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伟财经:银行机构应立即收手违规房贷了 否则等的将是被监管部门严厉处罚

行业研究 发布于2019-07-26 15:15:32
据媒体披露,5月以来,银保监系统共公示了38张涉房罚单,涉及银行约30家,覆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和农信社等,罚单总额超2000万元

据媒体披露,5月以来,银保监系统共公示了38张涉房罚单,涉及银行约30家,覆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和农信社等,罚单总额超2000万元

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业界人士会对监管部门严控房贷做法点赞,认为这么做有利抑制房地产信贷日益膨胀态势,无疑也会对防化金融风险创造有利条件。但是,仍有少数人对银保监会这种做法还不太理解,甚至还会对银保监会将监管利剑砍向违规房贷的做法产生某些歧义,觉得银保监会是在故意找银行机构的岔子,也更不弄明白监管部门为何要这么做。


事实上,银保监会这么严厉打压违规房贷,也是事出有因,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迫于一种无奈。因而,银保监会将监管利剑挥向银行机构违规房贷是有其深刻用意的。


众所周知,中央政府自去年以来对房地产风险引起了足够重视,提出了“房住不炒”和房子回归居住属性等调控指导思路,各地政府在这种调控思路指导下,出台了严厉的调控措施多大400余项。近期,多部门三个月内四次发声剑指房地产,继5月17日银保监会出台23号文重申严格监管房地产融资后,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6月中旬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上指出,必须正视一些地方房地产金融化问题;而后7月初,房地产信托被收紧规范;7月12日,发改委发文要求房企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可见,监管部门出台的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国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已露端倪,如果再不向房地产领域违规信贷行为说不,不对房贷进行全面及时刹车,房地产贷款恶性膨胀趋向及其风险惯性将无法改变,其后果将是非常危险的。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结构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全部人民币贷款增加了9.67万亿元,同比多增6440亿元,但住户部门贷款增加了3.76万亿元,占了三分之一强,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房地产领域。所以,严厉惩治违规房贷,其实就是严把房地产信贷风险,避免房地产引发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金融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容不得各级政府尤其是金融监管部门有丝毫含糊,也需要银行机构服从并服务于这一宏观调控大局。


同时,要看到,房地产领域是银行机构信贷违规行为的重灾区,尽管金融监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并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仁至义尽和苦口婆心地规劝,然而也似乎成效不大,不少银行机构对禁令熟视无睹,甚至是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或公开违规,或打监管擦边球,为着追求稳固而又较高的房贷收益,不惜违规发放房贷。从目前看,银行机构违法违规发放房贷行为,主要包括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不尽职等等;更为严重的现象是,还有一些银行机构在审贷上把关极其不严,使得一些贷款人钻监管空子,为各类变换马甲的“首付贷”复活提供了契机,极大地增大了银行房贷风险。显然,如果对违规发放房贷或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暗道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行为监督不力的话,极易导致借款人违约风险和骗贷案发生,给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埋下风险隐患。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也会给楼市调控带来更多阻力,也有可能使严调控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被毁于一旦,使得我国房地产调控陷入一个难以破解的怪圈。很明显,今年以后监管部门将监管重拳砸向违规房贷,实行严厉惩处,既是防范房地产信贷规模失控、将房地产引向良性发展轨道的需要,也是增强监管威慑力,让银行机构长记性,增强自我约束力和房地产信贷合规经营意识的现实需要。


为此,全体民众应对银保监会严厉惩治银行机构违规房贷行为予以充分理解,唯有严惩才能确保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最终造福广大民众;银行机构也应予以积极配合,时刻敲响自律与合规警钟,唯有严监控才能确保银行经营长治久安,永无金融风险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