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七年无产品持续亏损 药捷安康的商业变现难题

发布于2021-09-23 08:20:00


《港湾商业观察》陆永俊

医药行业的亏损特点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小分子药物在全球最畅销药物前十位中占比并不高,但小分子药物仍有光明的未来。这或许也是为何即便药捷安康三年累计亏损近四亿元,且无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却仍旧能在七年获得八次融资的原因。

不过,对投资者而言,一个需要被提及的事实是药石科技现任董事长杨民民先生曾是药捷安康的最大股东。而且,药石科技在天使轮之后并未对药捷安康追加投资。

三年累亏近4亿元 小分子药物还有“春天”吗?

近日,药捷安康(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药捷安康”)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药捷安康是一家以研发为导向、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及开发肿瘤、炎症及心血管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

药捷安康于肿瘤重点治疗领域拥有五个肿瘤小分子产品,包括两个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产品;于非肿瘤管线,拥有四种小分子产品,其中两种产品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以及预计于2021年8月提交一项产品的IND申请。

(来源:招股书)

不过,药捷安康并无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因而并未自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入。所以,公司尚未有盈利并产生经营亏损。公司亦坦言,预计在可预见未来将继续产生净额和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且可能永远不会盈利。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5月31日止五个月,公司分别产生亏损1.11亿元、8537.2万元及2.04亿元。药捷安康的亏损是由于大量的研发成本及行政费用所致。上述期间,公司的研发成本分别为7471.9万元、8393.2万元及1.35亿元。

然而,全球最畅销的十个药物里面有八个是大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的市场现状似乎并不乐观。与大分子药物相比,小分子药物是否仍旧有优势呢?

对此,一位业内分析师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总体来看,小分子能进入的靶点大分子不一定能进入。而且,从价格上看,小分子因为工艺开发相对更成熟,所以在研发速度上也相对更快,研发成本相对低些。需要强调的是,大、小分子药物开发在本质上不是零和博弈,尤其是面对肿瘤这类复杂疾病,未来大、小分子药物药物结合或许是大势所趋。”

成立七年八次融资 逐渐淡去的“药石”身影

虽然没有产品,但自从公司成立开始,资本就对于药捷安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4年成立至今,经历了8轮融资。最近一次发生在2021年7月,药捷安康宣布完成1亿美元D融资,由CPE源峰和国调基金联合领投,Sixty Degree Capital、招商局资本、金浦健康基金、基石资本和江苏瑞华跟投。

在众多投资公司之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家从天使轮即参股的A股上市公司——“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石科技”,300725.SZ)。

药石科技属于CXO行业,主营小分子创新药产业链中的化学合成业务。2016年至2020年药石年复合增速逾50%。作为细分领域的第一梯队,药石科技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35.24%;扣非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增长77.16%。

8月的早先时候,当市场听闻药捷安康完成D轮融资的消息之后,有投资者曾公开询问药石科技关于药捷安康的相关情况。彼时,药石科技回复称“公司持有药捷安康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10%以下,公司不参与其经营。”

(来源:东方财富网)

然而,虽然“药石”身影逐渐在药捷安康身上淡去,但是两者的关系仍值得一提。

招股书显示,2014年药捷安康成立之时,时仍药石科技董事的杨民民先生持有药捷安康95%的股权。一年之后的2015年4月,杨先生因为认购的注册资本人民币55万元在转让期内未足额缴纳,便将持有的95%的药捷安康股权以135万元的对价转让给药石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资料显示,杨民民先生自2014年12月起至今担任药石科技的董事长。

有观点认为,药石科技或在药捷安康的融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港湾商业观察》就此询问公司,公司未予回复。

无论如何,药石科技与药捷安康的渊源颇深。至于前者在后者的融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药捷安康如果有如此大的潜力,药石科技为何在天使轮之后不再对药捷安康追加投资等问题,值得市场关注。(港湾财经出品)

港湾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