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Forever 21在天猫和京东旗舰店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29日暂停线上运营,且在5月底之前处理完退货服务。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进入4月后,北京、深圳和上海的店铺都在全场甩卖,甚至放出了“清仓大减价”的牌子。
一时间,关于Forever 21将退出中国市场的猜测一时间甚嚣尘上,虽然Forever 21官方没有宣布,但是从这些迹象来看,一切都像极了去年退出中国市场之前的Topshop和New Look。
从去年开始,Forever 21就先后关掉了天津、杭州、北京、重庆等地门店,根据品牌官网的信息,目前只剩下11家店铺,布局范围缩减至华东地区。
实际上,即使Forever 21没有官宣退出中国市场,但是在国内也日渐式微。午茶君上个月去Forever 21南京东路的实体店时,以为走错了地方,款式还停留在90年代的风格。
Forever 21创立于1984年,创始人是来自韩国的张东文夫妇,以20岁左右女孩的甜美风格为主,那个时候凭借着低价和紧跟潮流快速在美国打开市场,陪伴我们很多年的《生活大爆炸》中也曾常常出现这个品牌。
如今,随着《生活大爆炸》即将和我们告别,Forever 21的发展也进入了寒冬。
三巨头 为什么没有Forever 21
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如今优衣库,ZARA和H&M占据了消费者选择的排名TOP 3,而同时期进入国内的Forever 21为何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可以说,Forever 21在战略上的布局很“想不开”了。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选择把第一家店开在对快时尚接受度高的一线城市,而是开在了江苏常熟,随后因为经营惨淡退出了中国市场,而再归来的时候已是2011年,那个时候优衣库,Zara和H&M早已在国内铺开了线下店。
在品牌发展上,在2010年以后,快时尚的竞争越发激烈,各大品牌都试图丰富旗下品牌线赢得新的增长点。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当H&M和优衣库频频推出大牌设计师合作款,向各大IP靠拢以及发展更高端品牌的时候,Forever 21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发展更便宜的品牌F21 RED(价格在1.9—7.9美元,约12—60元)。
众所周知,快时尚品牌的衣服质量一般,但是十几块的衣服,真没几个人敢穿。当初Forever 21在创立这个低价品牌的时候,计划三年内在全球布局1200家门店,最终这个品牌甚至没有走出美国市场。
而ZARA、优衣库、H&M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快时尚市场占据头部位置,主要是得益于定位清晰,ZARA和H&M将T型台上的最新流行元素,以最快的速度以低价在市场上售卖;而优衣库注重单品的科技创新,把基本款做到极致。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入乡随俗,不仅体现在衣服尺寸上,在互联网时代,网购,联合中国流量明星进行推广变现,愣是一个都没“放过”。
快时尚品牌且行且珍惜
虽然ZARA、优衣库、H&M这几个品牌发展看起来顺风顺水,但是无法忽视的是,这几年来整个快时尚品牌发展陷入发展瓶颈的事实。
近日,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公布的2018财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的12个月内,集团净销售额同比上涨3%,净利润同比上涨2%。
无独有偶,H&M集团2018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分析人士表示,即便是这样,H&M的增长也是通过大幅度打折促进销量实现的。
Gap的境况就更为惨烈一点了,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Gap集团整体增长了4.6%,但主品牌Gap的增长却为负数。
这几年快时尚小品牌频频关店,退出市场;领头品牌也进入个位数的低增长阶段。这一转变和前几年揭露出的快时尚背后的“丑陋”真相有关。
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人们开始意识到便宜、快速和低价的背后是对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和对全球环境不可逆的伤害。
据相关媒体报道,时尚业是全球仅次于石油业的第二大污染行业,其中快时尚是服装产业中污染最严重的类别。而最先一批实行衣物回收的H&M,却被曝出2013年以来在丹麦焚烧了60吨滞销衣物,平均每年12吨。
现在,越来越多许多消费者开始重新思考快时尚,开始意识到年复一年换的衣服对环境造成的负担。而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调查显示,他们更倾向花大价钱买奢饰品和小众品牌,更倾向于接受倡导环保的新理念。
而以往照搬大牌,低价出售的传统快时尚模式,也会被逐渐淘汰;对于快时尚品牌来说,把握当下潮流,向科技,数字化转型,也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