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持久战

发布于2020-03-17 09:38:02

  导语:

  上周五(2020-3-13)美国当地时间下午,特朗普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市场即时快速反弹,道琼斯指数在最后半小时反弹近5%,全天收涨9.36%。

  目录

  一、稳定预期的标志事件

  二、全球疫情进展速度及展望

  三、边抗疫边生产的新常态

  四、冲击与风险

  五、中国面临严峻考验

  六、股票市场:理解和推断而不简单类比历史

  一、稳定预期的标志事件

  美国是第三个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西方大国,此前意大利在3月12日宣布进入红色紧急状态,西班牙也在周五提前美国几个小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未来两周数据会继续飙升,恐慌仍然会不时袭来,全球主要国家会相继进入紧急状态。

  如果抗疫是第三次世界大战,那美国加入战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最坏预期,提振了克服危机的概率,但离全面终结病毒也许还很遥远,抗疫将进入僵持战和消耗战。这可能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主流心态。

  虽然美国可能一时半会还不会出台特别严格的对抗疫情政策(实际上美国的疫情相对于欧洲而言轻一些),但这仍然具有标志意义。首先,各国政府积极抗疫的政策正当性提升,美国仍然是西方世界的精神领导。此前有很多限制抗疫的声音存在,包括民众自由、经济冲击以及恐慌本身可能带来其它不确定性伤害。第二,全球领导者缺位的不安全感可能随着美国加入抗疫战争而有一定缓解。全球可能合作建立起在疫情期间关于隔离传播、救治、支撑经济和社会运行以及防控金融风险等新的规范,避免全球陷入无序状态。

  二、全球疫情进展速度及展望

  数据拐点出现在2月10日至2月13日,即日新增感染人数小于日治愈加死亡人数,这个比例大概在10%左右。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用了3周时间控制住疫情扩散,考虑到确诊的滞后性,实际上可能是两周时间。

  从当前的全球不同国家的政府和民众的基础来看,不太可能有其它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通过休克疗法2个月最终达到绝对“闷杀”病毒的终极目标。甚至多数国家也不可能通过严格的控制在2-3周内让扩散态势出现逆转。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国家和民众一定会做一些事情以应对疫情威胁,哪怕是被网友称作已经“躺平”的国家。

  先做个简单的测算,按照目前的数据看,自然日传播速度大概率在20%-40%之间,上限还是下限的差别看起来很大,但其实让全民感染需要的时间只是1个月还是3个月的区别。如果通过有限隔离让传播速率降到15%的话,那么全民感染也就是半年时间,3个月感染倍数不超过100倍。数据只是用做假设测算,毫无疑问现实中日传播速率是动态变化的,取决于负反馈强度。

  备注:日传播速率=日新增感染人数/上日现存总感染人数

  日恢复速率=(日痊愈人数+日死亡人数)/上日现存总感染人数

  从当前全球各国情况来看,韩国控制是非常有效的,日传播速率远低于恢复速率。而日本过去半个月整体是处于平衡水平——传播速率和恢复速率相当。其它国家整体上仍然处于快速扩散的状态,这里面除了隔离不足的客观因素在,还存在数据质量问题,确诊人数有滞后,可能并不能很好代表实际感染人数。

  表:全球日速率超过20%,不同的国家有差异

  备注:由于测量等多种原因,使得数据仅供大概参考,无精确意义

  三、边抗疫边生产的新常态

  未来会怎么样?有三种可能性。

  休克疗法,速战速决。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病毒已经扩散到全世界,未来只要有一个国家在流行就不可能速战速决,而且大多数国家都休克不了。

  放弃抵抗,全民感染。这种可能性也不太大,因为主要国家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民众心态变谨慎,提高了防范级别。

  有限隔离,持久战。这是最大的可能性,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带动全球启动负反馈机制,而且这种负反馈机制功率上限还很高。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多数地区都会进入边抗疫边生产的状态,至少会是一个短期新常态,要抛弃非0即1的观念。从定性的角度来看,抗疫等级越高,抗疫成果越好,但短期经济冲击越大。这样的状态会持续多久完全无法预测,但至少是3个月时间,如果天气因素不能起作用的话,那么可能是跨年甚至是几年的常态。

  在新常态下的社会运作,需要高效而有质量的信息,需要决策者对形势合理的判断和权衡,也需要民众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是国外第一个确诊人数暴发的国家,而近日获得授权的首相安倍并没有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日本用相对比较低的代价获得了均衡状态,甚至日本还期待奥运会在夏季如期举行。日本的这种状况也许会是大多数国家现实的借鉴榜样。

  四、冲击与风险

  疫情可能会带来重大的极端风险,虽然概率较小,但也会严重影响金融市场定价,这在上一篇文章《关于病毒COVID2019:全球暴跌预示的悲观剧本》里提到,不再详述。

  仅考虑最大可能情境——边抗疫边生产,其后果是经济衰退,这种可能性已经非常大了,短的话可能会持续两个季度,长的话还未能预期。对经济衰退最敏感的是债务,尤其是债务已经预警的经济体和企业,债务危机可能会出现。除此之外,疫情重灾区和新兴市场国家汇率会受到冲击,原因在于经济下滑以及负的净国际投资头寸。3月17日,菲律宾宣布关闭金融市场,暂停股市、债市和汇市交易。

  虽然基本面的冲击和风险是确定存在的,但实际上可能并不会像金融市场表现得那样恐怖。随着事态的相对明朗,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投行对负面冲击和风险进行结构化和定量分析。

  在经济上受到冲击最大的那些国家,可能并不是疫情最严重的区域,而是在经济结构和债务上最不平衡的国家,中国远非高枕无忧。

  五、中国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已经展现了巨大的执行力,这是抗疫的优点,可能也是未来在新常态中的缺点。我们看到朋友圈充满了对欧洲各国的鄙视与嘲笑,仿佛我们考了满分而友邦连答题卡都找不到。这种优越感既没有价值,也缺乏理性。

  如果这次疫情只是一场短跑的话,那么中国确实做得很好,以最快的速度化解了风险。但可惜随着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这已经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我们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依然很大,即便中国本土病例在未来几天或者几周完全清零。

  首先,随着区域性疫情发展成为无法预估进程的全球性疫情,中国已经不可能在绝对意义上隔绝病毒,抗疫的目标和战略是否需要动态调整——高成本饱和攻击的歼灭战是否需要调整为低成本可持续的弹性抵抗战?然而中国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下,是否有能力对局势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估,形成一个相对平衡且科学的方案。当前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民众,对于风险暴露这件事,都是极度谨慎的,所有人都害怕疫情再度扩散并失控。在几乎没有本地新增病例的当下,中国人对病毒的恐惧仍然要远远高于疫情中心欧洲。希望我们能够在实践中,找到最现实的方案,毕竟现代社会经济问题不单纯是经济问题,也与社会问题和安全问题高度相关。

  其次,且不说外需和外供受到直接影响,内需受到的冲击仍然会持续。昨天统计局公布了1-2月的消费数据下滑20%。二季度预期也不会太好,线下消费不会马上完全恢复,这可能会引起失业——官方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并防范失业增加。我一直相信中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这一次也不例外。短期的冲击会过去,但短期冲击压力容易引起过激的政策,为体系的稳健性埋雷,好在昨天统计局的口径仍然是稳定的——“不搞大水漫灌”和“不将房地产做为短期刺激政策”。

  再次,即便没有疫情,中国本身就存在资产价格过高和债务问题。而历史上每一次冲击,都是压力测试,测试系统的稳定性的健康程度。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完全化解过去10年来房地产绑架经济的困境,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对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繁荣有比较强的依赖。自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几波小周期,但是没有真正经历大周期,还没有任何一次像样的宏观衰退来检测我们的经济发展成色,2020年可能是大考年。

  总之,相比于春节时期的单一作战任务而言,现在和未来的任务是更复杂和艰巨的。需要对局势有着更理性和准确的把握,对决策和执行的要求也会很高。

  六、股票市场:理解和推断而不简单类比历史

  全球股市连续暴跌,美股两周内三次熔断,周一(2020-3-16)当日跌幅超过10%。关于病毒COVID-2019事件的定性影响和潜在风险前面也都分析了。但资本市场是对风险进行定价的市场,市场从来不会等风险清晰出现才下跌,同样也不会等风险全部消除才上涨。我们看到疫情在更多的国家开始流行,但中日韩样本显示疫情的风险并非不可抵抗。

  全球股市尤其美股的恐怖下跌,可能并不完全反应出疫情的影响,估值是另外一个因素。美股10年长牛,有非常坚实的基本面,但最近一两年更多地体现在估值快速上升。全球过低的利率和长期低波动率,使得风险似乎藏起来了,风险溢价越来越低。相比于基本面的短期波动,高估值本身是潜在的更大风险。

  风险已经释放了很多,但仍然需要对不断出现的新信息保持关注。我并不建议简单类比任何一次下跌,历史上每一次都不一样。有很多公司跌下去之后不会再涨回来(包括一些非常优秀的世界500强公司),因为没有基本面动能,而估值快速恢复到高位也不太现实。但相信会有一些优秀的公司继续快速成长,股价的下跌是一个短期事件。通过回顾市场,我更加坚信赚取企业成长的钱,远远好于赚取估值上升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