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内容的过度电商化,建立在让渡原来最大优势——内容优势的基础上,这或许正在杀死抖音。
有人正在因为过度的电商内容推送,选择离开抖音。
用抖音,主要是为了购物还是为了看感兴趣的内容?抖音掀起视频带货、直播带货的热潮,在过去三四年间借此一路披荆斩棘,硬生生从“猫狗拼”的三国中杀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在活跃用户增速降低之时,看似成功地解决了流量变现的问题。
然而,在电商业务闭眼狂奔的同时,如何平衡电商内容与非电商广告内容的推送比例,成为抖音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起家之时,抖音靠的是具有极强吸引力的内容,算法加持下,用户总能刷到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商业化内容变得越来越多,特别是硬广越来越多之后,用户使用体验必然受到影响。除了部分本身就是为了看直播、购物的用户,其他为内容而来的用户,也有可能因为内容离开。
为了优质内容,现在视频号商业化尚不严重,腾讯的算法水平理论上不会比字节差多少;为了购物,是淘宝商品种类不够多、拼多多不够便宜,还是京东的配送不够快?换句话说,现在的抖音,是内容拼得过别人,还是购物体验拼得过别人?
抖音内容的过度电商化,建立在让渡原来最大优势——内容优势的基础上,这或许正在杀死抖音。
一场全民带货的狂欢
2022 年 5 月 31 日,抖音官方透露,抖音电商每月有超过 2 亿条短视频内容和 900 多万场电商直播。
数字太过单调,我们来看一个对比。根据《2021年抖音数据报告》,2021年全年,抖音上记录“出生+长大+毕业+结婚+退休”的短视频约为3.27亿,也就不到1.5个月电商短视频。
记录人们一生的内容,终究比不过电商内容数量多。
抖音的确掀起了一场全民带货、全民短视频的狂欢。直播带货的形式存在已久,像薇娅,2016年在淘宝一个小时就能卖出两万单。但那时,直播带货似乎还和普通人无关,只是少数人的生意。
2017年底,抖音的注册用户超过2亿,国内日活用户超过1.5亿。短视频已呈燎原之势,抖音一方面承载着字节的“社交梦”,另一方面肩负着探寻流量商业化变现的重担。于是,在2018年,抖音和淘宝合作,通过视频下方“小黄车”跳转淘宝店铺、成交后分服务费的方式,踏入电商变现的探索之旅。
电商初体验的效果可能比抖音预期的还要好。抖音的高用户粘性叠加当时还相对稀缺的短视频带货形式,让抖音挖到第一桶金,明白了此路可行,于是之后上线抖音小店、大力扶持带货达人、成立一级部门电商部并正式发布“抖音电商”品牌,和淘宝断交,抖音在电商路上走得可以说顺风顺水,2020年就完成了5000亿GMV。
更有趣、更直观的短视频带货,以及互动性更强的直播带货,通过抖音引爆剁手党们的购物激情,同时被带火的,还有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带货。许多普通人也看到了成为带货达人之后暴富的可能,于是,多少人怀揣梦想,踏入MCN机构的大门,或者自己尝试带货。艾媒咨询统计,2021年,中国MCN机构数量已经达到约3.4万家,市场规模超过330亿元。
作为直播电商鼻祖,抖音自然收获不菲。从2021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抖音电商的GMV是上一年同期的3.2倍。有分析师认为,这说明抖音的GMV已经在万亿左右。
不过,激增的电商内容数量,必然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试想,点开抖音,先看到开屏广告,跳过后,可能第一个推荐的就是某某直播,刷几条视频之后,又一条标明是“广告”的内容,中间再穿插植入的电商内容……
互联网观察家杨剑认为:“抖音的初期积累是因为娱乐化的元素,娱乐休闲本身距离变现就比淘宝等电商平台远且间接。直播的出现虽然弥补了一些,但终究不如电商平台的变现模式直接。淘宝等电商平台,运营者天然的就是商家,而抖音不是,这让两个平台的用户目的预期有差异,上淘宝,大部分肯定是买东西,而抖音则相反,这种目的预期会让抖音广告更令用户反感,负面观感也会更强烈。”
不过杨剑同时表示,现在还不好评价这种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矛盾的孰优孰劣,抖音最关键的是如何教育用户,这个过程中,增加广告试探用户底线,只是最基础和简陋的手段,后续需要更高级和潜移默化的商业化产品,去养成用户的消费惯性。
5月31日,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宣布,将升级兴趣电商到全域兴趣电商,覆盖用户全场景、全链路购物需求。不管孰优孰劣,抖音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视频号为何能快速崛起?
抖音大力发展电商同时,微信视频号开始多方面扶持内容创作者,悄悄崛起,用户数据急速增长。
2020年1月22日,就在抖音势如破竹、坊间都在猜测字节是否将凭借抖音赶超微信用户数量的时候,腾讯正式宣布视频号内测。当时主流对视频号未来发展的判断,有点像2016、2017年的时候人们对拼多多未来的判断——跑不通,活不长。
不过现在,应该几乎没有人再看衰视频号。
内测半年,视频号DAU就达到2亿;视灯研究院数据称,2021年底,距离开启内测不到两年的时间,视频号DAU已经突破5亿。
抖音2016年9月上线,2020年末DAU超过4亿,2021年末DAU超过6亿。假设在2021年第一天突然增加了1亿DAU并维持到年末,抖音达到5亿DAU也用了3年零3个月。
视频号能快速崛起有多重原因。首先,不能否认视频号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坐在微信和WeChat超过10亿用户基础上,用户随便在朋友圈、在看等地方点开一个视频,就贡献了DAU;抖音虽然也不是“白手起家”,但是今日头条的流量和微信无法相提并论。
另外,视频号推出之时,中国互联网用户看短视频、直播的习惯已经被抖快培养完毕,视频号直接跳过了用户教育时间。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抖音给了视频号机会。
最初人们不看好视频号,主要原因之一,是愿意拍视频的用户绝大多数已经在抖音驻扎,让他们再迁移到视频号,成本不低。如果up主或者主播不迁移,他们的粉丝也不会转移到视频号。
而抖音“送”给视频号的绝佳机会,就是视频号推出的时候,恰逢抖音电商加速商业化,一些不做商业化的素人up主出逃,一些不愿意看太多电商内容的粉丝也出逃,视频号就成为新的精神伊甸园。
况且,多上传一个平台,对于up主来说本来就不费多少力,对于用户来说,内容质量却可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视频号越来越像“纯净版”抖音,抖音则越来越像以视频和直播为主的淘宝,而淘宝也在做视频,却没有那么激进,只是作为本身商业内容的延伸。
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所长崔丽丽评价道:“抖音就是靠内容取胜,如果抖音里面缺乏优质内容,那肯定不再吸引用户或者吸引力降低。抖音的电商机制是隐藏在内容机制之后的,它首先是内容推荐,在内容场景里面带电商,不像电商平台是商品逻辑。”
杨剑则称:“抖音和淘宝的不同选择,一方面是基于企业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情况,淘宝现在收入和利润相对稳定并且丰厚,所以,有足够的战略空间。而抖音,在盈利模式和业务模式上,不如淘宝稳定,必然会进行更加激烈的尝试,具体表现可能就是商业化的激进策略。至于视频号与抖音,我个人觉得暂时还是两个层次,视频号需要更高的运营门槛,而抖音从整体看,更加自由和零散。”
之前的抖音,在内容上有绝对优势,但是在用户体量、营收等方面,不如它想挑战的微信和淘宝,所以选择激进的战略也许是处于不得已,想出奇制胜。但也恰恰是这份激进,露出了自己的破绽,给了对手可趁之机。
电商只能作为抖音“辅食”
内容平台的尽头是电商,似乎成为一种宿命。小红书、蘑菇街等内容平台在生态养成后,都将目光瞄向了电商领域,试图让其成为变现的主要模式之一。但从目前看,都没有走通的成熟模式可以借鉴。
因为,每一个内容平台生态的背后,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商业基因,这种基因是与用户产生粘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并且,平台与用户产生最紧密关联的基因往往是非常具体的,比如我们可以说抖音、小红书的基本盘都是“内容”;具体一点,抖音和小红书都是UGC,也可以说抖音是视频,小红书最初靠图文起家;再具体一点,抖音的短视频、小红书的美妆和生活类信息,可能是用户最熟悉的。
所以,直播电商也好,兴趣电商也罢,电商和内容,本身依然属于两个领域。在业内看来,“电商+内容”和“内容+电商”,是两门不同的商业经。内容生意更注重体验,电商生意则更注重决策。
电商发展内容,是提升用户体验,相较于静态的商品展示,更加丰富立体的内容展示,让消费者有更清晰地决策,这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策略。就像原本只有白开水卖,现在有了饮料可以选择,无论来消费的人数还是客单价,都有提升。
但内容向电商发展,比如抖音如果扶持“内容+电商”成为主流盈利方式之一,结果未必尽如人意,好像原本是营养丰富的饭菜,几乎都被换成了零食,原来为了用餐而来的人大概率会离去。
“浏览抖音的用户就像看电视,抖音提供兴趣集合,不断地吸引用户看下去。”互联网业内人士胡先生向陆玖财经比喻,看电视时偶尔插播广告可以接受,但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则必不可取。
该业内人士还认为,抖音的单瀑布流设计,无法在内容和推广之间设置隔离带,用户浏览时非此即彼,如何平衡兴趣内容和推广内容的度,显得格外重要。
换句话说,抖音的各项业务,都需要在有限的流量池中“抢食”,电商与抖音的商业逻辑并不十分匹配,只能沦为辅食,而不能成为主粮。
克制是超级平台的基本素质
事实上,抖音对电商业务的匆匆上马,亦或源自自身的业绩焦虑。
早在2021年11月,就有接近字节跳动的人士向媒体透露,字节跳动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这是字节跳动2013年开启商业化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其中,来自抖音的收入已经停止增长,而另一核心产品今日头条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盈利拐点已至,对于字节跳动而言,如何实现最大化的利益诉求才是其考虑的核心要义。今年初,随着抖音集团的成立,其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表或已排期。此时,抖音在本地生活和电商领域的双发力,更像是通过透支资源,将故事讲得更丰满,来提高资本溢价。
“任何一个平台都有生命周期,抖音或许已经达到了盈利巅峰,但仍有较长的收获期。”互联网观察人士杨先生认为,这世界没有任何一款超级APP,可以一直无限度地榨出油。
在杨先生看来,克制是超级平台的基本素养,尤其在当下的互联网市场环境中,这点尤为重要。
国内互联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发掘接近尾声,互联网平台寻求新的业绩增量,都是在存量市场玩“零和游戏”。无序的竞争,已经引起监管层面的关注,“赢者通吃”的时代正在终结。
如何利用既有的超级APP平台延伸业务版图,也成为不少平台的选择,但需要寻求用户体验和创造利润的最大公约数。
以微信为例,作为超级平台同样觊觎电商和短视频赛道,但它通过小程序,将业务和用户体验做了隔离,尽最大可能保持平衡。
而焦急的抖音开展电商业务,本质上或许更像是是内部展开“左右互搏术”——电商部门急于增加电商内容投放,为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而内容部门需要努力平衡广告和优质内容的推送,为了用户和使用时长的增长。
尤其内容电商尚未有成熟模式时,抖音电商的最大竞争者,绝不是淘宝、京东,而更像是业务部门之间的角逐。
即使抖音电商杀出一条血路,也可能是踩着其他业务的尸骨而上,能否超过既有盈利模式的总量,或者能否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难以预计。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内,抖音电商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试错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平台的熵增。
抖音曾经作为字节试图挑战腾讯社交霸主地位的先锋,最终铩羽而归。现在,做社交不成,转攻电商,抖音又成为字节商业化重地,挑战已有的电商格局。中国互联网时代两大巨头,腾讯和阿里,抖音必战胜其一,这似乎是字节成为新任统治者的必经之路。
只是现在,抖音“娱乐霸主”的地位因为字节的野心,变得岌岌可危,抖音电商正在“杀死”抖音……