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浦东创投集团文新春:撬动1000亿基金群,形成“铺天盖地”立体投资面

发布于2024-04-18 19:40:00

上海市委金融办近日发布通知称,支持浦东等8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并同步公示了区级政府引导基金清单以及相关扶持政策。其中,浦东新区引导基金主体为浦东引领区产业发展基金及各下设产业引导母基金。

浦东引领区产业发展基金的管理机构为今年1月正式挂牌运营的浦东国资创投平台——浦东创投集团,该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拟发挥国资创投引领和补位功能,打造服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体系。

挂牌以来,浦东创投集团业务开展情况如何?有何特色打法?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发挥国资创投的补位功能?对此,浦东创投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文新春近日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在他看来,在逆周期阶段,上海国有资本更应发挥“压舱石”作用,建议以市级引导基金作为有限合伙人(LP),投资各区内优势产业基金,在逐级放大资金杠杆效应的同时,能更好规划全市的科技产业布局。

浦东创投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文新春

文新春介绍,自挂牌运营以来,浦东创投集团围绕自身业务布局,形成了以天使投资、产业投资、战略投资、基金投资协同联动的新格局。目前,浦东创投集团在管基金规模65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基金规模270亿元。

展望未来,文新春表示,浦东创投集团未来三年将完成项目直接投资200亿元,同时通过引领区基金布局,带动1000亿元基金群,吸引2000亿元社会资本,助力浦东科创企业跨周期发展。

撬动1000亿基金群和2000亿社会资本

证券时报记者:作为浦东新区新揭牌的股权机构,浦东创投集团目前业务布局和开展情况如何?

文新春:浦东创投集团自今年1月4日正式挂牌运营以来,围绕自身业务布局,形成了以天使投资、产业投资、战略投资、基金投资协同联动的新格局,有效发挥国资创投引领和补位作用。在龙年初始便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追风逐浪”的干劲,聚焦“创新药”、“数据港”、“未来车”等硬核产业赛道,服务新一批科技领域产业项目扎根浦东科创沃土。

目前,浦东创投集团在管基金规模65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基金规模270亿元,已形成了引领区产业发展基金、科创母基金、天使母基金等三大母基金为引领的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

证券时报记者:展望未来三至五年,浦东创投集团有什么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

文新春:浦东创投集团未来在规划布局上将实施“四大行动计划”:一是科创产业投资促进计划,在未来三年完成项目直接投资200亿元;二是重大项目招引提升计划,通过引领区基金布局,带动1000亿元基金群,吸引2000亿元社会资本;三是投后赋能企业成长计划,将链接政策资源、金融资源、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形成多元服务的投后增值赋能工具箱;四是浦东创投品牌培树计划,以党建引领汇聚资本合力,以品牌赋能引领主业发展,发挥“合伙人之家”平台功能,持续提升国资创投平台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目前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浦东创投集团打造成具有产业引领力、市场影响力的浦东国资创投平台,引导更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集聚浦东、赋能科创企业,助推浦东区域“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在国资创投领域书写生动图景。

证券时报记者:浦东创投集团旗下既有母基金也有直投基金,所投的子基金和直投项目侧重哪些赛道,基于什么方面考虑?

文新春:在基金布局方面,浦东创投集团目前已形成包括引领区母基金、浦东科创母基金、浦东天使母基金在内的三大母基金矩阵,其对应的功能也各有侧重。

其中,引领区母基金聚焦“投大投强”,重点把握“硬科技”培育和逆周期调节。以国有资本为基石,充分发挥基金杠杆作用,通过打造母子基金群实现投资二次放大,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浦东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天使母基金聚焦“投早投小”,重点围绕“四大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等领域发挥国资天使投资人的引领补位作用,截至目前,已形成重点推进项目40个,完成立项16个,投资7个生物医药、智能智造、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项目。

科创母基金聚焦投“硬科技”,目前已完成8只子基金的设立,在实现浦东六大硬核产业全覆盖的基础上,拓展子基金招商功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基地+基金”运作模式效能,在持续扩大投资成效基础上发挥出较强投资引领作用。

在产业直投方面,根据已投项目的投资赛道来看,浦东创投集团主要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分别占比42%、32%、16%。

引领浦东科创企业跨周期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浦东作为股权机构集聚区,可以说并不缺创投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手笔设立浦东创投集团,基于什么考虑?

文新春:尽管浦东创投资源集聚,但我们发现,早期科创企业作为走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能级跃升最前沿的市场主体,未来发展高度不确定性,社会资本基于逐利属性,往往出手更加谨慎。

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国资创投的市场影响力和要素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浦东创投集团成立的初衷,以国有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为纽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底层创新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资本支持。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浦东新区也在大力发展股权投资行业,您认为浦东发展股权投资行业具备哪些优势?

文新春:浦东新区是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多年来扎实推进资金、资源、资产联动协同发展。

首先,在金融要素方面,浦东作为金融要素市场最为完备、最为开放的地区之一,依托强力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流入,形成“虹吸效应”。截至2023年,浦东新区集聚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及管理规模在上海乃至全国均位列前茅。

其次,在创新策源方面,浦东依托大科学设施、国家实验室、明珠人才政策、创新应用平台及园区、孵化器等,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数据优势,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创新氛围。

最后,在产业集群方面,“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在浦东快速发展,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其中,浦东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条件最好的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研发能力全国领先,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一类新药200余个,约占全国的20%。

证券时报记者:与上海其他国资创投相比,浦东创投集团有哪些优势以及独特打法?

文新春:相较于其他上海国资,浦东创投集团还有其特殊使命,一是协同联动区属资源,助力浦东新区招商稳商能级提升;二是加强逆周期投资,引领浦东区域内科创企业跨周期发展;三是培育壮大本土优秀企业,努力形成“铺天盖地”立体投资面。

在助力科创企业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浦东创投集团将通过发挥“创投项目库”“行业专家库”“共享数据库”的资源优势,围绕被投企业需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聚链成群”,促进创新企业培育和创新产业发展。

在打法上,浦东创投集团主要在“投大投强”及“投早投小”两端发力。在“投大投强”上,浦东创投集团聚焦投四类企业,即具有产业带动的龙头企业、具有自主可控的核心企业、具有战略招商价值的总部企业及具有功能溢出效应的平台企业。

在“投早投小”上,浦东创投集团依托天使母基金,在投资逻辑上重点抓四个方向,一是风险高、社会资本关注少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二是抓硬核科技、前沿技术;三是抓要素引入;四是抓“明珠人才”。

建议市区联动建设上海创投生态

证券时报记者:围绕募投管退等环节,您认为上海股权投资行业目前存在哪些痛点和堵点?

文新春:上海虽然已出台各类举措鼓励投资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但当前科技领域投资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募资方面,受国内国际宏观环境及私募监管趋严等影响,投资机构近几年在募资方面承受较大压力,资金来源受限。

投资方面,对于国有创投来说,“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险属性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传统考核目标存在偏离,加上风险容忍机制不完善,使国资投资人在统筹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存在困扰,可能贻误最佳投资时机。

投后管理方面,孵化培育周期长,被投企业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服务赋能手段有限,投后管理成效很难量化评估,导致投资团队在跟踪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方面动力不足。

退出方面,我国90%私募股权基金都以IPO实现退出,渠道较为单一。面对“退出”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在完善中小企业并购市场和私募股权交易市场方面任重道远。特别是当下IPO上市节奏放缓,“退出堵车”现象亟待化解。

证券时报记者:包括国家和上海近年来都在积极培育和鼓励长期资金、耐心资本,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您认为相关措施效果如何?就上海而言,您认为还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文新春:从结果导向上来看,以浦东2023年的股权投融资轮次分布情况为参考依据,2023年浦东A轮投资事件数150起,投资金额403.29亿元,在所有轮次中均位列第一。相较2022年A轮投资金额180.62亿元,同比增长123%。另外,根据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浦东项目所属行业来看,2023年1308.89亿元投融资规模中有六成资金精准匹配浦东新区六大硬核产业。其中,2023年浦东集成电路产业投融资规模为404.64亿元,较2022年规模增长90%。

然而,要实现耐心资本的稳定增长和有效运作,除了国有资本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外,还要在生态建设方面织密多层次的创新资源网络,打造创投合作伙伴生态圈。

一是整合联动市区资源,促进上海创投生态建设。建议以市级引导基金作为LP,投资各区内优势产业基金,在逐级放大资金杠杆效应的同时,能更好规划全市的科技产业布局,做优做强各区优势产业。

二是加强科创服务合作,探索全要素金融工具组合。建议加强“投、贷、保、担”联动,发挥上海国有投资平台“粘合剂”作用,强化资源整合,重点推动银行、保险、担保公司协同合作,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

三是加强跨境投融资合作,打造全球化资源配置中心。建议市内有条件的国有投资公司探索打造面向海外市场与科创企业的平行基金,以国有企业为母基金出资主体,寻找国际优质投资机构,对接海内外优质子基金管理人,以双平台联动优势探索灵活退出方式,推动国际科技资源高效导入以及助推国内企业出海。

最美人间4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在这万物生长的时节,我们迎来国内创投界的盛举——2024证券时报“寻找创投‘金鹰’、发现企业‘新苗’”计划隆重启幕。

点击下方图片扫码,或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责编:王昭丞

校对:高源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