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各大购物网站最火的除了服饰和美妆,就是智能健身设备了。不少人在朋友圈广告已经几次刷到了这面镜子。
全套运动装备的年轻人,在灰色的薄薄镜子前,对照镜子里的教程挥洒汗水——这似乎是目下最火、最富有科技感的时尚运动场景。
镜子广告的推送主体“FITURE拟合未来”,是一家新兴的家庭科技健身品牌。类似智能健身品牌如keep、咕咚FITMORE、lululemon、悦动圈、万达康、亿健等等,主打的智能健身产品都是健身镜。
健身镜,听上去是一个小众群体中的小众设备,但它的市场前景却不可小觑。
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能达到约18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820亿元人民币。其中光是健身镜的市场规模就能达到约112亿元人民币。
数据表明,某头部品牌健身镜在双11预售榜排名健身设备类目的前五。业内人士判断,在2021年智能健身赛道大爆发的环境下,今年“双11”也是健身镜集中抢滩登陆的时间点,必将面临“百镜大战”的局面。
然而在一些运动博主测评反馈中,这面镜子并没有宣传中那样神奇。尤其是对于资深健身人士,健身镜的指导课程是非常笼统而薄弱的。
健身镜真的是智能健身领域黑科技式的进步吗?为什么说健身镜把年轻人“忽悠瘸了”呢?
1、打动人心的镜子
“站在健身镜前,恨不得问一句‘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准备今年双十一入手健身镜的90后张梦说。
她第一次种草健身镜,是因为不久前在北京国贸逛街误打误撞进了FITURE的门店。一进店她就被墙上一排排的镜子吸引了过去,毕竟看到镜子就想要照一照,是女孩子们刻在基因里的习惯。
而这家店的镜子,压根儿起名就叫“魔镜”。她被安排在镜子前试用了半小时。
连接APP后,根据在inbody上测出的身体数据,她开始了从拉伸一系列定制训练。要是动作没跟上,镜子还会提醒哪里做错了,这让张梦得到一种“被关注”的运动喜悦。
从侧面看,镜子的厚度不及张梦手掌厚度的一半,甚至还达不到一个穿衣镜的厚度,在家里贴墙放置也不会太占空间。银灰色的镜面,不仅可以照到镜子外运动的自己,还能反映出镜子里的老师。除此之外,镜子还会显示运动时长,消耗的卡路里,和本周的健身目标。
但它尊享款8000多的价格,也让张梦望而却步。尤其是屏幕越大,镜子质感越好,画面越清晰,售价也就越贵。
最终最后真正打动她的,是店家分期付款的宣传:“每天一杯奶茶钱,把智能健康生活方式带回家”。
FITURE店内,一款原价3799的健身镜双11预售促销价格到了2799元,店家宣传中可以达到“日供可以低至13元”,总共分为12期来购买。虽然机身材质差一点,但也可以顺利“拔草”了。
备受健身人士追捧的健身镜,是在今年年初火到国内的。最初健身镜兴起于美国,由纽约居家健身设备制造商Mirror的女创始人Brynn Jinnett Putnam发现这种需求。
Brynn出身于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因为怀孕,所以只能在家锻炼。她发现自己只需要一面对照的镜子,再加上一个视频播放器,就可以在家里练起来了。于是她把这些功能集中之后,委托墨西哥的工厂制造出了第一款宽56厘米,高132厘米,厚3.5厘米的智能健身。
去年6月29日,Mirror被加拿大运动品牌Lululemon用5亿美元收购,成了其内部的一家独立运营公司。
国内健身镜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后疫情时代大家不方便出门健身,居家运动成了“刚需”;另一方面,国内大型互联网健身平台的兴起,也看上了健身镜的风口,希望在智能健身赛道上分一杯羹。
不少大厂比如百度、小米,甚至华为都已经在智能健身市场有所布局。比如百度旗下的“添添”智能健身镜,主打的是家人一起健身的运动场景。
在这款健身镜的造势广告里,“一家人边玩游戏边消耗卡路里”,听起来有趣又温馨。其中最关键的宣传点是“8号0点可加购物车”,很显然又是在为双十一的购物节做准备。
这款健身镜标准版售价4199元,旗舰版售价4699元。相比之下,FITURE家的3999和8000多的价格覆盖的市场更高端。另一款名为TIFIT的智能健身镜售价能达到9999元,而悦动圈健身镜定价更卖到了4万元的“天价”。
而且,一些品牌健身镜中的课程并非随镜赠送,还要另外购买,价格为一年1000多元的。
让人不禁想问,这么高的价格入手一面镜子真的值吗?
2、黑科技健身,一条产业链
智能健身镜的高昂价格,要从“智能健身”的概念说起。
实际上从广义上来讲,脱离传统运动模式以现代科技参与的运动方式,都可以划归到为“智能健身”的范畴。它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个性化”,另一个是“高效”。
比如说配置健身环的Switch,就是智能健身的基础形态。而动辄几千上万的智能健身镜,则是智能健身的市场更高级的形态。将来一旦出现元宇宙下全息投影模式的健身环境,将球类训练、阻力训练在特定场景下加入其中,或许可以想象为智能健身的高端形态。
购买一面健身镜真正的消费点并不只在镜子本身,它是一条不同于传统健身行业的产业链,包括硬件、软件、课程设置、后续服务。
智能运动健身产业链的上游是硬件和软件供应商,包括健身镜的镜面、镜架、屏幕、设计、工艺规格等等。不同价位的健身镜,从硬件上就有极大差异,比如YUPP健身镜的屏幕只有32寸,而万达康和咕咚FITMORE的屏幕明显更大。
虽然硬件是用户体验的基础,但明显软件的匹配会从根本上区分不同品牌智能健身设备的竞争力。
软件竞争力包括图像视频、语音识别等等。比如最初设计健身镜的Mirror配置的一直都是2D摄像头,而如今最高档的健身镜摄像头都适用3D模式。据悉,高端健身镜的3D摄像头能把光点打在人体全身,由此捕捉到人体的骨骼节点和运动轨迹。
产业链的中游是智能算法开发和健康管理,课程设计、课程直播和远程指导功能是智能健身赛道的共性优势,在除健身镜之外的其他智能健身设备上一样适用。
比如被称为“健身界的苹果”、“智能健身领域的独角兽”的Peloton公司,卖得最好的是一款自带屏幕的智能动感单车。
这辆带屏动感单车最“能打”的点不只是先进的软硬件,而是引人入胜的配套课程更新——动感单车本身每辆售价1995美元,但每个月光是配套课程费用就要39美元。
配套课程越来越成为不同品牌健身镜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讲,大多数健身镜都会配备瑜伽、普拉提、HIIT等大众课程。但为了实现教练课的独特性,KEEP健身镜拥有尊巴在中国的独家在线版权,YUPP推出了直播小班的私教课,而FITURE则专门组建了一个叫做“FITURE FORCE”的专业教练团队。
健身镜产业链的下游是健身房、私教工作室等B端受众,和居家健身的C端客户。Keep、咕咚等线上健身软件,已在长期的运营中积累了大量用户资源,为向社群运营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Fiture的社群“沸活圈”,宣称已有来自300多个城市的上万“圈友”,在社群里参与运动分享打卡。
由社群聚集的有健身习惯的年轻人,成了智能健身赛道C端用户的新来源。
3、新思路还是“幻想税”?
“某名牌跑步机,专卖店购入,使用次数屈指可数,现转让”、“小型跑步机,只开过两回,每回用半个小时,给钱就卖”
随便登陆某二手交易平台搜索“跑步机”,就会发现无数家用跑步机的转让信息。照片里的家用跑步机上,不是堆满了杂物和孩子的玩具,就是搭满衣服成了晾衣架。
当年入手跑步机的人们,也是在激情购买后,在家里一步步闲置落灰的。网友把这种信心满满购置产品,设想中靠购买某物实现自己达不到的生活,但实际上并不能带来任何改变的消费行为称之为“幻想税”。
那么智能健身镜会成为新一代的“幻想税”吗?
“现在去健身馆还比较麻烦,器材都是大家共用的,不那么卫生。”健身爱好者王超对健身镜前景充满期待。
他认为现在许多健身房教练的水平层次不齐,而健身镜则可以在家随时用,而且有姿势监控和指导,都是专业姿势指导,更让人信服。“平时不用的时候也是一面镜子,放在那里很方便。”
智能健身设备的确是技术和智能属性强化之后的运动新思路,但现在主要是卡在高价和用户难以适应的问题上。
健身博主“帅soserious”在测评Mirror健身镜后,对于它的态度比较开放:“第一次使用它的时候,确实被这个概念吸引了。”拳击、瑜伽、力量,甚至是舞蹈、太极课程,都能通过这面镜子选择学习。
“用着用着我就发现,好像把手机放在普通镜子前,也能实现这一点,而且还免费。”他说,而其中高端功能例如实时交互和自选音乐等,要么需要订阅Apple Music产生额外花销,要么需要连接智能手表,如果单纯作为一面镜子,它又显得太暗了。
“至于前置摄像头,因为动作过于尴尬,一般我都会把它关掉。”不仅仅是他会选择忽略掉具有最关键交互功能的摄像头。许多人都曾质疑镜子自带的摄像头,是否会涉及隐私安全风险:“难不成不用的时候还要盖起来?”
许多人都记得赵本山小品《卖拐》中的一个桥段:本来行走正常的范伟,在赵本山的一阵忽悠下,硬是变成了一个瘸子,需要拄拐杖行走,末了他还把原来的自行车也送给了忽悠自己的赵本山。
对有些人来说,智能健身镜会不会也是这根拐杖。
(作者 | 郭照川,编辑 | 贝尔)
双十一“百镜”大战,火爆的健身黑科技,是暴打韭菜的智商税吗?最先出现在霞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