收敛以及等待。从上一次的女员工事件到今年双十一的舆论处理,都明显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阿里更愿意在表态之前倾听,以及放低自己的身段。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锋芒毕露,需要通过言语和行动,来展示自我的强大,一个公司也一样,在发展的前期,都需要不停向外界证明自己,你不知道,我就用铺天盖地的数字震慑你;但是当一个人成熟之后,一个公司成熟之后,收敛,内卷,自我进入内循环,然后跟外界形成一个和谐平稳的正向循环,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阿里在主动放弃对双十一数字的狂热追求,拆掉大屏幕,去数字化,减少对外宣传,降低社会对数字的预期和关注。
 
这就是太极中退的艺术。
 
当很多事情,到达了物极必反的临界点时,如果你不及时退一步,可能就会出现很多无法挽回的结果,天时地利人和,阿里今天面对的这个环境,也许加速了它明白退的重要性。
 
回到我们最初提的阿里分布式系统问题,双十一的改变,其实只是这个庞大系统改变的一个缩影,本地生活面对着美团,天猫淘宝面对着京东、拼多多甚至抖音和快手,阿里云面对着腾讯、华为,流量就是互联网的血液,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解决内部流量互通的问题,让业务与业务更好地形成互通,才是这一圈的核心任务。
 
如果说马云是一个绝对的浪漫主义者,那么张勇则是一个纯粹的务实主义者。
 
一个务实主义者,会让曾经充满了故事与宏大理想的阿里巴巴,走向何处?他是要让阿里变得更大,还是更好,这也许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科技向善,算法和流量一定也需要价值观,双十一的变化已经在告诉我们,这家公司在第二圈的赛道上,想法发生了变化。

而不变的东西,就让那些熟悉这家企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自己去感受吧。


陆玖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