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带队,撬动酱酒大搞投机

发布于2021-10-14 11:22:00

当市场开始逐渐逼迫行业劣质资本与品牌出清时,有可能疯狂赌“最后一把”投机主义资本,或将为行业埋下“黑天鹅”。

酱酒好喝,但是酱酒的路却不好走,所有人都想从茅台的口中分一杯羹,资本首当其冲。


资本混合着红与黑,城头变幻大王旗,对于当下酱酒产业来说,资本这把“双刃剑”正在大杀四方:一方面,资本的疯狂涌入,让酱酒产业名声在外,对产业的助推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资本裹挟着各路名不见经传的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台”,市场迷失在“染酱即热”的狂热造富中。


遏制酱酒资本的投机主义,已经是刻不容缓的话题,当市场开始逐渐逼迫行业劣质资本与品牌出清时,有可能疯狂赌“最后一把”投机主义资本,或将为行业埋下“黑天鹅”。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何资本近两年疯狂涌入酱酒行业?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0年1-12月,中国酱香型白酒实现行业销售收入1550亿元,约占中国白酒行业总销售收入的26%;但同时酱香型白酒实现的销售利润为630亿元,占中国白酒行业利润的39.7%,利润率高达40.6%,是白酒行业不折不扣的“金手指”。


在此前,金融、期货、房产等高利润行业是资本追逐的“肥肉”,酱香型白酒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占压资金、酿造工艺复杂等原因,成为资本不敢逾越的“鸿沟”。但在诸多短平快高利润行业穿越“逆周期”时,酱酒产业自然而然上了资本的“菜单”,甚至融创等房企,也成为进入酱酒产业的资本主力军。


如果从浓香型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看酱酒产业,目前的酱酒产业还处于上半场,且处在产业非常落后的阶段。超过千亿资本进入酱酒产业,正成为有形的推手,让一大批酱酒序列化地崛起,不仅重塑了酱酒格局,也在深刻改变着这一行业。


近年来,金东、高瓴、融创等五花八门的业外资本都纷纷涉足酱酒,但行业的悲喜并不相通。


过往十年,不乏资本与酱酒实业相互赋能的成功案例。


2009年,拥有华致酒行金六福等诸多品牌的金东集团,成功收购贵州珍酒厂,并改制组建成立了“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珍酒也从濒临倒闭逐步成为酱酒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


2021年,知名投资机构高瓴加码酱酒赛道龙头金沙酒业融创中国也押宝衡昌烧坊


当然,也有资本因为水土不服败走麦城的案例,如海航、娃哈哈,分别斥资150亿元重金押注酱酒领域,如今只有业界的反思言犹在耳。


甚至五粮液、古井贡、洋河、今世缘、水井坊等其他香型酒企也试图在酱酒领域分一杯羹。


在热闹的过程中,大量投机主义者也看准机会开始涌入酱酒市场。面对酱酒5年的酿造周期,等不及的极个别不良资本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也与贵州酱酒产区建设、维护产区形象、塑造产区口碑与品牌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遏制酱酒资本的投机主义?


这个话题已经引起整个行业乃至监管部门的关注。因为,资本的无序进入以及可能造成的混乱,最终可能会拉上整个酱酒产区的形象埋单。


市场与消费者也在对投机主义的资本“用脚投票”。近段时间,国内多地市场中的酱酒开发产品出现滞销,“去库存”成为不少贴牌酱酒终端商的首要任务。酒周志观察认为,这并非坏事。酱酒产业在市场环境下,正在向涌入投机主义资本说不,逼迫行业劣质品牌的出清。


但越是在规则与乱象“拉锯战”的时候,越是要高度警惕的时候。当市场开始逐渐逼迫行业劣质资本与品牌出清时,有可能疯狂赌“最后一把”投机主义资本,或将为行业埋下“黑天鹅”。


如何遏制资本的投机主义?酒周志认为关键还是在监管部门与行业规则。


今年8月,监管部门对酱酒资本热进行了重点酒企座谈,被业内认为是酱酒热迎来强监管的信号。此后,茅台镇不少依靠贴牌生存的不正规中小酒企也迎来整顿,肃清酱酒行业的贴牌乱象……


但是,对于资本的投机主义,监管部门应该把好“两道关”。


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该厘清与资本的关系。


今年,洋河与上海贵酒的商标官司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贵州贵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贵酒背后的“海银系”在遵义投资设立企业,注册与“贵”相近字号时,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明确披露对贵州贵酒,存在有侵权风险,“最后由相关领导沟通协调在贵州注册相关企业,在这几家企业内档中,也有相关报告及沟通记录记载。”


当其他投资红利减少时,资本嗅到了“黄金”的气息,争先恐后地涌入,监管部门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不合理的诉求敢于拒绝。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制定行业准入规则的刚性尺度。例如,对于监管部门明确告知资本准入门槛与机制条件,把资本的投资周期拉长,将真正做事的资本留下来,避免“赚一把就跑”短平快思维。



陆玖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